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三头六臂特效(大闹天宫无字天书)

从1922年到2022年,沧浪之水映照中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百年,也是中国动画学派走过的光影百年。1月16日,“致敬苏州美专建校百年:影映沧浪——苏州美专动画人作品手稿展”亮相苏州美术馆。

此次展览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当代动画》杂志社、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学术支持。

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三头六臂特效(大闹天宫无字天书)(1)

海报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川教授在展览致辞。“动画是传统的手工绘画和工业革命电影新兴媒介的一种结合,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石川介绍,“第一阶段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以传统胶片电影为主;90年代,进入动画与数码结合的第二阶段,媒介也从电影进入电视,在这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宝莲灯》《我为歌狂》等作品。第三阶段则以2015年《大圣归来》为代表,动画与数字结合形成一大趋势,包括近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掀开了中国动画的第一页。也是同一时期,苏州美专在新文化运动思潮之下,开启了美术教育革新的实践之路。在黄炎培先生倡导的实业主义教育思潮之下,实用美术教育也成为时代新趋向。动画创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承载了更多艺术与商业并行,且寓教于乐的兼容性。

苏州美专的校长颜文樑与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并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四大奠基人。他在1950年创办了苏州美专动画科,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动画专业,培养出诸多中国动画学派的人才。

从苏州美专走出去的动画艺术家,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动画影片,陪伴了几代人成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苏州经贸学院数媒系教研室主任、苏州大学博士后刘亚玉介绍,苏州美专为“中国动画学派”培养了诸多人才,包括钱家骏、严定宪、林文肖、徐景达等。

源于在学校打下的深厚美学基础,苏州美专毕业的动画艺术家们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将水墨、剪纸、木偶等多种元素融入动画创作,探索动画表现形式的无限可能性,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6年推出的作品《骄傲的将军》运用中国画墨底晕染,再铺上层次丰富的水粉颜色,色彩厚重具有韵味,在造型设计上借鉴了京剧脸谱来塑造人物,在动画表演中也借鉴了戏曲的程式和动作节奏。《小蝌蚪找妈妈》则突破了只有“单线平涂”一种形式的局限,从齐白石的名作《虾》《蛙声十里出山泉》《荷花蜻蜓图》等作品中取材,让中国水墨画在银幕上动了起来。

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三头六臂特效(大闹天宫无字天书)(2)

钱家骏《骄傲的将军》电影海报 1956

本次展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当代动画》杂志社、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展出了空藏动漫资料馆与苏州美术馆馆藏的三百余件展品,其中包括动画设计手稿、签名台本等。通过梳理苏州美专动画教育的源起,追溯中国早期动画的发展,集中展示了钱家骏、严定宪、林文肖、浦稼祥、胡进庆、徐景达、陆青等多位校友的动画手稿及作品,展示了以苏州美专人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动画电影人的艺术探索。展览中精选了部分空藏动漫资料馆口述历史项目《身为动画人》第一季口述史纪录片,尘封已久的历史经由老一代的动画人娓娓道来。

苏州美专动画科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调整并入北京中央电影学校,即现北京电影学院。为了展示中国动画教育的一脉相承,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历年优秀的获奖动画短片与漫画作品各10部。

本次展览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桃花坞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乔兰蓉设计了《小鲤鱼跳龙门》版面,观众可体验锦鲤印章打卡。动画光影体验区可体验皮影、手影,适合亲子游赏、网红打卡、新年游赏。展览期间还将配合动画主题相关的公教活动,进行放映分享交流等。

“今天,当我们站在百年的新起点上,回望苏州美专与中国动画走过的风雨征程,追随一群初心不变的动画艺术家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看到的是这些经典之作在历史的银河中依然闪闪发光,它们仍旧触动震撼我们的心灵。而新一代年轻的继承者们也正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下,继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创新与进步、蜕变与再生,续写着永不磨灭的动画梦。”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艺表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26日。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李君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