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低谷时所见都是真相(庄子人生的灾祸)

庄子:当智慧产生了局限性时,智慧便成了灾祸的根源。

庄子人生低谷时所见都是真相(庄子人生的灾祸)(1)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生长万物却没有据为己有,施泽万物却没有自持己功,养育万物却没有为其主宰,这叫做深厚的恩德。

这是大道对于万物的作用和态度,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但是从来没有凌驾于万物之上,更没有为自己邀功,这就是至上的智慧,而且也是高于世俗的智慧。

对于世俗之人来说,他们有能力“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但是大多数人却缺乏了“不以万物为主宰的深厚恩德”。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如此,他可以在某一个层面上把事情做得很好,他们的智慧胜于常人,在谋略上面甩开一大群人,但是在为人处事的层面,却缺乏了长远的考虑,这就是智慧的局限性。

庄子人生低谷时所见都是真相(庄子人生的灾祸)(2)

汉朝的韩信和明朝的刘伯温,两人都是国之重器,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国家建功立业,人生辉煌之时,让自己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这是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带来的结果。

但是遗憾的是,他们都在人生高处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杀,无论起因于兔死狗烹,又或者因为他们自身携带的傲气,总而言之,他们败给了自己的智慧,缺乏了一种长远而又广义的认知。

这也是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智慧的根源是思维,当你的思维局限于某一个层面时,你的智慧便成了自己的负累,在某一些事情上能发挥作用,但是缺乏了长远的审视。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 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因此,眼睛过于明察就会产生危险,耳朵过于灵敏就会产生危险,心神过于追逐外物就会产生危险。凡事思虑过度就会产生危险,危险形成后就来不及悔改。

眼睛过于明察,耳朵过于灵敏,心神过于追逐外物,这一些状态都是以主观意识作为主导的智慧。

庄子人生低谷时所见都是真相(庄子人生的灾祸)(3)

当自己用自己的眼睛、耳朵以及心神去追逐自己所能看到的外物时,自然会在无形之中忽略那些看不见的问题,而灾祸也藏在那些看不见的问题之中。

改变这一个恶性循环,根源就是扩散自己的思维,打破自己智慧的局限。

所以庄子就说:“人们把耳、目、心计看作是宝贵的东西,不也是很可悲吗。故而才有永无休止的亡国杀人这类事情,这是不知道探究这些祸患根源的缘故。”

把自己对于某一件事情上的聪明,用在人生长远的过程中,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为了追逐某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择手段,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用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当下自以为是的手段反而是葬送自己前程的祸患,学会退一步,放下一些东西,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或其他事情上迎来更大的收获。

庄子人生低谷时所见都是真相(庄子人生的灾祸)(4)

道家思想中提出了“有和无”的智慧,所谓“有”,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富贵名利,拥有的东西;所谓“无”就是我们失去的,没有达到的,不存在的东西。

“有”看似是好的一面,但是也带来坏的灾祸,“无”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实则也带来了隐形的福报。

当你在某一些时间愿意主动放弃一些东西,没有过度去追求一些东西时,反而能够因此保全了自己,避免了祸患的存在。

能够将此智慧运用的得心应手的人,如古代的萧何,他害怕刘邦猜忌自己,在功成名就之时帮刘邦打了天下之后,就广置田园;又如唐朝的郭子仪,当位居高位时,为了避免别人在背后诬告他,就让家开大门,任人进出,甚至还给自己的夫人和女儿端洗头水,伺候他们。

他用一种坦然,甚至是看似有一些卑微的方式将自己置于相对安全的地方,来保全了自己,也符合了道家无为的存身之道。

庄子人生低谷时所见都是真相(庄子人生的灾祸)(5)

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收敛自己的锋芒,以谦下甚至卑污自居,把自己在某一些方向过度追逐的心思收敛一些,看到人生更长远的地方,这样的思维才是突破智慧局限性的觉悟。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