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译文和古诗(西域归附注解和翻译)

明帝永平十八年二月,诏窦固等罢兵(停战)还京师。十一月,焉耆[yān qí]、龟兹[qiū‘cí]攻没(攻陷)都护陈睦。

译文:明帝永平十八年二月,明帝下诏命令窦固等停战返回京城洛阳。十一月,焉耆、龟兹两国攻陷了西域都护陈睦。

章帝建初元年三月,诏征还(使动用法)班超。超将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yǎn]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实在)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刎。

译文:章帝建初元年三月,下诏让班超回京,准备起程回国,疏勒全国忧愁恐惧。都尉黎弇说:“汉朝使者抛弃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再次被龟兹所灭,我真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于是拔刀自杀了。

超还至于阗[yú tián],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依赖)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离开)!”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超亦欲遂(完成,实现)其本志(原来的志向),乃更还疏勒。疏勒复安。

译文:班超回到于阗,于阗国自王侯以下都号哭着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像依靠父母一样,真不能离开啊!”于是相互抱着班超的马脚,使班超不能行走。班超也想实现他原来的志愿,便又返回疏勒。疏勒又安定了。

出塞的译文和古诗(西域归附注解和翻译)(1)

五年,夏五月,班超欲遂平(平定)西域,上疏请兵曰:“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shàn]善、于阗即时向化(归顺),今拘弥[jū mí]、莎车shāchē、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打通)汉道。

译文:建初五年夏天五月,班超想平定西域诸国,于是上书给皇帝请求增兵,说:“我私自以为先帝想要开辟西域,所以北边派兵进击匈奴,西边派使者出使外国,鄯善、于阗很快归服我朝。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又都愿意归附,和我们同心协力,击破龟兹,打通汉道。

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呈献物品给朝廷)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知道)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葱岭可通,龟兹可伐。

译文:现在西域各国,从日之所入的广大地区,莫有不归顺我们的。大小国家,都高高兴兴地不断向我朝进贡,惟独焉耆、龟兹没有服从。我自从跟所属三十六人出使绝域,历尽了艰难险阻。从孤军困守疏勒,到现在已经五年了。胡人的情况,我都非常熟悉,问他们城郭的大小,都说:“依靠汉朝就像依靠天一样。”以此推测,则葱岭一带可以畅通,那么讨伐龟兹便没有什么问题了。

今宜拜(扶植)龟兹待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短时间)之间,龟兹可禽(通“擒”)。”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徐干上疏,愿奋身(竭尽全力)佐(辅佐)超,帝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弛刑徒)及义从(自愿从军者)千人就(拨给)超。

译文:现在,应该扶植龟兹侍子白霸做龟兹的国王,以数百骑兵步兵送他,跟其他国家连兵,一年或几个月时间,龟兹王便可擒获。”奏章送上去后,皇帝知道可以成功,商议想要给班超兵马。平陵人徐干向来与班超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上书给皇帝愿意竭力帮助班超。朝廷就任命徐干为假司马,拨发减刑的罪人及志愿人员一千人给班超。

出塞的译文和古诗(西域归附注解和翻译)(2)

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叛。会(恰逢)徐干适(正好)至,超遂与干击番辰,大破之。八年,冬,十二月,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候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译文:以前,莎车以为汉朝不出兵,于是向龟兹投降,而疏勒都尉番辰也反叛汉朝。正好徐干领兵来了,班超便和徐干合兵攻击番辰,把番辰打得大败。建初八年冬天,十二月,皇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任命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阗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温宿、姑墨、尉头兵合五万人救之。超召将校及于阗王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不如)各散去;于阗从是(这里)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阴(暗中)缓(放松)所得生口(俘虏)。

译文:章和元年,班超带领于阗各国的军队二万五千人,再次进攻莎车,而龟兹王派遣温宿、姑墨、尉头等国的军队合计五万人援救莎车。班超召集将校和于阗王商议说:“现在兵少不能克敌,最好的计策是各自散去。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此西归。等听到夜里的鼓声便可出发。”暗地放松所抓获的俘虏的监禁。

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阻挡)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缴(拦截)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

译文:龟兹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自己率领一万骑兵赴西边阻挡班超;温宿王率领八千骑兵往东边拦截于阗王。班超知道两路敌军已经出发,暗地号令各部率领军队,奔赴莎车军营。敌人大惊,慌忙逃窜。班超军队追击敌人,杀死敌军五千余人。莎车便投降了。龟兹等国亦各自败退走散。从此班超威振西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有删节)

出塞的译文和古诗(西域归附注解和翻译)(3)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湖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B.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C.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D.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护,汉代设置

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B. 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统称。

C. 贡奉,文中指向朝廷进献物品的人。

D. 上疏,文中指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C.“贡奉,文中指向朝廷进献物品的人”错误,原文为“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可知文中指呈献物品给朝廷,指进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平定西域,班超在奏疏中从先帝的谋划说起,对当时的有利形势和战争结果做出了分析和判断,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B. 汉章帝虽然认为平定西域可以成功,但在是否发兵的问题上仍犹豫不决,这时徐干主动上疏请战,章帝才任命他率军出征。

C. 徐干率军与班超会合时,莎车国已经投降了龟兹,疏勒国都尉番辰也已背叛了汉朝,于

,他们联合行动首先击败了番辰。

D. 攻打莎车国时,龟兹王率领五万人前来救援,班超施展计谋,故意放跑俘虏传递消息,诱使敌人中计,大败敌兵,莎车投降。

B.“但在是否发兵的问题上仍犹豫不决”错误,原文为“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可知并不是犹豫不决,而是决定发兵。故选B。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

答案:用数百骑兵步兵送他,跟其他国家连兵,一年或几个月时间,龟兹王便可擒获。

“以”,用;“步骑数百”,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数百步骑”,数百骑兵步兵;“岁月”,一年或几个月时间;“禽”,通“擒”,获得、捕获。

(2)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

答案:班超知道两路敌军已经出发,暗地号令各部率领军队,奔赴莎车军营。

(2)“二虏”,两路敌军;“密”,暗地里;“勒兵”,率领军队;“驰赴”,奔赴。

14. 文章第二段说班超“乃更还疏勒”,请概括班超重新返回疏勒的原因。

(1)疏勒国怕班超回去后会被龟兹国所灭。(2)于阗人也不舍得班超回去,很依恋汉朝使者。(3)班超也想实现他原本平定西域的志向。

出塞的译文和古诗(西域归附注解和翻译)(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