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民生北新卓春早(高民生北新卓春早)

高民生北新卓春早(高民生北新卓春早)(1)

在乔山东南尾部有一座大山。白水人叫暗门山(也叫雁门山),在暗门山腹地有座独山叫方山,静静的北洼河水从山前流过,在方山脚下有个小山村叫北新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白水县行政区划图上,有个许道公社,在许道公社北新卓是一个小村子,在这个神奇的山村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

北新卓虽小,但它的名气无人不晓。1976年7月1日我踏上了去北新卓林场的路,白水县国营北新卓林场场部就建在这里,在这个场部,我读完了"白水县五七大学"林果专业,在这个小山村,有白水县五七大学分校,在那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照毛主席指示办事,人民公社万年花的岁月,北新卓林场成为"白水县五七大学"分校的所在地,依托新卓林场的资源,“白水县五七大学"林果班在这办了二届二个班级,学生学习的课程有:土壤学,植物学,昆虫学,植保学,造林学,气象学,测量学,果树栽培学等课程,为白水林业战线培养了近百名当代的五七大学生,四十余年来,他们至今仍然是白水林果战线的雄鹰,苹果产的排头兵。

高民生北新卓春早(高民生北新卓春早)(2)

新卓村虽小,有了林场不得了,据《陕西省志林业志》记载,1957年陕西林业设计院对乔山山系东南尾部的暗门山流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勘测,设计,准备拟建一个西部最大,陕西第一的人工林场,彻底改变渭北台塬生态格局,让穷山恶水变成金山银山花果山,1958年白水县国营北新卓林场挂牌成立,时有工程技术员2名,职工50名,这里是下乡知青生活的摇蓝,是插队知青成家立业的地方,在这座大山的河,川,沟,梁,峁,嘴,坪,叉,坡的地方,分布着八个工区,横跨云台、林皋、许道、尧禾,门公、收水等公社东西长30余公里,南北15余公里,规划面积12万亩的人工林,这一奇迹在一代代林业人和来自富平、蒲城、铜川、宜君、白水等地的公社组织和社员,扛起镢头,拿起铁锨,一个流域一个流域的规划,一棵一棵的人工的栽植,一个一个工区的增绿,几代人历时2O余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建成了西部最大,陕西第一的人工林场,服务于渭北煤炭黑腰带,井下矿柱之用,打造成了北山雁门松涛望不断,南山洋槐花香散的人工景观,也就是今天白水县"两山一湖"渭北生态旅游区,堪称陕西奇迹,白水创造,六十余年白水林业人不断的追求,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白水县北新卓林场建成了黄土台原绿化的样板工程,是一棵绿色明珠,它是白水的天然氧吧,它是陕西人休闲避暑的好山庄,它是分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地方。

北新卓虽小,文化是个瑰宝。在这个村子里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戏楼还在,村上有业务剧团,有一批青壮年演员,有一批老戏迷,在这个民乐园里,正月时节,我和我的同学,在北新卓村看的第一个折子戏是《辕门斩子》,那时全国唱样板戏,古装古戏在北新卓演出给人以新意和时尚,本戏,折戏一演就是几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看戏,那时的人能看一场本戏,好像今天去临潼骊山华清池看《长恨歌》一样宝贵,山村虽小,文化人不少,北新卓是远近文明的戏窝窝,今天全村人唱着自己的村歌,那种自豪和快乐唱响了新时代发展的歌。

北新卓虽小。勤劳的人不少。纯朴、善良、勤劳是北新卓村人的底色,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山打柴,过河脱鞋",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到了农闲,西北乡人都上北山削条子去了,北新卓人有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带上干粮,拿上衣服,带,扛着镢头,拿上绳子,镰刀上山了,赶天麻麻亮,必须到达山顶上,站在山顶,遥望陕北,群山环绕,一眼看不到头,那真是一山未平一山迎,百里没有半里平,北边是宜君,南边是白水,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林业人和削条人经常都是捉迷藏,打游击,相互警惕,机互防备,相克相生。赖以生存。我上山削过条子,那上山张嘴,下山墩退。汗流夹背,从不流泪,饿了啃两口干馍,渴了喝点泉水,人越乏困。越要鼓劲,挑上条子,托着廋弱的身子,走几十里羊肠小道,擦黑进村,稍时休息吃饭,晚上编荆笆是北新卓的男女里外,男孩女娃都熟悉这门手艺,荊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须品,用荆笆换几个零花钱贴补生话,几十年如一日,北新卓人都这样劳作,直到苹果产业大发展,这个行当便淡出人们的视线。

高民生北新卓春早(高民生北新卓春早)(3)

北新卓虽小,民俗文化不少。最值得记忆的大型民俗活动,就是每年正月月尽的燎疳节。家家户户上山割蒿,黄蒿的前身就是中药的茵陈,看谁家的柴堆高,比谁家的柴堆奓,瞧谁家的疳火高,夜幕降临的时期,男妇里外,一家老小走出门外,家家户户燃疳火,鞭炮响得劈哩啪啦,人们纷纷轮起手脚轮腿从火中经过,按当地的习俗说:这一燎就把邪气,疾病就燎没有了,那场景犹如草原上的溝火晚会,一时间整个村子便成了火的海洋,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身体健康,槽头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发财,这个民俗到今天,特别是今年战新冠,阻疫情富于了历史新意。

新卓村虽小,守护生态传家宝。1977年我走进北新卓村的第一印象,就是在村东头,有一个大涝池,涝池旁边有一个双代点(商店),到了晚上人们三三两两来双代点买生活必须品,到涝池旁饮羊的,饮牛的,担水的,妇女在旁边洗衣服的,调皮的孩子在戏水的,夏日,涝池旁的树上蝉在鸣叫,水中晴娃在发声,晴蜓在空中飞舞,鸟语花香,湿气扑鼻,来此地的有干部、有职工、有农民、有学生真是一个童话般的神秘地方,令人陶醉,今天的北新卓,正在由新庄子向卓越,超越跨越,到方山森林公园旅游的路穿境而过,白水县两山一湖的槐花节年年在这里召开,过去的穷山僻壤却成了游客如织,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好地方,都因过去的北新卓春早,才有今天的生活美好。北新卓是我永远的第二故乡。

文/高民生 采编:韩文学

高民生北新卓春早(高民生北新卓春早)(4)

作者:高民生,男,50后,现在白水县西固镇政府工作,曾任白水县政协常委。1993年创建白水县乡情图书室,2016年更名“白水县乡情图书馆”。现兼任中华文化促进会高傒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陕西联络处主任。2016年被国家新闻广电出版局授于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三秦最美家庭”。2019年被中宣部办公厅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喜爱文学,其作品曾在省市县书刊,网络平台上发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