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英雄影视评析(纵横影视论英雄)

一名科班学英国语言文学出身的小女子,曾在政府机关供职,又做过商贸,论谁都难以把她跟影视扯到一起。可偏偏就是她,因为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担纲于仁泰导演故事片《五行战士》的首席翻译,一路摸爬滚打,从翻译到国际发行,再到影视制作,经过20多年夙兴昧旦的努力,蝶变为纵横驰骋中国影视制作行业的金牌制片人、监制人、出品人。

她就是郝砺,中国当代影视圈跨界发展的传奇!

鳌里夺尊

还记得20年前那部唯美的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吗?郝砺就是该剧的制作协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制作新人和她的首秀开始在中国影视制作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从此,在属于自己的跨界处女地上,她凭借自身勇于求新的不懈努力,厚积薄发,很快取得秀出班行的骄人业绩。

说起郝砺作为制作人和出品人的影视作品,可谓家喻户晓。从《恋爱中的宝贝》到《茉莉花开》,从《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到《吴清源》,从《北京遇上西雅图》到《我的特工爷爷》,从《捉妖记》到《巨齿鲨》,作品众多,部部耳熟能详。其中:

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获2005年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最佳导演奖,获中国政府第十届华表奖-最佳数字电影奖;

传记片《吴清源》获2007年第十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主演张震凭借此片荣获第三届大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故事片《海洋天堂》获2011年中国政府华表奖最佳合拍片奖、2010年第十三届上海电影节开幕片;

故事片《北京遇上西雅图》入围2014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及最佳女主、入围2014年百花奖六项提名、入围2014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等五项提名并获最佳女演员奖。

各种奖项接踵而来,实至名归,让人叹服。

“心之所向,路之所及”,回首20余载风雨兼程,郝砺总是默默地在幕后忙碌、运筹、奉献、担当,她的名字总是在字幕里作为“出品人”或“监制”一闪而过,正如她一贯低调内敛的做人行事风格。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和世界电影的深入理解和准确判断、对投资者及创作者的尊重、对电影制作流程的熟悉和制作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创新守正的多元形态意识和精品思维意识,她才在潮起潮涌的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屹立潮头、万里扬帆。

国际合作先行者

艺术没有国界,凭借优秀的语言能力、杰出的工作能力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制片经验丰富的郝砺还展现了非凡的跨国制作资源整合实力,成为中国最早涉足合拍片领域的制片人和这一领域的执牛耳者。

郝砺进入影视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接拍的最大一部协助美国拍摄的《五行战士》。此后由她引进并参与制作的《五行战士之回到桃源》首次使用了“完片担保”体系,开中国电影制作使用完片担保之先河。

近年来,郝砺多次参与中国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合作拍摄项目。在迄今为止中国∕澳大利亚制作规模最大的合拍电影项目《吹哨人》中,她再次出任联合制片人,由于她专业有效地把控项目的预算、拍摄进度和成本,影片的拍摄成本再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先生的眼中,郝砺就是一个兼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充分的审美能力、明确的市场判断能力、一流的谈判沟通能力、全球化的眼光及国际合作能力”的金牌制片人。“郝砺女士谦和的性格与开放的思想及社会责任感,这些可贵的品质让她成为一位顶尖的电影制片人。”他说,“我相信未来她会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影视制作进入国际合作的更宽阔的领域。”

作为活跃在国际影坛的影视制作人,近年来,郝砺不仅推动中国电影制作冲进了国际影林,而且她担任制片人或联合制片人的影片《捉妖记》《北京遇上西雅图》《巨齿鲨》等先后创下了数亿美元的票房奇迹,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役英雄影视评析(纵横影视论英雄)(1)

战役英雄影视评析(纵横影视论英雄)(2)

承前启后

白驹过隙,当年初出茅庐的稚嫩新人,如今已步入中年,在郝砺二十多年栉风沐雨的影视制作道路上,她始终感恩于所有曾给过她引导、支持及帮助的行业前辈们,不忘初心、勤勉前行。

多年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然,郝砺积极参与及推动具有社会公益效益的电影项目,从来不计个人名利与得失。

如故事片《吴清源》与《狼灾记》这两部无比困难的国际合拍项目都是在她的积极促进下才得以圆满完成。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作为中国影视制作界的有着丰硕成果的制片人,郝砺时刻不忘提携新人的使命与责任。

郝砺对中国新导演的发掘独具慧眼,她与薛晓路导演的密切合作始于其处女作《海洋天堂》,使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此外,她还发掘并帮助一些年轻导演完成他们的处女作,如韩延的《第一次》,颜雷的《归去》,曲江涛的《孙子从美国来》,常征的《水之北》等等。

“每个新导演在最初的创作中都会遇到不被投资人信任、资金紧张、周期短和市场不认可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对新人最好的磨练,也是制片人和投资人应该理解和尽自己的力量对新人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时候。”提起自己刚入行时曾得到前辈的指导、提携和帮助,郝砺感慨万千,她认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些年轻人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专业人士帮助、没钱支付报酬时,能义务地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年轻人的成长和成功会成为整个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因为相互理解才能彼此成就。看到自己参与推动的作品呈现在荧幕上,总有一种成就感;看到新导演作品问世,会心有喜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对年轻一代电影人寄予厚望同时,郝砺还积极呼吁中国能出现像《摔跤吧爸爸》《看不见的客人》一样能让人思考的电影,希望中国的电影市场能给多元化电影多一些空间,让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有更多的机会让观众看到。(作者:韩立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