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愚公移山必考吗(中考文言文复习)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初二文言文愚公移山必考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文言文愚公移山必考吗(中考文言文复习)

初二文言文愚公移山必考吗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 作者: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2.作品:这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

课文分析

1.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年近九十的愚公带领子孙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命天神(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屈服于困境的气魄与毅力,也启示我们克服困难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2.内容梳理: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交代太行、王屋两山的面积(大)、高度(高)和地理位置。

第二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并在家人、邻里的支持帮助下付诸行动。

第三段:写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愚公予以反驳并表达了对移山终能成功的信心。(*对比)

以上三段依次写到的移山面临的困难:

两山高大——愚公年迈——劳力缺乏——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他人嘲笑。

第四段:愚公之举惊动山神,感动天帝,天帝派夸娥氏二子移走了两山。(*侧面描写)

三、习题

A套

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列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使愚公产生移山想法的直接原因是太行、王屋两山非常高大。

B.愚公的妻子坚决反对他的想法,所以率先提出了质疑。

C.河曲智叟的嘲笑激怒了愚公,从而激发了他更旺盛的斗志。

D.山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表现了愚公之举的精神力量。

B套

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这篇课文选自《 》,它的体裁是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交代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及其地理位置。

B.第二段写愚公在家人和邻里支持下,把想法化作了行动。

C.第三段表现愚公对于最终实现移山壮举有着坚定的信心。

D.第四段用夸娥氏二子背走二山的结局表明“人定胜天”。

C套

阅读《愚公移山》第二、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选自课文《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愚公移山过程中要面对哪些困难?(写出其中三点)(3分)

①两山高大 ②

四、考题链接

杨浦二模卷

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2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四个神话故事所表述的意义和本文最相似的一项是( )(3分)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后羿射日

徐汇二模卷

阅读《愚公移山》第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面的语段节选自课文《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松江二模卷

阅读《愚公移山》第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愚公移山》由战国时期 学派代表人物 (人名)所作。(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该段主要写了愚公要移山的原因和决定。 B.“杂然相许”表明愚公在家中很有号召力。

C.“其妻献疑”从侧面体现了移山困难之大。D.“跳往助之”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形象鲜明。

金山二模卷

阅读《愚公移山》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课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下列不属于愚公移山所面临的困难的一项是( )(3分) A.“方七百里,高万仞” B.“年且九十”、“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徐汇二模卷

阅读《愚公移山》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语段选自 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的著作《 》。(2分)

2.下列加点词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焉置土石   且qiě:将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hè:挑

C.始龀      龀chèn:换牙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ú:同“无”,没有

3.下列不能表现愚公坚定意志的选项是( )(3分)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长宁一模卷

阅读《愚公移山》第1、2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9分)

1、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是 (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2、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

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3、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请你参与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分)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三、习题

A套

1.战国;道。

2.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拿太行、王屋两山怎么样呢?(关键字:以、君、之、曾不、如……何)

3.D(A错在直接原因应是二山的位置阻挡了愚公一家的出行;B错在愚公妻子只是很客观地提出了问题,并非反对愚公;C错在愚公并未愤怒,这可以从“长息”看出,此外他的斗志来自内心,并非由河曲智叟所激发)

B套

1.列子;寓言。

2.手里握蛇的山神听说/知道了这件事,怕他会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关键字:之、之、其、已、之、于)

3.D(文章的主旨是赞美愚公面对困难的毅力和精神,而不是表现人与自然的争斗)

C套

1.愚公移山。

2.河曲智叟没有话用来回答。(关键字:亡、以)

3.愚公年迈、劳力缺乏、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他人嘲笑(写出任意三点即可,注意“①两山高大”所包含的格式要求)。

四、考题链接

杨浦二模卷

1.《列子·汤问》 战国(2分)

2.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人,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3分)

3.B (3分)

徐汇二模卷

1.(2分)愚公移山

2.(3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关键词:以、曾、如……何)

松江二模卷

1.(2分)道家 列子(列御寇)

2.(3分)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以、曾、损)

3.(3分)A(这段主要写愚公移山的决定和行动以及家人、邻里的支持)

金山二模卷

1.《列子· 汤问》 战国(2分)

2.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3.C(3分)

徐汇二模卷

1.(2分,每空1分)战国 列子

2.(3分)A

3.(3分)A

长宁一模卷

1、《列子·汤问》 战国

2、D

3、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一:愚公应该移山。因为“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进步发展。

示例二:愚公应该搬家。因为“搬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