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真正意义)

茹古含今,皆言学博;咀英嚼华,总曰文新。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如良玉精金。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

今日是《幼学琼林》“文事”卷最后三句。

01

茹古涵今,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另外,茹古涵今是还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该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四周宽敞清幽,一直是清朝皇帝与大臣谈古论今、吟诗作画的地方。茹古涵今景区内还收藏大量清朝历代皇帝及大臣们的书画原件。

在这里正好可以欣赏下《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茹古涵今》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长春仙馆之北,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缀以周廊,邃馆明窗,牙签万轴,漱芳润,撷菁华。不薄今人爱古人,少陵斯言,实获我心。

广厦全无薄暑凭,洒然心境玉壶冰。

时温旧学宁无说,欲去陈言尚未能。

鸟语花香生静悟,松风水月得佳朋。

今人不薄古人爱,我爱古人杜少陵。

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真正意义)(1)

02

咀英嚼华,总曰文新:口咀精英,齿嚼华美,都是赞许文章的新奇,不同流俗。

咀英嚼华即含英咀华,成语,意思是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出自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我们在初中就背诵过《进学解》的片段,其中那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至今警醒终身。

03

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如良玉精金:韩愈文章声望尊隆,世人景仰他如泰山北斗。程颢涵养纯粹,世人比之为良玉精金。

上句刚提到了韩愈的《进学解》,韩愈之于唐代、之于我国历史,都可称文学巨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真正意义)(2)

03

程颢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这句话现在理解是有极大偏差的,其实不是教人泯灭欲望,而是灭掉浊气、恶性,弘扬真善美。

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二程认为,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真正意义)(3)

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真正意义)(4)

04

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李白诗才极高,脱口而出便是珠玉之句,孙绰博学善文,包今统古,为文词赋华丽,掷地有金石之声。

李白我们不要太熟悉,讲下孙绰吧,他是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是玄言诗派代表人物。

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工丽细致,词旨清新,在晋赋中较为有名。赋中虽流露出求仙思想,但对景物作了细致的描绘,如:“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阙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等句,文辞工整秀丽,颇有情韵。

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真正意义)(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