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产鲜人参:东北三宝人参

人参(又称为亚洲参,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是具有肉质的根,可药用。人参属于五加科,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人参是亚洲常见药材,北中美洲也普遍使用花旗参,许多草药铺和超市都能找到各式人参饮片及萃取物保健产品,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节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人参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国长白山野参皂苷成分较高,但取得不易,价格高昂。

东北特产鲜人参:东北三宝人参(1)

人参

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cm,轮生掌状复叶。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顶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也是珍贵的中药材,是“东北三宝”之一,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等地的人参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生晒参

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功效:温补。白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然后晒干。功效:性温和。

(1)野山参:产量稀少,主要在长白山区以及小兴安岭地区偶尔发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少有发现。

(2)林下参、园参:中国吉林主产;辽宁的桓仁、新宾、凤城、铁岭、抚顺等地也产;黑龙江的铁力、伊春、东宁、牡丹江等地也产。

功效分类:

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

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白参(糖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鲜根用沸水烫煮片刻,排针扎孔,再浸糖汁中,然后晒干。

白参(糖参)的功效: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

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很少用。

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红参的功效:温补。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有机人参:无农残、无化肥、无转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参的成份与功效。

我们现在到药店买的人参一般都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人参的加工时一项繁复细致的工作,加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它的质量和规格;因此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熟练的技术来进行加工,才能制成为消费者所欢迎的理想规格。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各种人参的价值:

园参:是人工种植人参,大马牙品种。主产区产量有大到小依次为吉林省白山市、通化市,黑龙江省,辽宁省,朝鲜,韩国等。从生长环境划分为两大类:

一、在山上伐木、清根、修池床种植。

1、4年根名叫:小中货

2、6年根名叫:下山货

二、农田栽参,近几年引进韩国技术也叫平地栽参。

生晒参:习称"姜生晒",从地里挖出洗净晒干,叫“生晒参”;现在的生晒参一般是通过园参加工而成的。(现在药店里卖的人参一般为生晒参,少数药店有林下山参,注:如有需要一般到比较有名的药店购买,有些生晒参要用价值一般,也无法用来泡酒喝,只能炖个菜,当做日常食补用。)

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红参的价格一般比生晒参偏贵,有些红参的价格很高是因为参的年份高,营养价值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习称脖芦,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支根多为2 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该须根称“珍珠须”。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习称“枣核艼”。总体特点可归为: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人参的食用禁忌:

1、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2、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应忌同用。   

3、人参不可滥用。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

4、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含红萝卜、白萝卜和绿萝卜)和各种海味。

5、忌饮茶。服人参后,不可饮茶,免使人参的作用受损。   

6、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忌用五金炊具。   

7、人参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