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今天我们来谈谈爱情。

“我需要爱的课程。我仍旧需要,因为没有任何事比爱更简单,没有任何事比爱更困难。”

这是珍妮特·温特森在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写到的一句话。我想,在这里,如果将爱窄化为爱情,对大部分人也同样适用。

是啊,爱情如此扑朔难解,又如此不可或缺,它有时是一剂毒品,它也可以是一位救星,置人于死地的同时善意施救。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1)

《两小无猜》

爱情,这个词那么直白,却又那么艰涩,足够令所有人困惑。温特森也不例外,她问:“我们能拿爱情怎么办呢?”

尽管困惑,这位作家却愿用她一生的笔墨来书写爱。

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那个犟头倔脑的珍妮特渴望有人暴烈地爱她,至死不渝,她离家出走,为爱情,也为自己。

《给樱桃以性别》中,童话故事里的爱情在温特森笔下化身多种模样,激烈,苦涩,无奈,决绝。就连在最新的作品中探寻人类未来时,爱也是这未来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十多年前,年轻的温特森曾写过一封炙热的“情书”,将爱意融进每一段文字,渗透每一个篇章。这是一篇讲述爱与失去的叙事,也是一个关于欲望与归属的故事。

她为这个故事取名《写在身体上》。这是主人公和露易丝的故事,也映射着我们每个人的爱情。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2)

“爱人如硝酸”

小说中,温特森细腻的文字勾勒出爱的形体。

“爱人如硝酸”,爱情也一样,鲜明浓烈,不容稀释。“泛滥”的情感填充了爱的气味,时而弥漫着葡萄的清香,时而像涌着蜜的蜂巢般甜腻,时而又像草药般苦涩。

《写在身体上》的主人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几乎就是温特森的翻版。“我从不服用毒品,我服用爱——疯狂而无所顾忌的那一种爱。”这是温特森在自传中的自剖,拿来做小说主人公的对白也毫不违和。

在“我”的世界中,一切都不明朗,世事充满疑惑,只有身体是真实的,只有感官是确定的。“我””给身体以应有的尊敬和信赖,顺应激情的指引,义无反顾地投入爱情。

爱情二字包含的各种模样,都在“我”身上一一呈现。

陷入爱情的“我”如此浪漫,“深陷装着浪漫的泔水桶”。和爱人以咖啡馆作教堂,邀请路边野猫当伴郎,在河畔摘来仙翁花作新娘捧花,迎着月光,在两千多位宾客的注视下步入“婚礼”殿堂。而这些来宾中,大部分是蚊虫小蝇。

“我爱你”永远是一句引用。你不是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我也不是,而当你我说出它时,我们就像是找到了三个字并崇拜它们的原始人。

“我”有时会变得笨拙可笑,在她喝汤时,幻想成为她嘴边的汤匙;在她出浴后,成了失态的偷窥者,只出神地望着露易丝,眼中别无其他。

“在她热烈的注视下,我的过去付之一炬。爱人如硝酸。”

爱情也有这种魔力,会令这位主人公为了爱人变成好战的恐怖分子。“我”曾有位女朋友是女权主义者,认为男厕小便池都仿佛混凝土做的半圆形营房,完全为阴茎服务,毫无美感。于是“我”和她一起炸掉男厕,再躲到远处欣赏那场华丽的爆炸。尽管对这种行为的正当性素来心存疑虑,但此时,“我”却觉得二人刚刚结束了一场孤独的斗争,英勇极了。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3)

《伦敦生活》第二季

“我曾经觉得婚姻不过是一面玻璃窗”

“我”信仰爱情,却不信任婚姻。“我”不曾来到婚姻登记处,也不曾和人在教堂交换戒指,发誓永远爱对方,至死不渝。“我”厌恶那褪去浪漫色彩后贫瘠的日常生活。

在“我”眼中,婚姻要么是一面玻璃展示窗,只等一块板砖将其击碎。

“自我展示,自我满足,虚情假意,紧张窒息,小心拘谨。”

要么就是一把陈词滥调的松垮扶椅:

“曾有千万个屁股坐过这把扶椅。弹簧疲劳老化,布料发臭破烂。”

可“我”见证过不少婚姻。祖父祖母、父母,他们都坐上过婚姻那把松垮的扶手椅。“我”因而迟疑:

“现在轮到我了,不是吗。我不需要害怕。我们将多么快乐。所有人都将多么快乐。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也见过更多“幸福”的已婚女性,宁愿大费周章地撒谎,挤出时间在外偷情,也要维持外人眼中婚姻的光鲜体面。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4)

陈词滥调最终让位于激情和身体的指引,“我”遇到了挚爱露易丝。

露易丝就是一位已婚女性,结婚十年,丈夫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医生。在外人看来,她很幸福。然而这段婚姻早已变得荒芜。于是,她向“我”敞开了大门,把“我”迎进了自己的生活。

“门本来就开着。真的,她也没有自己打开那扇门。是她的管家替她开的。他的名字是厌倦先生。”

露易丝和主人公是一类人,不会在欺骗了爱人的感情后回到婚姻的空壳,也不会在展示窗后假惺惺地微笑。她选择结束那已损坏到无法修补的婚姻,奔向“我”,投身爱情。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小说是从失去爱人讲起的。两个人因为一些老掉牙的理由必须分开:露易丝生病了,“我”出于爱,将她“还”给她的医生丈夫,让她接受尖端治疗,自觉这是“为她好”,企图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对方的幸福。

于是两人的关系行至最高处时,残酷地戛然而止,陷入漫长而黑暗的分别。可此时,“我”又怎么能将她轻易忘怀,毕竟“我们”已经将对彼此的记忆“写在身体上”。

你在我的肩膀上刻下你的名字,标上你的记号。你的指腹变成印版,在我的皮肤上敲下字句,在我的身体里敲下意义。

写在身体上的,是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到的密码,是一生时光的累积。在这记录的羊皮纸上,有几处被反复使用,字母像盲文般凸起可感。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5)

“我”开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怀想露易丝。如同爱情开始时一样,当一切都不明朗,“我”选择相信身体,阅读记录在身体上的记忆。

“我”阅读解剖学,“借助医学的语言,通过一个会吮吸、会流汗、有贪欲、会排便的自我的冷静视角,我发现了一首给露易丝的情诗。”

从细胞、器官、骨骼,到听觉、嗅觉、味觉,“我”用诗意的语言流连于露易丝身体的每一处细节,将无处安放的思念寄托于此,仿佛再一次躺在爱人身边,抚摸她的身体,低声倾诉爱意,美妙而哀伤。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6)

《卡罗尔》

这便是温特森的精妙之处,她的神经足够敏感,能够感知每一种微妙的情感。她的情感又足够浓郁,仿佛把温度传递到了文字中,有时冰冷得钻心,有时热烈得滚烫。更多的时候,她的文字温暖得熨帖。

最后,“我”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对露易丝真实想法的忽视招致现在的悲剧:“当你说你不会回到埃尔金身边的时候,为什么我没有听你的话?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你严肃的面孔?”

温特森借由主人公之口,道出她的爱情箴言。

“爱情需要表达。它不会保持静止,保持沉默,美好,谦恭,只需观望而无须倾听,不会。”

是什么杀死了爱情?只有这个:忽视。

每个触碰过爱情的人,都能在温特森笔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揣测、试探,有甜蜜、不分彼此,也有疯狂、不顾一切,当然还有矛盾、迟疑,疑问、摇摆。

或许也有痛苦割舍与分离,束手无策与悔恨,但“爱情值得”,爱情值得上一切纷扰。


情人节单身合适吗(我们来谈谈恋爱是怎么回事)(7)

《写在身体上》

[英]珍妮特·温特森 著

周嘉宁 译

《写在身体上》是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在温特森的笔下,身体和激情得到了应有的尊敬和信赖:一切都不明朗,世事充满疑惑,只有身体是真实的,只有感官是确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