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关交朋友的句子有哪些 有情有义有人生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中有关交朋友的句子有哪些 有情有义有人生19-3?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有关交朋友的句子有哪些 有情有义有人生19-3

论语中有关交朋友的句子有哪些 有情有义有人生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云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怎么说的意思。

异乎:不同于。

“其”在这里表示揣度。

如之何:又怎么能的意思。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交友之道。子张说:“你们先生子夏对此怎么说的啊?”回答道:“我们的先生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和他交往。'”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贤良之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够贤良,别人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别人呢?”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去世。弟子们安葬孔子之后,很多的学生在陵墓边为老师守灵。他们相互交流老师曾经的教诲。三年守孝期满后,有些人离开了鲁国曲阜,如子夏到了魏国;子张回到了陈国,开始讲学,而且名气越来越大;有些人还在守墓,一下子坚持了六年,如子贡等人。

这一天,子夏的一个学生来到陈国,在拜见子张这位年轻的师叔后,开始请教交往之道。

这时,子张呵呵一笑,你的老师子夏是怎么教你的啊?

这位学生如实相告,我们的老师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和他交往。

子张听后,说很是奇怪啊!这和我听到了的不一样的。当时,孔子老师这样告诉我,君子的交往之道,是“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如果你想做一个君子,你就得既尊重贤能的人,而又能容纳大众;既称道赞赏能力行的人,而又同情体谅能力不行的人;如果你不想当一个君子,你可以按照你们老师子夏说的进行交往!

看着子夏的门人一脸的疑惑,子张接着说;我要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吧,那么每个人都乐意与我交往,这样一来,对于人还有啥不能容纳的呢?我要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吧,那么别人一见,都将我拒之门外,还用得着去拒绝别人吗?这段话很有趣的,我们慢慢聊。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夏(公元前507年至公元前420年),姓卜,名商,字子夏,小孔子44岁,孔子晚年的学生,被孔子列为“孔门四科”之一的文学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一部《论语》中,记载的只有子贡和子夏有资格和老师谈论《诗经》这本书。孔子死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现在的山西省河津),传授《诗经》、《春秋》、《易》、《礼》等儒家经典,开始了长达55年的设教生涯。《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之,而咨国政焉。”(孔子去世以后,子夏在魏国西河讲学,魏文侯把他当做老师,向他咨询治理国家的方法。)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孔门弟子中有著作传世者,以子夏最多。子夏不仅传承、发展了儒家学说,又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门人”在《论语》中出现八次。在古代,“门人”又称“门生”,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子与学生。在儒家,孔子的学生是弟子,孔子的弟子招收的学生,对于孔子来讲就是门人。

问交就是咨询交友之道。

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小孔子48岁。

一看到这句话,有人甚至奢想,这是子夏专门派弟子去考察考察子张的水平,这显然是小看了子夏的境界,最通顺的理解就是,子夏的学生在交友方面,根据老师的教诲来做,感觉不是很爽,甚至交不到知心的朋友。这不,见到师叔了,他赶紧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当年轻的师侄发问的时候,子张同志采取的做法非常好,因为不是自己的学生,他也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子夏是怎么教的?出于尊重或者说自己对子夏教诲的答案也不一定理解,所以,这里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门人”的问题,而是反问他:“子夏云何?”你的老师对“交”是怎么看的。

我们这里看,子张很有智慧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你的老师教化你的对,我点赞,是啊,我师兄说的对啊!如果他感觉不对,他就会说,你老师的境界也不过如此!我给你点建议如何?这样呢,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如果子张就不问这位“门人”,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这位门人说话了,子张师叔,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感觉比您关于“交”的境界还高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说子张该有多尴尬啊!生活中,我们很多人,还没有等别人发表完意见,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急躁的表现。

兵法云:“知敌知彼,百战不殆。”我甚至想着这一章句《论语》,就是“子夏之儒”与“子张之儒”的一次辩论会,只不过,子夏之儒派出的选手略显稚嫩,在他的师叔子张这里,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当子张反问的时候,如果这位门人说;师叔,我先听听您对“交”的理解如何?我相信,这章句《论语》会更美妙!但这位门人说话了:“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可者与之”的“与”是相与交往的意思。

子夏的话,类似今天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和他交往,这与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教诲显然是不一样的!“可”是谁觉得“可”啊,那是你自己的想法;“可”与“不可”,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而已,如果对方看不起你,他就不愿意和你交往,你再“与”,也是没有效果的,那你不是一厢情愿吗?漫地里烤火——一面热!

如此来分析的话,觉得子夏奉行的就是实用主义,一切从利己出发,但这也是很不错的。可以的人,对自己有用的人交往;否则的话,自己就主动拒绝和他交往!《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

其实,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就觉得,“交”的关键是在于自己拥有识人的能力,什么样的人比自己好,什么样的人比自己差,自己心中清楚。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里的“可”应该理解为这个人的品行可以!子夏的意思是“交”,关键是他人的“可”与“不可”。我们一看就知道,子夏注重的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可”,才可以“交”,我觉得不“可”,对不起,我就和你说拜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话,那如何“交”啊?这是子夏的“我执”在起作用!

“交”这里是交友之道。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篇》)(曾子说:“君子因讲习礼乐文章会合朋友。朋友之间互相辅助,达到仁的境界。”)“友”是志同道合的人,这需要内心的投缘,是心灵的认可。

子夏“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的观点,这是大多数人的交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需要慎重的。

当得知子夏在教化弟子关于“交”的观点后,子张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这样的话,才叫做有的放矢!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们先来看“异乎吾所闻”,子张说啊,你说你老师这样说“交”,和我听到的不一样啊?

《韩非子》的《显学》篇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作为孔子死后,儒家八儒排名第一的子张很是谦虚啊,他没有说,你这个门人说的不正确啊?而是说,你说的观点和我听到的观点不一样啊?子张从哪里听到的观点啊?一说是从孔子这里;二呢,也可以理解为子张从社会上所听到的。但结合《中庸》记载的“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来时欢迎,去时欢送,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这是为了安抚远方来客。)这句话,可以证明,子张是从孔子这里听到的。

我们看,子张对自己学兄子夏的弟子,他没有说,你说的不对啊,我是这样认为的。子张说“异乎吾所闻。”这恰恰符合了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思想,就是我从孔子老师那里听到的观点和你们老师子夏讲的不一样啊?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你是听的是你老师子夏关于“交”的理解,我是听我的老师孔子关于“交”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你认为你们老师说得对,还是你们的师爷说的对呢?我不做任何的评判,你看着办!

我们来看子张给出的答案:“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尊贤”是尊敬贤人的意思。

“容众”是容纳众人的意思。

“嘉善”是赞美好人。“嘉”的本义是美好,引申为赞美、褒扬、表彰,还引申为吉庆、幸福、快乐、喜欢等。 《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嘉,美也。”

“矜”在《论语》中出现两次,一处是《论语・卫灵公篇》,一处是本章句。本义是仪仗矛。又有庄重、自信、怜悯等意思。《说文》给出的解释是:“矜,矛柄也。”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不能”这里是指没有才能的人。

仔细来看这句话“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其中的“贤”和“善”,对应的就是子夏同学所谓的“可”;而“众”和“不能”就是子夏所谓的“不可”。“善”和“不能”相对,前者指能力优秀的人,后者是指能力不强的人。如此分析的话,这里面应该指的是人。这句话中的“贤”和“善”应该指的是人,也就是贤者和善人。

子张的意思很明显,也就是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子张说啊,一个君子既尊重贤达的人,而又包容普通大众;既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这就是儒家君子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仁者”的境界,类似于佛教的“普度众生”。子张所谓的境界,不管是“交友”,或者是“交往”,甚至是处世之道,我觉得都是可以的。

我们看,子张关于“交”的理解,也就是孔子关于“交”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一个“仁者”的情怀,“仁者,爱人。”和天下人没有什么分别的,也就是“泛爱众。”你都如此了,你还分什么人可以交往,什么人不可以交往吗?说到这里,似乎觉得子夏的说法尽管实用,但境界小了很多!但一个人要想做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是君子的境界,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妙就妙在子夏的学生是问“交”,作为师叔级别的子张,转述孔子老师的教诲:“述而不作”,这是对的。他强调的是内心的包容!不管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他都有自己的做法,贤者,我尊敬;对于不是贤者的大众之流,我内心能够宽容!对于好的,我赞美;不好的,我同情!

对比子夏说的“其不可者拒之”,我觉得子张的观点更惬意。那就是“矜”,从断然拒绝到怜悯,到同情,这是什么?是心态变了啊,同情弱者,才有可能帮助弱者,否则的话,看到“不可者”,你拒绝了,这些弱者就不可能通过得到你的帮助而有所提升啊!而本篇《论语》讲的就是孔子之道的传承!子夏的观点似乎对于孔子之道关于“交”的传承出现了做事情的出发点先利己的意思,这也无可厚非,但如何能在利己的基础上,推而广之,利他利天下,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这不是儒家,这是自私自利者!

子张说了“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句话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我们看,子张说话,非常有意思的,“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与”这里同“欤”。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相当于“吧”。

子张的这句话用的是反问,且中间含有对比的意思。这里的“我”,不是子张说,我子张是一个大贤。如果这样的话,似乎觉得我们这位先贤有些吹牛的嫌疑!“我”这里的意思是一个人,一个人他那么有贤德了,“于人何所不容?”对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们看世界,它真的很包容,既能容得下君子,又能容得下小人,既能容好人,又能容坏人!其实,这个世界上,君子是少数的,普通的人是大多数的,这就需要君子起到引领甚至教化作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道理就是如此。相应地,如果“我之不贤与”,如果一个人不是贤达之人,不怎么样,在“交”的时候,别人就会拒绝和你交朋友,别人都不和你交朋友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去拒绝他呢?

这里,有一个疑问的,子张说了“大贤”,我们可以理解为贤达之人,那么有没有“小贤”的对应词呢?我也说不清楚。但后面紧接着,子张说出了“不贤”,而不是“小贤。”不贤之人,是一个不肖之人,一个人身上毛病多了去了,是一个很差劲的人,人家早就不喜欢你了,“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人家都会不理你啦,拒绝你啦,你还有什么资格去拒绝别人呢?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除了亲人,朋友是我们人生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人际关系,而且许多事情是靠朋友才能处理的。

如何才能得到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篇》)孔子提醒弟子们要跟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不如己者”就是跟我们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我们看,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志趣相近;用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话说,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二呢,要真诚相待!“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朋友积极的忠告,进行善意的引导。但要记得掌握好分寸,如果不听从就算了,千万不要自取其辱了。

在这里,我们看子张和子夏在交友之道上出现了差别。子夏认为;把交往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者”,另一类就是“不可者”。自己认为别人可以了,咱们就一起玩;如果这人不可以,咱们就不玩!出发点是自己的感受,是自己觉得别人行,还是不行!社会上秉持着这种交友之道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这种交友之道,我们也不能说就是不正确,但总觉得缺乏一些主动性。我们知道,交友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你人为地认为这个人不可,说不定这个人恰恰是你的人生知己!你坚持这样的交友之道,就会让你错失朋友的。

而子张认为;交友之道的关键在自己的“大贤”与“不贤”,强调的是“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们看,子张的境界更为高远,有孔子老师包容的情怀,但具体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不慎重的话,最容易出现交友过于泛滥的情况。

《增广贤文》记载:“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就算认识很多人,可是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个呢?在交友之道上,如果结合子夏和子张两个人的建议,该多好啊!既要包容一切,又要明辨是非,这样呢,交往广泛,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真心朋友,岂不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