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典型试题】

谢谢你允我回报(2018年山东青岛)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 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 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 “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得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的看向 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2)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换。”

⑬“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买。”

⑮“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买。”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3)

⑰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 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 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 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 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4)

㉑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㉒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㉓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㉔我并不这样想。

㉕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 岁的勇敢的他,勇敢 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㉖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 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3 分)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5)

答案: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爸爸对“我”的宠爱,下文写“我”对爸爸的报恩之举。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6)

【过渡段的作用】

定义:

过渡段:是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段落。

过渡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2)只起到承上的作用:总结上文……内容

  (3)只启下的作用:引起下文……内容

注意:如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是一个句子,那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作用和过渡段的作用是一样的。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7)

【典型课例1】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鲁迅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独立的段落。这个段落是在前文描写自己在百草园的生活,这个段落以下部分是描写自己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百草园快乐的生活,引出下文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8)

【典型课例2】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怀疑与学问》

这是《怀疑与学问》中的最后一个段落,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半句“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是承接上文怀疑的消极作用;后半句“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引出下文谈怀疑的积极作用。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9)

【巩固练习】

爷爷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的。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0)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也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1)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2)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3)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小说中划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4)

【参考答案】

结构上:是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写爷爷创业的成功,下文开始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

202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2022年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