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

六月中旬,骑行去了趟宁武。

回来之后,总想写点什么,却一直犹豫着没有动笔。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1)

宁武之行路线图

因为去之前,对于宁武,心中已经有所预设:一个是汾水源头;一个是戎边重镇。其中汾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汾水之源的宁武,似乎无论如何,都需要大叙特述一下子的。

没想到偏偏就是这个要大叙特述的汾水之源,却出了问题。

汾河的源头,历史上一直认为是宁武的管涔山雷鸣寺泉,《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汉书》、《水经注》以及近现代的地方志书也都延用此说。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2)

雷鸣寺(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时,山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最终确定了汾河的源头出自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此地虽然距离管涔山雷鸣寺直线距离只有不到20公里,但却出了宁武县,属于神池县的地界。这样,就把自古以来宁武县“汾河源头”的名头,硬生生地拽到了隔壁县。

打心底里都替宁武憋屈的慌。

宁武似乎心里也不服气,许多旅游景点,依然打着汾水源头的名号。

想想也对,毕竟宁武作为汾水源头,已经有几千年了,历史与文化的沉积都在这里,这是拽不掉拿不走的。

不论如何,如同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一样,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绝对称得上是山西的母亲河。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3)

汾河流域图(图片来自网络)

汾河,这条发源于山西北部的河流,自源成河,便一路向南,时而浩浩荡荡,气势蓬勃,时而婉约羞涩,若隐若现。每到一处,她总以自己特有的气质,滋润着高山大川,养育着万千子民,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织成了星罗棋布的阡陌乡村,铸就了山西独特的风俗民情。

历经7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汾河最终在山西的最南端、我的故乡——万荣县庙前村,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注入了黄河。之后伴随着滚滚黄沙,转了最后一个大弯儿,折道向东,奔向了大海......

读过我之前文章的条友可能知道,汾黄交汇之处的庙前村,古称汾阴脽,可以称作是中国最早的风水宝地,传说这里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也是轩辕黄帝扫地而祭之所,西汉时又在此地发现了象征皇权的周天子鼎。于是,汉武帝刘彻便在脽上大兴土木修建了后土祠,并六次巡幸此地,祭祀后土,更是留下了千古一辞——《秋风辞》!

汾水、黄河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相交而汇,是否冥冥之中预示着什么?

说到汾河,就不得不提到汾水之神——台骀。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4)

台骀像(图片来自网络)

听到“台骀”这个名字,可能连很多山西人都会一脸疑惑:这又是哪个?

其实除了太原人以外(太原东山上有个叫台骀山的地儿),山西其他地方的人们可能多是从庙里听过或见过“台骀”这个名字的。

历史上,台骀庙曾经遍布汾河流域,只是大多数都被毁了,现存的仅有三座,汾河源头之处的宁武有一座,太原王郭村有一座,晋之古都侯马西台神村有一座,而以侯马西台神村的台骀庙规模最大。

汾神台骀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抑此二者,不及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为焉」?”

从文中可知,晋平公生了病,使人卜为“实沈、台骀为祟”,当时晋人皆不知台骀为何人,正好郑国博学多才的子产在晋,便向其咨询,子产不但知道台骀的出身,还指出台骀因治水有功而封为汾神,是晋国的保护神,怎么可能作祟而使晋平公染疾呢?

而据学者对“金天氏”的不同解释,台骀可能处于颛顼或帝尧时期,皆大大早于大禹治水,由此台骀便被誉为“华夏治水第一人”。

台骀治水的最大功绩是“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洮者,现在之涑水河也。也就是说,古之汾水行至晋南之地,与涑水河相遇,两水争道,各不相让,酿成了水患,民众苦不堪言。台骀便在此地大兴水利,使汾河改道西行,平了水患,造就了晋南两大盆地,帝嘉其功,便封其为汾神。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5)

宁武八景之“支锅奇石”(图片来自网络)

宁武八景之一的“支锅奇石”,相传是台骀从天上摘下的三颗星,用来镇压汾水之魔的,还有人说台骀曾用它支起过一口巨型的锅灶,砍树当柴,煮干了遍地的洪涝水泽。

不管是传说还是史书所载,都足以说明,汾神台骀在山西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晋平王时期修建了台骀庙之后,汾河流域的各个地方都兴建起了台骀庙,甚至有些台骀庙建在汾河流域之外。善良朴实的三晋之民祈求着在汾神的护佑之下,能够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说完了汾河与汾神,该说说戎边重镇的宁武了。

宁武自古便是民族融合的所在。

春秋以前,宁武属于楼烦国,楼烦一般认为属于北狄的一支,民风彪悍,善于骑射,赵武灵王就是向楼烦学习并实行了“胡服骑射”,从而使赵国迅速的强盛起来,成为战国末期六国之中唯一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秦汉时,宁武属于楼烦县。唐末置宁武军,取北魏广宁、神武二郡尾字为名。一般认为这是宁武县名字的来历。

但也有学者考究,北魏之时的广宁、神武二郡远在今天的内蒙境内,不可能是宁武县名的来源。宁武一名的来历应有“宁息武事”之意,这与宁武戎边重镇的地位暗之相合,我也认同这种说法。

其实从太原往北,自古以来,战事繁多,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连年征战,民众是苦不堪言,宁武又何尝不是,取名宁武,企盼宁息武事,也算是朝庭和老百姓的一种美好心愿吧。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6)

宁武之阳方口(图片来自网络)

不光是县名,宁武的许多村庄也多以与兵事有关的堡、邑、屯、口、寨、关等一类的词语命名,这也是戎边重镇独有的特色了。

说了这么多与骑行无关的题外话,终于要说说骑行的事了。

从太原骑行去宁武,先要向北而行,经过“三晋首邑”阳曲县,然后是忻府区、原平市,之后折而向西,翻山到达宁武县城。去程的路上了无生趣,不论是国道还是省道上,大车都是一辆接着一辆,很是煎熬!只是在进入宁武县境时,走了县道,翻了一座大山,骑行以来,第一次费了将近两个小时爬了一个2级大坡,算是为第一天的骑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程途经静乐县返回太原。出宁武时,同样爬了一个2级大坡,不过距离较短,爬了不到一个小时。之后便是下坡,其间要穿过芦芽山风景区,路况较好,行车很少,一路直奔静乐县城。出静乐县城后,要走一段337国道,部分路段已经拆毁重修,很是难走。但是到达康家会镇向南拐入康西公路后,路况绝佳,再加上基本上看不到车辆行驶,尤其是在进入阳曲县地界后,公路两旁风景如画,骑行其间犹如穿棱于水墨,使人倍感身轻气爽,乏意全消。

两天的骑行,将近400公里的路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宁武的狗!这里完全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恰恰相反,透过那里的狗,足以见识宁武的纯朴与可爱。

骑行的路上,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狗。

比如城市里或地处繁华地界的狗。它们总是一副世故老成、见怪不怪的模样,不论你发出多大声响,或者是穿着打扮得多么异类,它们都对你爱理不理的,最多拿眼瞟你一眼,就无精打采地干自己的事儿去了:或是重新闭上眼睛继续装睡,或是慢条斯理地和母狗继续调情......在它们那里,能够让作为人的你感受到厚重的失落感:连狗都不待搭理你的!

比如国道边守在自家门前的狗。它们已经被车辆的噪杂,折磨得没有了一点儿作为狗应该有的样子,听力退化,反应迟钝,往往是你骑车从它身边过去了好久,才远远地望见它伸长了脖子望着你,犹豫着要不要起来追你,想了半天,估摸着追也追不上了,便又把头埋进了那两条伸展的前腿里......

再比如平原上乡村里的那些狗。它们保留着狗应有的一切本能,听觉灵敏,反应迅速,忠于主人,等等。但是它们有着极强的地域概念,在院里听到巷子里有动静时,它们一般是不吠的,而是保持着警觉,判断着你是不是有冲入它地盘的可能性,一旦确定你侵入了它的地盘,它便会迫不及待地大声狂吠,争着向主人请功。同样,如果它正守在自家门口,你骑车经过时,它会措不及防地跳起来追你,把你猛地给吓一大跳,但是它绝不会对你穷追不舍,只要判断到你已经出了它的地盘,它会立即停下来,冲着你象征性地叫几声,以告诉主人有陌生人来过自家的地盘了,不过仅仅是路过而已。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7)

一人一车骑行山西

宁武的狗,不同于上述任何一种。也许是见惯了乡民们的朴实,也许是享受惯了山里特有的静谧,反正我觉得,它们是把我作为一个异类来看待的。守在门口的它们会锲而不舍地追上我好几公里,如果不是因为体力不支,我觉得它们会一直追下去的,一边跑一边还兴奋地叫着,似乎要把我这个奇服异装、放着音乐的家伙欣赏、奚落个够!而那些圈在院子里的狗,听见外面稍显异样的动静,也会跟着高声呼应,一传十、十传百,片刻之间,好些个村寨便吠声一片了。而这种叫声会一般会持续很久,直到周遭的一切再次恢复了它们认为的正常........

这怨不得这里的狗。事实上,宁武的确是静谧的,也的确是纯朴的。

也许,这是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理位置造就的。

也许,这就是独特的宁武应该拥有的模样。

但在我的内心里,觉得宁武是可爱的,静谧的可爱,纯朴的可爱。

第二天离开宁武县城的时候,路过一个广场。与其他地方一样的是,一大早,广场上便挤满了人;与其他地方多是老年人不同,宁武的广场上男女老少不一而足,也不仅是跳广场舞,各种运动的都有。

汾河源头宁武(骑行宁武溯源汾河)(8)

宁武又名凤凰城

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雕像,就矗立在广场的中央。

宁武,又叫凤凰城。

2020年才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她,也许正在涅槃!

特别感谢:王艳霞老同学(校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