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左传课文(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

专题一 《左传》

本专题word文档共25页

初中左传课文(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1)

原材料较长,本部分由四个专题组成,分别是《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四本国学名著。每个专题都有20多页,资料很详细。适合高中生以及基础较好的初中生迅速提升语文素养。


一、作者简介

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的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二、内容梗概

《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三、文学地位

作为一部编纂于两千多年前的史著,《左传》另一引人注目之点,是它在记事中还体现了有积极意义的指导思想和撰写原则,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首先,《左传》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全书对于周王与诸侯、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国内部的明争暗斗的具体载述,对于此一时期众多人物崇高与卑下、光明与丑恶之不同表现的真切叙写,都体现出一种真正史家的目光与胆识。班固称司马迁为“良史”,其实早自《左传》,可以说这种“良史”精神已经始发其端了。其次,《左传》在真实记事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不仅在史料取舍或事件的叙述中往往表现出爱憎与臧否的不同态度,而且,还常以“君子曰”形式直接评人论事,或给予谴责,或表示痛惜,或加以赞扬等等。这些评论,有的是作者的“自为之辞”,有的也许是“出自时人”而“为左氏认同”之语,都显示着鲜明的是非评价,展现了《左传》作者的史识和史德。再次,《左传》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由于这类道德观念大体属于儒学的范畴,而两汉以后,儒学被定于一尊,此道德观念逐渐融入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之相当重要的评价体系,由是决定了后世史家对于《左传》的上述道德观也总是持认同和承袭的态度。另外,《左传》虽未完全否认天命鬼神,却极力强调人事作为,重视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作用,反对“困民之主”,都突出地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发轫于春秋战国(或稍前)的民本思想,经《尚书》、《左传》以及《国语》、《孟子》等典籍的推重,不断得到后世史家的继承、发扬,形成了贯穿于我国古代史学精神传统的一条引人注目的红线,其积极意义已不限于史学此一领域了。

四、精彩片段

(一)郑伯克段于鄢

………………………………

(五)王孙满①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②。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③。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⑤。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⑦。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⑧。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⑨。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⑩。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⑪。天祚明德,有所止⑫。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⑬。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注释】

①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②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 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疆:边境。

③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 劳:慰劳。

④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⑤图:画。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金:指青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 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 百物;万物。 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⑥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⑦螭魅(chi 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两(wǎng 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⑧用:因。协:和协。休:荫庇,保佑。

⑨昏德:昏乱的行为。祀:年。与“载”同义。

⑩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

⑪奸回;奸恶邪僻。

⑫祚(zuò):赐福,保佑。 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止:限度,极限。

⑬成王:周成王。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郏鄏(jiá 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谓所得之年。

【译文】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大小、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的图象,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 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驯服的恶物。象山精水怪之类,就不会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商纣残暴,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个尽头的。成王将 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赏析】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

初中左传课文(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2)

通向远方的路在你的脚下


原材料较长,本部分由四个专题组成,分别是《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四本国学名著。每个专题都有20多页,资料很详细。适合高中生以及基础较好的初中生迅速提升语文素养。

初中左传课文(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3)

获得完整资料,请发送私信“国学课外读物”。我会把这套资料(四个专题)word版免费分享给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