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

张彻是电影圈里公认的武侠电影宗师。由他执导的《大刺客》、《独臂刀》、《残缺》和《五毒》等等,绝对称得上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1)

除了以上类型作品以外,张彻生前还拍摄了五部抗战题材电影,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将目光聚焦于日军侵华期间,中国军队和民众是如何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

张彻之所以挑中了抗战题材电影,与他年轻时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

早在30-40年代,正在念中学的张彻便随同学投入了抗战救亡运动之中,可以说少年时期的张彻是一位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热血青年,而抗日战争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在其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在他后来拍摄的电影作品当中,其中不乏暴力和死亡等等元素。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2)

影片根据抗战期间一段可歌可泣的忠勇事迹改编而成:

1933年4月,日军攻占北口,七位中国军人以无比顽强的精神,对配备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日军联队进行了奋勇的抵抗,并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军事要点——八道楼子。

尽管七人已经身负重伤,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长达五个昼夜,但终因寡不敌众,先后壮烈殉国。面对誓死抵抗的七位战士,日军将领亦为之肃然起敬,并设立了“七勇士之墓”,以作纪念。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3)

在张彻的把握和控制之下,影片情节紧凑,毫不拖沓。

开头,张彻以一场与日军的大规模鏖战拉开了故事序幕,中间和后半段,分别穿插了七人击退伪蒙军两次偷袭的战役,和两次与日军之间展开的大决战。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4)

导演在刻画七个英雄人物时,并没有重点凸出其中某一个,而是用穿插闪回的方式,分别向观众一一阐明了七位英雄的身份、背景,以及他们前来参战的原因。

因此在影片即将接近尾声时,当七位英雄都倒在了敌军的刺刀下,即便牺牲也要立起旗帜的决心和举动,有着极其悲壮的感染力。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5)

《八道楼子》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又不失张彻以往作品中的“武侠英雄本色”。

虽然影片里男性主角们使用的是现代化武器,但在最后一刻往往都是抡起刀剑和敌人决斗,最终血洒疆场。

张彻心里很明白,只有借助冷兵器的动作设计才会把男性阳刚的一面发挥到极致。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6)

可以说抗战电影给张彻提供了一个能投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的大好机会。

同时,张彻又非常擅长借助男性的阳刚之美和英勇之举来酣畅淋漓地传达这种情感。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7)

《八道楼子》公映之后 , 于同年斩获了台湾金马奖“优秀剧情片奖”,本片也为后来张彻拍摄出《海军突击队》、《上海滩十三太保》、《大上海1937》和《过江龙》这4部同类题材影片奠定了拍摄风格,而它们也和《八道楼子》被并称为张彻的“抗战五部曲”。

在张彻过去的武侠电影中,观众往往看到的是表面上的刀光剑影和那些给观众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盘肠大战”,但他的抗战电影,却让观众见识了张彻将男性、英雄、生死和忠义等元素完美融合一起的表达能力,所以我们也不再难以理解,为何擅长拍摄武侠电影的张彻会屡屡涉及抗战题材电影了。

《八道楼子》秉承了张彻武侠动作片的阳刚和暴力之美,因此这部作品也与香港同时代的其它抗战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从本片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张彻对家国情怀的关注、对男性英雄主义更深层次的刻画。

香港真实的抗日电影(香港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片)(8)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八道楼子》中所营造出的暴力氛围会被人们认为这是一部“抗日神剧”,但这些元素的运用并不是为了“娱乐观众”,而是为了将男性英雄的抗战形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它与如今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相比,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