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

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镇的叶赫部城址,是明代女真族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故城,是仅存不多的女真族后期古城址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1)

叶赫部城建于明中晚期,依山势建造,分东、西两城。东城因修筑时间比西城晚,又位于叶赫河东岸,故称东城或古城。而今只保留了东城,东城呈椭圆形,城墙长900米,土石混筑,墙宽上3米,下18米,内坡长4米,外坡达18米。东北开一城门,仅存一豁口。西城门亦仅存一上宽15米、下宽仅几十厘米的豁口,门外两侧瓮城残墙各长20米。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2)

古城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内城有城门三座,西墙凿山作瓮门。内城中有一东西向隔墙,将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外城形状很不规整。城内遗存少量陶、瓷残片和建筑材料。古城的建筑极有特点,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巍峨雄峻,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极具考古及观赏价值。

叶赫部城遗址

尚存叶赫,满语意思为河边的太阳;又有一说,译为“练麻”,意思是河水不深,适宜沤麻之地。叶赫古城,因叶赫部创建此城而得名。十五世纪末,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塔鲁木卫海西女真族的一部,在部落酋长祝孔革率领下南迁至叶赫河岸定居,称叶赫部,为明代女真族扈伦四部之一。在《清太祖实录》卷六及《满洲实录》卷一诸部世系记载:叶赫始祖星根达尔汉,“按叶赫国始祖蒙古国人,姓土默特,初灭扈伦国叶赫那拉不历史所居张地之纳喇姓部,遂居其地,冒姓纳喇,后迁叶赫河岸建国,故名叶赫国。”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3)

万历四十一年九月,努尔哈赤进攻叶赫,围乌苏城,三寨投降。万历四十九年八月,努尔哈赤起倾国之兵攻馅叶赫东城,金台石战死。就这样,由星根达尔汉创立,传承二百年,共八代,经历十一位贝勒的叶赫部就此灭亡。努尔哈赤灭了叶赫国,并制造了对中国东北历史影响重大的“叶赫之墟”,然后把此地变成“盛京围场”的一部分。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4)

公元1669年开设驿站于今叶赫满族镇。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返回途中路过古城。曾题诗一首,题为《经叶赫废城》,诗曰:“断垒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华今日幸,谷口动鸣笳。”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5)

后期作为叶赫一脉的叶赫那拉·杏贞走上了显赫的历史舞台,她就是慈禧。而叶赫古城也因是清初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清末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的祖籍地,素以“三代皇后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6)

新建的叶赫那拉城

现在的叶赫那拉城位于转山湖水库东山之上,为一座仿古建筑群,古城堡之风依然。工程于1994年6月动工,1995年8月竣工,现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叶赫那拉景区一分为二,分古城文化区和转山湖风景游艺度假区,古城文化区内,有东西二城遗址、古驿站、伽蓝寺、娘娘庙、虫王庙等文化古迹可供游客参观游览。

慈禧死后隆裕发现密室(隆裕等三皇后的出生地)(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