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景物描写作文(跟着课文学作文之三)

#创作挑战赛#

如果要让你描写关于“山”的景象,你如何写呢?我们看看这些关于山的名作,是如何写的。

读《雨中登泰山》,作者是如何写泰山的?是作者领着你,从山脚到山顶,让你浏览了泰山;

读《天山景物记》,作者是如何写天山的?是作者先从总写天山壮美,但重点写了天山四个片断的风景:雪峰、溪流和森林;迷人的夏季牧场;野马、蘑菇圈、旱獭和雪莲;天然糊与里子沟。

读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则重在说理,对于景的描写则非常简单。

因此,同一种景物,写作方法有多种。在景物描写中,基本的写作方法有四类:

一、根据写作对象来划分:重点特征法,点面结合法,动静结合法,详略结合法,虚实结合法,主次烘托法等等。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苏轼的《石钟山记》,所写得只与作者关注的“钟”字来历所进行探究的风景描写,其余皆不写,这就是详略法,只写与主题相关的。

《桂林山水》一课就是根据静态描写来表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梅雨潭》一课就是通过动态描写,配合静态描写,来向人们介绍梅雨潭的。

二、根据观察视角来划分:空间方位法和时序法。

空间方位法,就是通过变换观察视角来描写景物的方法。方位可以有上、下、左、右、远、近等等。

比如:一路走过去,看见周围的景物那么秀丽,她很惊讶。路的两旁有整齐的栅栏,它们被漆成了优雅的蓝色。栅栏后面是种满了谷物和蔬菜的田野。(《绿野仙踪》)

“路的两旁”、“栅栏后面”等等都是表示方位的词。

时序法,就是通过景物在不同时序、节气不同或变化等,来描写景物。

比如:一会儿,只见月亮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的,月亮成了小船,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月食》)

三、根据修辞手法来划分,包括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想象等等。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雨中登泰山》)这就是比喻的表现手法。

《 夜鹰之歌》一课中:“大道两边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就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的。

四、多种感官描写

利用多种感官的感受、刺激,来描写景物。通过感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等等来描写风景。

比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强烈的色彩对比,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比如《葛洲坝工地夜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嘟嘟”的汽车声,“呜呜”的火车声,“突突”的拖拉机声,“轰轰”的山石爆破声,还有“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合奏曲。作者通过听觉所感,运用丰富形象的象声词,展现了葛洲坝工地夜晚热火朝天的景象,令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

细节景物描写作文(跟着课文学作文之三)(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