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治谁比较厉害(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李治)

引子

这世间有很多时候,争也是不争。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

大儿子叫李承乾,从给儿子取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希望他承继乾坤。

二儿子叫李泰,小名青雀。

三儿子叫李治,小名雉奴。

贞观17年,公元643年四月,有人状告太子李承乾谋反,一场围绕着储君之位的争夺紧锣密鼓地来启啦!

李世民李治谁比较厉害(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李治)(1)

李承乾的不幸,一个巴掌拍不响

夜已经很深,但在长安城太极宫内却灯火通明,气氛紧张,静的地上掉根针就能听到。

跪在地上的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李世勣腿都已经麻木了,他们却不敢抬头看一眼怒气冲冲的李世民。

李世民终于发话了,立刻马上会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彻查太子谋反事件。

调查李承乾谋反的结论很快就反馈上来了:反形已具。

对于太子为何谋反,褚遂良曾说过一句话值得思考,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

看来真相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我觉得!

中国历史上三个比较牛逼皇帝…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他们的太子都被谋反了。

在此,我想说,不是太子想谋反,而是老子实在太强大,还有就是老子寿命长。

李世民还是没有狠下心来,问道:将何以处置承乾?

老大如果这样的问话,其实就是老大心里已经有点处理的方案,这就是帝王心术。

大臣来济很快猜透了李世民的心思,相对于那些朝堂上默默不语,必欲除太子而后快的人来讲,他还算是有些良知的。

来济为太子说了一句话,也让李世民找了一个台阶下:陛下不失为严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

太子之位虽然是一个高危行业,但一旦这个位置出现空缺,绝不会缺少觊觎争夺之人,因为这个位置实在是太有诱惑。

青雀最不该说的一句话,传位与我,两难自解

相对于自己的那个弟弟李治,魏王李泰这几天似乎心情格外舒畅,他每天早出晚归,服侍在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一直很满意,曾经对李泰说到,我会立你为太子。皇帝金口玉言,太子之位似乎已经明朗。李泰激动的心都快跑到嗓子眼,而老爸却迟迟不肯在百官面前宣布。

难道老爸还有什么顾虑,还有什么想法吗?李泰绞尽脑汁、翻来覆去、坐卧不安地琢磨。

奥,难道老爸还在自己与弟弟李治身上做选择题?

李泰知道此时对他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自己的弟弟晋王李治,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做主张、自我多情地给老爸提出了一个传位与我,两难自解的方案

他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父亲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想法。

父亲,你不要在纠结了,我有一个完美的方案。

他向父亲说到: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魏王李泰说得很直白,也很残忍,也几乎不合人情。

他的话外音就是,父亲皇帝大人,希望你能够立我为太子,那样我真的太感谢你啦!

我也知道你也在犹豫是否想立晋王为太子。

这样吧!我有一个儿子,你如果立我为太子,我就把他杀了,将来传位于晋王,这样你就不会为难。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心里如同吃了一个苍蝇,他抬起头又重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这个儿子。

他嘿嘿一笑,我再考虑考虑。

老大说再考虑考虑,其实答案很明显

通常来讲,如果老大说,再考虑考虑,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

一向乾纲独断,英明果敢的李世民竟然要把立太子这件事情拿到朝堂,广泛地征求意见,大开民主。

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像狗鼻子那样一下子就嗅到了空气中不一样的味道。

李世民向这三个人首先征求了意见,他选的这三个人很有意思。

第一个人是谏议大夫褚遂良,想必李世民口头答应立李泰为太子的消息早就传遍朝堂,而李世民现在又找自己讨建议。

褚遂良没有正面表态,他只是抓住了李泰杀子立弟的不合情理,并进一步说到如果立李泰,请先安置好李治。( 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太宗流着眼泪说:“朕做不到啊。( 我不能尔。)”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他的思想动摇了。

李世民李治谁比较厉害(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李治)(2)

这几天,李治似乎情绪有点低落,太宗观察这个儿子这几天的反常行为。

难道李治心里有想法,李世民试探性地问李治,最近为什么如此烦恼!

李治没有提任何与立太子有关的话题,而是把哥哥李泰给自己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向父亲做了汇报。

魏王李泰对李治说:“你和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未成已自尽,你一点都不担心吗?( 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这样的告状真是杀人与无形,可见李泰低估了自己的这个弟弟。

李世民开始后悔了。

李世民还是没有拿定主意,他找到了李承乾。

李承乾说:“我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只是因为被李泰图谋,便常和朝廷大臣们谋求自我保存的策略,那些不逞之徒趁机唆我图谋不轨。如今若是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落入他的谋划之内。( 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老狐狸出手

群臣退朝,两仪殿内,太宗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和褚遂良四人,还有李治。

长孙无忌终于表态了,他要为老大出头了。

作为久经风雨的长孙无忌,他知道了老大真正的心思。

他知道站队的时候到了,他终于出手了!

当李世明表演似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抢上前抱住他;

当李世民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

太宗说:“我欲立晋王。

长孙无忌说: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太宗对李治说: 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 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

众人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已久,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 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

李世民李治谁比较厉害(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李治)(3)

太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 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 晋王仁孝,当为嗣。)”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后记

丙戌(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 治,

并说道: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司马光评论道: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利之。

夫为不争,则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治成为了最后的赢家,李世民民机关算尽,却千算万算,也不曾想到还有一个武媚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