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1)

什么是量子?奥妙的量子世界有何神奇之处?本期《开讲啦》继续“我的时代答卷”系列,节目邀请到著名量子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他将带领我们走进神秘的量子世界,分享他在推动中国量子技术发展的旅程中,多次深入“冷门”的故事。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2)

说到科学家,我们总是觉得有距离感,因为他们研究的领域是我们不了解的。但是对于郭院士完全不用有距离感,他和我们一样,喜欢追剧。除此之外,他还是个武侠迷,甚至连主持人撒贝宁都调侃“郭院士的书房里,一边放着量子力学的书,另一边摆着《九阴真经》”。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3)

作为一名科学家,多年来,郭光灿在科研道路上,追随时代发展,不断深入“冷门”,不但推动了中国量子技术的极大发展,而且将中国量子技术带入国际第一梯队。

在演讲中,他将自己三次深入科研“冷门”的故事,与观众进行了分享。20世纪80年代初,量子光学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但在国内还是空白,人们都认为量子光学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而眼光敏锐的郭光灿却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于是他第一次进入科研“冷门”,编写教材,开设课程,培养专业人才,组织国内量子光学学术会议,以一己之力填补了国内量子光学发展的空白。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4)

但是国内量子光学的发展毕竟落后国际太多,更别谈超越了,郭光灿又把眼光转向了量子信息。20世纪90年代初量子信息刚诞生,不要说在国内,在整个国际学术界都是“冷门”。

在确定了以半导体芯片作为量子计算机的主攻方向后,郭光灿却面临着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没有钱。因为制造半导体芯片的设备非常昂贵,需要上亿元的资金,郭光灿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可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情急之下,他找到了中科大的校长,借来了800万元。即便这样,他仍然买不起那套设备,最后只能请美国朋友帮忙买二手货,修修补补后组建了第一台能够开工设计量子芯片的设备。也正是靠着这样的设备,郭光灿制作出国际最高水平的量子芯片。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5)

演讲中,郭光灿分享了很多科研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他求真务实的态度,尤其是他在将中国的量子信息技术引领到国际前沿的位置后,主动退到后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然后第三次走进科研“冷门”——用量子技术探索量子世界更多未知的奥秘。他强调“不能够停止研究的脚步,每天你都会觉得前面一定有更惊奇的发现”,这种对未知科学的探索激情,也是他近80岁仍不停止科研的动力。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6)

郭院士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年轻人,“艰苦的环境,锻炼我们的性格,锻炼我们的意志,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弥补我们的劣势,这个是可贵的”。

量子芯片技术最新消息(三次深入科研冷门)(7)

这样一位温和而又坚定的科学家

还有哪些充满力量的分享呢?

今晚十点半档

CCTV-1《开讲啦》

一起聆听著名量子信息学家

中科院院士郭光灿的故事

编辑:王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