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1)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所展现的是一种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在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当中,涌现出一大批诸如此类的无私奉献者,周总理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周总理前半生为救国救民南征北战,后半生为新中国鞠躬尽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身为国家总理的周总理在洛阳考察时看中一套龙门碑拓片,反复看了它半天,犹豫再三最终因为没凑齐500元而依依不舍地离去,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为周总理的无私精神所感动。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2)

一:厉行节约,克己奉公

周总理的事迹可以说是广为流传,无论何时何地,身居高位的他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周总理更是以身作则,周总理在担任国家总理之后,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偶尔有饭粒掉在饭桌上周总理也是立马将其捡起吃掉,身边的人却对此感到不解,周总理义正言辞地说到:"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我怎么能够浪费,况且我这粗茶淡饭也比人民群众吃的好多了。"

周总理总是通过这样那样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可避免地要去接见外宾,1953年周总理第一次到服装店选做衣服,并且还指明要用"中国料子",这次周总理一共做了三套不同布料的中山装。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3)

转眼间10年过去了,周总理再也没添置过新衣服,缝缝补补后穿了一年又一年。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总理以身作则,带头将自己的口粮由每月27斤减少到了15斤。

在这三年当中,周总理再也没有吃过一口他最喜爱的蹄髈,就连外出视察工作,也是严格要求当地领导不要搞铺张浪费。周总理不仅仅在生活上对自己要求严格,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办公、为人民服务之时也严厉禁止铺张浪费。

周总理办公的地方是位于中南海的西花厅,这间房子常年阴暗潮湿,秘书多次向周总理提出要修缮西花厅,毕竟长此以往对身体危害较大,周总理在修缮时多次强调不要搞铺张浪费,修好就行。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4)

秘书不过是在周总理办公厅内摆放了两个沙发,就被周总理痛骂一顿,要求秘书把新添置的东西统统搬走,立马将西花厅恢复原样,甚至还在国务会议上多次进行自我检讨,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到了实处。

二:大公无私,周公千古

周总理不仅仅大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而且处事公私分明,不会因为自己个人的喜好而损公肥私,坚决不用手中的权力搞特权。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是世人皆知的,当时有不少老部下会经常送些土特产给周总理,周总理对此往往推辞不受。

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周总理会按照市场价格来"购买"这些土特产,甚至还多付钱来断绝这些老部下送礼的行为。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还体现在周总理的一次洛阳之行当中。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5)

1973年10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华,周总理便陪同特鲁多前往河南洛阳进行友好访问。当周总理看见下榻的宾馆花池一片枯黄,便问随行的工作人员是什么花,工作人员连忙答道:"总理,这是牡丹花",周总理喃喃自语道:"我来的不是时候,明年五一我再来洛阳"。

殊不知直到周总理逝世都没有能够实现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令人感慨万千。在休息过后,周总理陪同贵宾驱车前往雕刻的艺术宝库龙门进行观光浏览。龙门又称之为伊阙,原因在于龙门坐落于伊水之畔,两岸青山相互对峙,望之似阙。

随后周总理陪同特鲁多参观了伊水禹王池、宾阳中洞石窟等一系列景点。参观过后,周总理和贵宾们前往禹王台休息,刚到禹王台就看见有人在出售贩卖龙门碑刻拓片。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6)

周总理好奇地上前询问,当得知这个是魏碑拓片后,周总理拿起反复观看,越看越觉得喜爱,但是由于身旁有贵宾陪伴,不好耽搁太久,便心想将其买下。询问道:"拓片多少钱"。对方答到:"这些魏碑拓片500元"。

在当时500元可不是一件小数字,一时之间周总理身上也没有带这么多钱,周总理赶忙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七拼八凑之后依旧凑不足500块钱。身旁随行的市委领导看见了周总理的举动,当即就向周总理提议"我们送出一套"。

原以为周总理会高兴地答应下来,不料却出乎市委领导的意料。这个提议一出周总理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严肃地对这位市委书记说道:"怎么能够这样,不能因为我而就搞特殊化",严词拒绝了这位领导的好意。

这位市委书记也不好意思再提这件事情,最终周总理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拓片转身离去,直到洛阳之行结束都没有再提过这件事情。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7)

三:心系天下,以身作则

周总理的洛阳之行所体现出的大公无私、勤俭朴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购买魏碑拓片一件事情之上,还表现在周总理对自己的生活之上。由于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欠佳,医生一再叮嘱不要过度劳累。

陪伴外宾参观完龙门的景点回到下榻的宾馆已经是四点多钟,保健医生赶紧递给周总理一片药,却不料想掉落下去,周总理拒绝了身边的人的劝说,喃喃自语道:"这进口药相当昂贵,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富裕,应该节约"。

几番周转后,才在沙发底下找到那片药,周总理擦了擦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放入口中。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周总理从来不主动要求别人勤俭节约,深知上行下效之理,以身作则,带头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8)

周总理勤俭节约的背后藏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在周总理逝世的前几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总理最关心的依旧是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早已经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每天坚持处理国事到凌晨,不顾身边医生的建议劝告。

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在北京停止了跳动,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出去后,一大批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要送周总理最后一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总理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好总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为国家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9)

四:周总理为何如此深明大义,克己奉公

周总理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身居高位,为何连一个小小的魏碑拓片都犹豫再三最后被迫放弃,难道真的是因为周总理买不起吗?事实绝非如此,首先,公私分明是周总理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周总理作为国家总理一举一动都会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周总理依据国家总理的身份肆意索取,那么下面的人也会上行下效。这样一来不仅仅违背了周总理为人处事的原则,还会给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次,当时国家还不够富裕,周总理完全可以让随行人员从北京汇款过来,这样完全就不存在暗中操作的问题,但是周总理同样拒绝了这个提议,原因在于当时国家的发展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到处都急需用钱,而周总理如此大公无私的人自然不可能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枉顾国家利益

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周总理考察时看中一套拓片)(10)

虽然500元对整个国家而言不足为道,但是在周总理眼中却可以用来养活不少百姓,如此对比之下周总理自然会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最后当时周总理身边有外宾相随,如果周总理为一己之私而得到这份拓片,那么新中国和旧的国民党统治的政权就没有什么区别。

这也会给外宾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如果当时周总理同意了"送出一套"的提议,在外宾眼中也许就会变成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更有甚者被一些敌视新中国的反华势力得知后,会对此大肆渲染,诋毁新中国,这样一来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周总理的一生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人民公仆,所谓私者一时,公者千古,周总理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高尚人格将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熠熠生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