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实例(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兵不厌诈”是军事斗争的突出特点,中国历来都很讲究军事斗争的谋略,自古就有各种兵法书籍。其中,《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时期,属于较晚的一部,所以是集大成的一部。《三十六计》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今天我们来讲讲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实例(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1)

“反客为主”属于第五套“并战计”中的最后一计,“并战计”的“并”字代表兼并吞并的意思,这是一套专门对付那些尚未完全成为敌对势力的潜在敌人的计策。与胜战计、攻战计相比,并战计更偏重于策略性;与混战计相比,并战计的对象与我方的关系要更好些。“反客为主”其实是一个借助援助盟友之机,站稳脚跟,兼并或控制盟友的卑劣权术,我们不足取,但是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了解它,以防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实例(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2)

西晋年间,永嘉之乱爆发,国力日衰,镇抚幽州的王浚眼见天下大乱,于是萌生不臣之心。早先,王浚曾击败过成都王司马颖,又与鲜卑、乌丸关系良好,其实力逐渐强盛。然而,强盛后的王浚日益骄横,为政苛暴,对不服从自己的人滥杀无辜,种种行为令士人愤怒,渐渐地,形势发生了变化。不久后,王浚失去了段部鲜卑的支持,加上境内有旱灾和蝗祸,一时之间内外离心,士卒疲弱。这种情况,使早有不臣之心的王浚盘算着借助石勒的势力夺权称帝。再说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绝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然而在羽翼未丰之前曾多次被王浚击败,所以王浚当时并未看透石勒这个人。石勒则敏锐洞察到王浚急需外援以实现野心的企图,于是明里拥戴王浚,暗里盘算着消灭王浚的势力,夺取幽州,以图大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实例(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3)

石勒是羯族,属于匈奴别支

公元314年3月,在轻易取得王浚的信任后,石勒亲统大军,饮马易水,准备渡河夺取幽州。王浚的部将孙纬看出了石勒居心叵测,一面派兵防守沿河阵地,一面派人骑快马飞报王浚,请求拒绝石勒渡过易水。王浚手下的其他将佐也非常同意孙玮的看法,纷纷提醒王浚,然而这时的王浚已经利令智昏,完全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还下令准备宴席,款待石勒。4月4日,石勒率部渡过易水,由于王浚下令放行,所以石勒直抵蓟城之下,一路上都没有遇到抵抗。王浚下令打开城门迎接石勒进城,心怀鬼胎的石勒突然犹豫不决,怀疑城中有伏兵,不敢贸然进城。于是,石勒心生一计,把后面的辎重部队调到前面来,扬言给王浚献礼,先行进城。在辎重部队赶着牛羊进城后,还不见王浚有什么动静,石勒便命令大军冲进蓟城,迅速控制住蓟城。可怜王浚还在统帅部大摆盛宴,准备款待石勒,石勒则在甲士们的前呼后拥之下,俨然像主人一样,直入王浚统帅部中庭,一屁股坐在宴会的主席上,并命令甲士们将王浚捆起来。王浚大惊失色,挣扎着说:“我才是这里的主人。”石勒则回答:“那是过去,现在嘛,我是这里的新主人了。”最终,石勒不费吹灰之力,吞并了王浚的势力,并把王浚押送到后赵的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西南)斩首。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实例(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4)

《三十六计 • 并战计 • 反客为主》曰:“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其意思是说,钻空子插脚进去,掌握其首脑机关或要害,要善于循序渐进。若从主客转化关系而言,它包含有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战争主动权的谋略思想。但是,变被动为主动,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在战略形势不利时,要甘居“客位”,以便争取时间,扩充实力,通过谋略转化战略形势,而后夺取“主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