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人生讲了什么(荒谬的世界背后)

当每个人都像机器一般日复一日的劳作,在社会关系二维化的世界里,人就成了毫无情感的工具。在被习惯埋没的背后,人性还存在着吗,人是否还能称之为人?

2008年上映的阿根廷短片《雇佣人生》,就是以一种近乎荒谬和残酷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结构在无限的创意之下又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因此此片获得广泛认可,曾获102个奖项,在豆瓣上更是被评为9.1的高分。

在这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完成,他们毫无怨言,组成了这个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清晨七点一刻闹钟响起,一位中年男人随即起身。但是,他的房间里无论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是人来担任。而所有的人却面无表情毫无怨言。

男子出门时,雇的出租车是人。红绿灯也是由人扮演,电梯由一个胖子来拉动,连门口的自动门都是由四个男人代替。而他自己,却成了公司的一块人形地垫,被人踩踏却又习以为常。

影片探讨了关于人性和社会化的深刻话题。虽然影片呈现出一片荒诞,但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似乎这就是自己的人生。

雇佣人生讲了什么(荒谬的世界背后)(1)

01、采用重复性构建和反转的叙事策略,使影片情节构置更为精妙

为了将影片中所反映的残酷世界展现得更为触及人心,因此影片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在短暂的时间内,平平淡淡的情节下反而彰显了它的独特魅力。

首先,采用重复性构建,使叙事结构更为完整。

重复性构建是短片当中常用的叙事技巧,它能够使故事的脉络变得更加完整,同时也使情节前后呼应,情感上也的冲突也更加明显。

短片中,人形衣架在影片中多处出现。一开始是在男主人公出门之前,让人感觉惊诧。接下来是他到单位衣柜的时候,人形衣架再一次出现前后呼应。

这个设置让我们感觉到,男主人公家里的奇异形象并非是偶然发生,而是这个世界上的常态。在这个情景下,指出了整个社会存在的普遍现实。

其次,精确设置的反转,使影片令人深思,增加故事的张力。

为了使叙事过程变得跌宕起伏,让观众在出人意料之后被剧情吸引,影片设置了多处反转。在反转之下,故事展现出新的高潮,短时间内增加了影片的内涵与深度。

  • 第一处反转:男主人公雇佣和被雇佣的反差

短片一开始出现的男主人公,似乎站在社会阶层的顶端,家里都是被他雇佣的人。但是当他到单位后我们最终发现,原来他不过是单位的人形地毯,是一个被雇佣者,被人踩在脚底。

在这一极大的反差之下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个社会并不存在金字塔尖模式,而是人与人之间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意识到这个社会的冰冷和残酷性。

  • 第二处反转:地灯雇工的反差

影片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似乎所有的人已经习以为常。而地灯雇工却让我们看到了出人意料的一幕。有人灵魂的觉醒,让我们在被影片的残酷深深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温情。

影片中,地灯雇工是从短片一开始就出现,而结尾处又再次出现。出人意料的是,他将头上的灯罩摔到地上,然后转身走开。这样的一个反转情节可以看出,虽然社会普遍存在着人们被习惯泯灭了人性,但是还有人在趋同的价值体系中保持着批判性和否定性,做出了对社会做出了抗争。

雇佣人生讲了什么(荒谬的世界背后)(2)

02、以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影片的惊悚性,刻画冰冷残酷的现实

短片以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特殊社会结构,在没有任何人声与旁白的情节中,展现了空洞而苍白的灵魂。在灰蒙蒙的色调衬托之下,让人震惊之余,又增加了影片的惊悚意味。

第一,生活化场景使观影者与现实生活产生联想,并随剧情发展无限延伸。

短片所展现的场景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但是影片却展现了与我们现实社会不同的奇特社会现象,让人不自觉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和联想,并引起观影者的思考

在短片中,人完美地代替工具,表面上跟我们的现实不同,但背后却是一种隐形的暗示。在同与不同之间,巨大强烈的反差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神经,让我们思考是自己是否也如影片那般是工具化的存在,只是我们常常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第二,没有任何人声与旁白,更将角色的工具化刻画的更为深刻。

影片往往通过声音来进行烘托和营造人物的内心世界,但这部影片却截然不同。不仅没有人生与旁白,连音乐都不曾出现,如同机器世界一般,展现了一个枯燥重复又麻木的世界。

在被弱化的语言环境之下,每个人似乎只是一个机器,没有任何的思想,对这样的日常生活也习以为常。这就增加了影片的反讽意味,也使得刻画的社会现实显得更加冰冷和残酷,让人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第三,灰蒙蒙的色调展现人物内心的盲目与空洞,更显讽刺与震惊。

影片的色彩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色彩的渲染能给人一种无意识下的暗示意味。

短片中的色彩永远是灰蒙蒙的一片,绝大多数是单调的暗色调,与绚烂多彩的世界正好相悖。在这个单调的色调之下,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的麻木与空洞。

单调的色彩与沉默的人物,却生活在与现实世界类似的场景中,展现出了一个令人惊悚却又充满讽刺的社会意味。让人感觉到他们似乎没有人性与灵魂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反思,思考单向度的人生与人性之间的悖论。

雇佣人生讲了什么(荒谬的世界背后)(3)

03、影片独特的意向图式下,使观众的情绪体验更为深刻

意向图式是来源于哲学的“图示”和心理学的“意向”,在读者的情感体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片采用了独特的意向图式,让观众在观影时达到了进一步的情感认同。

  • 循环图式

短片表现的是人们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从事单调而重复的工作,因此影片将场景从人的早晨开始,再到办公地点,最后又再回到屋子里的黑暗,进行一个抽象式的循环图示。

短片中,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不停地交替变换,仿若没有尽头。从家里的人体衣架,再到办公室储物间里的人体衣架,每个人都在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因此,在这一循环图式下,突出了工作的枯燥和单调,刻画出人们面对工具化的生活却习以为常,麻木到缺乏自我意识的状态。

  • 垂直图式

垂直是一种上方位的形态,中是人与人在社会中上下或者高低不同等级关系的存在。在短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垂直化的社会状态。

主人公在家里的时候,他所雇佣的人对他而言属于被控制的地位,他自身处于权力的顶端。一直到他出门使用人力出租车,可以看出他始终处于控制者角色,并占据了影片长达2/3的时间。

等他到达公司之后,他却处于单位链条的底端,成为横趴在门口地板上的人形地毯。人们踩到他的背上,用他的衣服来擦鞋底。在这个直上直下的垂直式图示中,主人公控制者地位被彻底颠覆,”上”一下子变成了“下”。

直上直下的垂直关系中,除了反映主人公处在控制与被控制的无限循环中,也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只存在种二维对立化的局面。人生成了两者对立的单线条,人性在其中不断被丧失和泯灭。

雇佣人生讲了什么(荒谬的世界背后)(4)

04、在影片反映的情节背后,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与批判

影片展现了只剩下雇佣与被雇佣的极端社会现象。在这里,人性被不断磨灭,人似乎也不能成为人,只是一个重复工作的机器。只有人必须做出相应的抗争,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才不会被趋同的价值体系所磨灭,最终丧失自我。

①社会是一个大循环,在我们利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利用着我们。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成为雇佣者,也可以成为被雇佣的人。换句话说,当我们利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利用着我们。

短片中,男主人公在家雇佣了很多人为他工作。但是当他来到公司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被雇佣者。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集体的循环中,每个人其实都是相互的关系。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而平凡,没有人谁比谁更为高贵。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我们都是一颗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唯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认知,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社会产生更多的思考。

雇佣人生讲了什么(荒谬的世界背后)(5)

②人不是工具,人生不只是工作,还有人性及更多重要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工作,还有其他更多的方面。只有闪烁着人性的力量,那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短片展现的是一个被压扁的二维化世界。人性被不断磨灭,每个人都是空洞而麻木的。虽然人人执行得很完美,却更像精确操作的机器般,没有情感和色彩。

在物质利益化的今天,很多人都忙着赚钱,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要。生存的意义并不只有工作,而是应当有更多人性的关怀。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人性因素的个体,只能是一个个冰冷的工具,甚至不能算上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③以趋同的价值体系只会抑制我们的批判和否定,因此要勇于做出相应的抗争。

当每个人在趋同的社会价值体系中不断的生存,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不对人性作出思考与反思时,人性就会被不断地泯灭。

短片讲述的社会虽然让人感到惊悚和极端化,但是这未尝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隐喻。虽然我们并没有用人体来代替工具,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种工具呢。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人性的一面不应当消失殆尽,而应当停下脚步多多思考人生,多增加对社会的思考。

只有人们保持着灵魂的清醒和对社会的批判意识,那么这个社会才能是一个正常的,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社会。如果每个人只剩下麻木的灵魂,那么这个社会就算运转自如,未来也必将停滞不前。唯有唤醒自我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才不会带来人性的丧失。

结语

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看似荒谬却饱含深意。唯有认识到影片所反映的内涵,触发我们的现实思考,才能体会到影片所反映的价值与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