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1)

文言实词(三)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2)

必修1至必修5典型词类活用用法归纳

一、名词的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3.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

4.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

6.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

北:名词做状语,向北。

7.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函:名词做状语,用匣子。

8.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

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

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10.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鸿门宴》)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11.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

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12.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

兄:名词做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13.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东南飞》)

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14.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语:名词用作动词,说话。

15.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宦:名词用作动词,任官职,做官。

1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17.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歌:名词用作动词,吟诵。

18.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苏轼《赤壁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20.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2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3.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东南:名词做状语,向东南。

24.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

日:名词做状语,一天比一天地。

2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名词做状语,向南。

26.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2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2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29.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

3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贾谊《过秦论》)

瓮:名词用作动词,以破瓮做。 绳:名词用作动词,以草绳系。

31.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3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韩愈《师说》)

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33.问君西游何时还?(李白《蜀道难》)

西:名词做状语,向西。

3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3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名词做状语,每日。

3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下:名词做状语,向下。

3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

帝王:名词用作动词,做帝王。

38.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云: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

39.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景:名词做状语,像影子一样。

40.南取汉中。(贾谊《过秦论》)

南:名词做状语,向南。

41.舍相如广成传。(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42.左右欲刃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用作动词,杀。

43.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4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图:名词用作动词,画。

45.天雨雪。(班固《苏武传》)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

46.杖汉节牧羊。(班固《苏武传》)

杖:名词用作动词,拄、执。

47.惠等哭,舆归营。(班固《苏武传》)

舆:名词用作动词,抬,扛。

48.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范晔《张衡传》)

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49.且庸人尚羞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50.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名词做状语,向西。

51.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间:名词做状语,从小路。

52.而相如廷叱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做状语,在朝堂上。

5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54.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名词做状语,向北。

55.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56.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57.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

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 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带。

58.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目:名词用作动词,遥看。

5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周《逍遥游》)

南:名词用作动词,南行。

6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雾:名词做状语,像雾一样。 星:名词做状语,像星星一样。

(二)动词的活用

1.项伯杀人,臣活之。(司马迁《鸿门宴》)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2.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3.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4.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得:动词用作名词,心得,收获。

5.欲因此时降武。(班固《苏武传》)

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6.反欲斗两主。(班固《苏武传》)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7.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悦亲戚之情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

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10.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11.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2.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13.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1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5.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16.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1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王勃《滕王阁序》)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三)形容词的活用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2.此其志不在小。(司马迁《鸿门宴》)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3.沛公今事有急。(司马迁《鸿门宴》)

急:形容词用作名词,紧急的情况。

4.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崇尚,爱好。

5.高余冠之岌岌兮。(屈原《离骚》)

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6.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7.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

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

8.死生亦大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

9.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齐: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10.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轼《赤壁赋》)

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11.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险偏远之地。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幽暗昏惑: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15.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1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17.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

18.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

19.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贾谊《过秦论》)

小弱: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20.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 愚:形容词用作名词,愚人。

22.单于壮其节。(班固《苏武传》)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3.空以身膏草野。(班固《苏武传》)

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24.大王必欲急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着急。

25.臣请完璧归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2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

27.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范晔《张衡传》)

怪:形容词用作动词,责怪。

28.妙尽璇机之正。(范晔《张衡传》)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

2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范晔《张衡传》)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30.倚南窗以寄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3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

32.宾主尽东南之美。(王勃《滕王阁序》)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人才。

3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庄周《逍遥游》)

莽苍:形容词用作名词,郊野景象。

3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李密《陈情表》)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可忧患的事和不幸。

3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3)

【201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谢:道歉,谢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汝亦为此恶行乎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烟光凝而暮山紫

【答案】C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4)

3.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姚敬恒"名声未彰"的原因分析错误,原文说他的名声不为人知是因为"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错,本文以作者的叙述为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答案】(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3)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抓住关键词"躬行"、"鼎足"和"顾"翻译;(2)句抓住关键词"贸"、"下劣"和"愠"翻译;(3)句抓住关键词"丧"、"过"翻译,还要注意"无乃……欤"这一特殊句式。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5)

备考时,我们要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从而快速掌握词类活用:

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2)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做补语)。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刑于寡妻"中,"刑"是名词,是"榜样"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由"于"引导的介词结构,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做榜样",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疾退子传

【明】杨士奇

疾退子名学诗,字崇雅,吉之西昌人。有孝行。元季之乱,安成寇猝入西昌,恣杀掠,母刘氏老病不能行,负之走避隘巷空舍中。逾日,寇穷索获之,解所怀金得免。继复有获之,求金已尽矣,昔斤之几毙。继又有寇至,见老母哭其傍,甚哀悯之,予善药傅创,久适苏起,负母走避他处。道遇渠寇,悯之,予酒肉,遣其下导出城渡河。

疾退子少好学,有用世之志。御史刘昭先知县事以材举江西行省留为宣使则慨然叹曰士当局促效奔走人阶庭下哉。即谢病归。无几,县复举送于朝,授固陵税课使,忻然曰:"乘田委吏【注】可以行道。"到官持廉施宽,商贾争欲出其市,所入货羡旧额数倍。秩满,徙平阳,持己爱民如固陵。甫再岁,两目发内障丧明,郡以闻,命致事归,则戚然伤其命之穷也,自号疾退子。

疾退子耿介修洁,不屑意生事。为文章长于诗。既罢官归,辄贫无侍养者。是时里中故人亲友及好义长者,知疾退子生平抱负,争延致之。疾退子日东西往来饮酒,时为歌诗以自适。县令丞皆知而礼之,疾退子亦数出直言以补其政之阙。疾退子已八十余,气力益衰,贫益甚,然其所操执益坚,不屈人,片语不合,拂袖去不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疾退子非其人欤?

建宁陈士希为县文学,独爱重疾退子,官满将去,念疾退子将无以为终也,倡率素所还往者,为备敛葬之具,乃去。自士希去,知重疾退子者加鲜矣。今有人焉,猝起旦暮之间,其势巨赀厚,足以盖一乡,不必其有德,即一乡之人奔走阿附之,恐后至,于疾退子则漠然,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何趋向之异乎古哉?盖又有以盛衰存没为戚疏而施诸其同气者,非独于疾退子然也。然疾退子之为人,世其可少乎?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乘田:主管畜牧的小吏。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遇渠寇,悯之 渠:水路

B.甫再岁,两目发内障丧明 再:两

C.郡以闻,命致事归 闻:使……听到

D.疾退子亦数出直言以补其政之阙 阙:过失,弊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县复举送于朝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其所操执益坚 君之所知也

C.知重疾退子者加鲜矣 且勇者不必死节

D.于疾退子则漠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刘昭先知县事/以材举/江西行省留为宣使/则慨然叹曰/士当局促效奔走人阶庭下哉

B.御史刘昭先/知县事以材举/江西行省留为宣使则慨然/叹曰士当局促效/奔走人阶庭下哉

C.御史刘昭先知县事/以材举江西行省留为宣使/则慨然叹曰/士当局促效奔走人阶庭下哉

D.御史刘昭先/知县事以材举/江西行省留为宣使/则慨然叹曰/士当局促效奔走人阶庭下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战乱,疾退子背着母亲四处躲避,被贼寇砍伤,后有一个贼寇同情他并给他药品、酒肉,还帮助他和母亲逃离险境。

B.疾退子辞官归乡后生活贫困,那些了解他生平抱负的故人亲友就邀请他作客,他也不推辞,时而作诗歌来表达自己恬然自适的心情。

C.陈士希很敬重疾退子,在任期结束时,担心自己离职后疾退子的后事没人料理,就倡导平时与疾退子交往的人为疾退子准备敛葬用具。

D.作者认为疾退子这样的人为世所需,既感慨疾退子在世间罕有知音,又感慨同时代的人的价值倾向与古人的价值倾向不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逾日,寇穷索获之,解所怀金得免。

(2)秩满,徙平阳,持己爱民如固陵。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7)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渠:大。

2.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者为介词,到;后者为介词,比。B.都是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C.都是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代人或事物。D.都是连词,表转折,然而,反倒。

3.A

高中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汇(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3文言实词)(8)

4.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后有一个贼寇同情他并给他药品、酒肉,还帮助他和母亲逃离险境"错误,送给疾退子酒肉并帮助他和母亲逃跑的是"渠寇",和给疾退子药品的不是同一个人。

5.(1)过了一日,贼寇到处搜索抓获了他们,疾退子拿出怀里所藏的金子献给贼寇才得以免除灾祸。

(2)任期满后,调任平阳县令,他像在固陵那样保持自己的品德爱护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逾""穷",(2)中的"秩""持己"和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疾退子名学诗,字崇雅,吉州西昌人。有孝行。在元末的动乱年代,安成的贼寇突然入侵西昌,肆意杀人抢掠,疾退子的母亲刘氏年老生病不能行走,疾退子就背着她逃跑躲避到狭窄的巷子和空宅中。过了一日,贼寇到处搜索抓获了他们,疾退子拿出怀里所藏的金子献给贼寇才得以免除灾祸。接着又有贼寇抓获了他们,贼寇索要金子但金子已经用完了,疾退子被贼寇砍伤,几乎丢了性命。接着又有贼寇到来,看到疾退子的老母亲在他身边哭泣,很同情他,就给他良药敷在伤口上,过了很长时间疾退子才苏醒过来,背着母亲逃到其他地方躲避。路上遇到大盗,很同情他,就送给他酒和肉,派遣自己的部下带领他和母亲出城渡河离开。

疾退子年少时就喜欢学习,有为世所用的志向。御史刘昭先掌管县里的事务,因为疾退子有才干便推举他,江西行省留他担任宣使,疾退子却感慨道:"读书人应该受到束缚、奔走效命于权贵门庭之下吗?"当即以生病为由辞官归乡。不久,县里又举荐他到朝廷,朝廷授予他固陵税课使的职务,他高兴地说:"做主管畜牧、管理仓库的官可以施行自己的道义。"(疾退子)到任后保持廉洁作风,采取宽松的治理措施,商人们争着想要缴纳他们交易的赋税,(官府)所得到的税收比过去的数额多出几倍。任期满后,调任平阳县令,他像在固陵那样保持自己的品德爱护百姓。刚过两年,他两眼患内障疾病,丧失了视力,郡里将这个消息上报朝廷,朝廷命令他退休归家,他就忧伤自己命运的坎坷,自己号称"疾退子"。

疾退子性情耿直,品德高尚纯洁,不在意生计。写文章擅长作诗。辞官归乡后,生活贫困没有人伺候奉养。这时乡里疾退子的故友亲戚以及讲求义气的年长者,了解疾退子的生平抱负,争着邀请他。疾退子每天东来西往饮酒,有时作诗歌来自我娱悦。县令、县丞都了解疾退子的为人并对他以礼相待,疾退子也多次讲出正直的话来补足他们为政的过失。疾退子已经八十多岁了,体力更加衰弱,生活更加贫困,但是他的操守更加坚定,不屈从别人,只要有一点言辞上的不合,就会拂袖而去,绝不回头。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疾退子难道不是这样的人吗?

建宁人陈士希担任县里的文学官,他唯独喜爱看重疾退子,任期结束将要离开,考虑到疾退子将来没有财力来安排自己的后事,于是率先倡导平时与疾退子交往的人替疾退子准备入殓和安葬的器具,(之后)才离任。自从陈士希离职后,世间了解看重疾退子的人更加少了。现在有些人,一天之内突然兴起,他们势力很大财物丰厚,足够胜过一个乡,但他们不一定有美德,就会有一乡之人奔走依附他们,唯恐落在后面,这些人对疾退子却很漠然,如同秦人看待越人的肥瘦一样,为什么(今人的)价值倾向和古人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大概还有用盛衰存亡作为亲疏的标准并将其施用到自己亲人身上的人,不仅仅是对疾退子这样。然而疾退子的为人,难道世上可以少吗?

点击查看更多,查看309教育网原文链接,可下载,可打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