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1)

我们知道,成语往往是由许多典故而来。小珏发现,《史记》、《战国策》以及四书五经等书籍是成语产出的大户。另外,《庄子》一书,也贡献了相当数目的成语。与儒家学说不同,《庄子》往往从神话故事出发,虚构了奇幻的情节,最终达到说理的目的。

比如在《庄子·列御寇》中,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人见到了宋国国君,巧舌如簧很受欢心,得到了十辆锡车的奖励。这个人兴高采烈地带着锡车向庄子炫耀,显摆自己的水平很高。要是是孔子,一定会从仁义道德的角度,以现实为基础,说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大道理。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2)

然而,他遇到的是庄子,便听到庄子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一户人家非常贫困,靠着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有一次,这户人家的儿子还在河边割芦苇,因为太过劳累,便坐下来休息。

他看到河面上波光粼粼,不由想到父亲曾讲过河底有许多珍宝,但因为有一条叫骊龙的黑龙,异常凶猛,所以谁也不敢去。到底是年轻人,他就是想与其每天这么风吹日晒的生活,还不如冒险潜到河底,找到珍宝,让全家人摆脱贫困,也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3)

于是,他脱掉衣服,毅然纵身一跃,费了好半天,终于潜到了河底。就在一片黑的时候,他看到前方有个发光的物品。顺着光线游到面前,原来是一颗明珠。他立即抱着明珠,用力拽了出来,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他马上穿好衣服,头也不会就直奔到家里。

儿子也是向父亲显摆这颗明珠,父亲问他从何而来,他便一五一十说明了真相。父亲心有余悸地说:好险啊!这颗珍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价值千金。幸亏你是在他睡觉的时候偷偷拿到,不然就没命了!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4)

庄子说完这个故事,便对炫耀得到赏赐的人说:“宋国内部关系盘根错节,远比黄河水底更复杂;宋国国君的强大,远过于骊龙,你能得到锡车,也不过是趁着宋王不清醒的时候,如果他稍微明白事理,你就成为了一堆粉末!”

其实这个故事,小珏看来庄子流露出了浓浓了酸意。而且,神话故事情节与获赠锡车的关系也不大。倒是故事中儿子向父亲炫耀的这个场景,庄子一定也是在不经意间占人便宜。所以,这个故事诞生了成语“探骊得珠”或称“探骊获珠”,名气并不大,使用范围也很小。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5)

直到唐朝时,一次诗人间的聚会,将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含义,也让它成为了许许多多文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当时,白居易邀请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到自己府上做客。这都是名动一时的大诗人,自然要相互切磋,吟诗作对。他们本来商量以《金陵怀古》为题,各人献上一首诗。没想到,豪爽的刘禹锡开口便是难以超越的名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6)

这首诗虽然不如刘禹锡的很多诗歌那么出名,但贵在即兴而作,一气呵成。所以当他停笔后,元稹悻悻感慨道:

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

他的意思是,我们四人一同寻访诗歌的奥秘,你却这么快就找到了最亮眼的明珠。即便还剩下一鳞半爪给我们,又有什么意思?所以,其余诗人一同大笑,专心饮酒风月,不再提作诗之事。

庄子三大经典故事 庄子随口而说的故事(7)

“探骊获珠”经过这四大诗人的演绎,才真正变得有意义,它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含义深刻。后来文人们将它当作写作成功的标准之一。

对于家里有小孩的朋友而言,辅导一些生僻成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读者私信问过小珏有没有什么办法。平心而论,现在的语文教育是越来难,小珏有时候也有无力感。但是,比我厉害的专家多得是啊,我们可以让专家走进生活,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寻找答案,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平台和书店有活动,推荐一套《彩色漫画爆笑成语》给大家,全八册,基本上足够对付一般的成语了。正版图书,八本全套也只要六十多块,相当划算,我自己也入手了一套。另外一套是《写给儿童的成语故事》,6册79元。两套书籍都是爆款,链接奉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