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

2020年,中国是全球GDP唯一增长的经济体。

某种意义上讲,这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复工复产等各环节的广泛应用。

疫情得到控制后,我国数字经济的领先城市群整体经济均迅速反弹,尤其成渝城市群表现突出,2020年其全年GDP增速明显高于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全国水平。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

▲图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

一座数字经济大城正在成都崛起。

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对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做出的评分,成都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

报告同时指出,排名前六的城市已达到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标准。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2)

不仅如此,数字经济也已经成为驱动成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580.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3.0%;2022年上半年,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82.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3.9%。

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危机,也给数字经济带来了机遇。

健康通、核酸检测系统等疫情防控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在线教育、网络直播、外卖、网络支付等新业态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3)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核心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成势、未来赛道启航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系。

很明显,在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上,成都正在乘势抢占先机。

作为新兴的革命性产业,数字经济已经渗透进成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PART 01

治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强大脑”

《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探索数字经济与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双向赋能路径,打造“数字政府”智慧治理场景。

近年来,成都市“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构建政务云平台加大了城市治理效能,为城市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天府市民云、天府蓉易办、成都智慧教育云平台、成都疫情防控平台等多个政务云平台已经为成都人所熟悉,它们在政务服务、生活服务、风险防控、城市治理等领域发挥了极大的效能。

其中,天府蓉易办就像一个综合了各种政务功能的“数字大厅”,可以完成住房保障、司法公证、交通出行、教育科研、出境入境、证件办理、婚姻登记等多项业务。

比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申请,再也不用去服务大厅窗口申请办理,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这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也让办理更加高效。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移动端注册用户达207.6万,累计接入政务服务事项11万多项。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4)

在便民服务方面,天府市民云可以查公交、扫码乘车,还可以查看房屋信息、公积金贷款额度、驾驶证、不动产登记服务等电子证明。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190万,累计服务人次突破5.1亿。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5)

此外,在疫情防控方面,有成都疫情防控平台,作为“智慧蓉城”打造的首个应用场景,它基于“1个疫情主题数据库、3个综合平台、9个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全面地呈现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

在教育领域,还有成都教育局牵头打造的成都智慧教育云平台等。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6)

PART 02

城建数字化,强势接轨“新基建”

从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许多重大投资项目已经加速向“新基建”倾斜

《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成都“新基建”将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发展。到2025年,成都基本形成泛在智能、集约高效、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可以说,2020年是成都的“新基建”元年。

作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成都在“新基建”项目的投资总额达全国第二。

2022年,数字经济融合“新基建”的建设步伐仍在继续。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7)

5G基站3万余个

5G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是数字经济的底层支撑。

5G技术具有跨界融合的天然属性,与新一代ICT技术、传统行业、新兴终端的融合,未来将产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的5G基站,成都已建成3万余个,基本实现四环路内5G网络的连续覆盖。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8)

抢跑“卫星互联网”赛道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做出正式的解释,“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围。

竞逐卫星互联网产业,成都已提前切入赛道——国星宇航参与研制“科幻世界号”AI卫星(星时代-8)、“大运号”卫星成功发射、长征六号遥十运载火箭中有7颗由成都企业参与研制……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由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又称“天雁05卫星”)发射成功。

该卫星是全球首个6G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对地遥感观测,可为智慧城市建设、农林业灾情监测等行业提供服务。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9)

▲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发射现场

大数据产业全球领先

要说最能体现数字经济价值的,非大数据产业莫属了。

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填补了西部地区空白,最高运算速度达十亿亿次每秒,位居全球前十,目前已纳入国家超算体系。

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374亿元,大数据发展指数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三,中西部第一。在成都,大数据经济正冉冉升起。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0)

▲成都超算中心

2022年,成都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也将成都的大数据产业拉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全面建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先期在成都市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建设起步区,以成都科学城超算产业集聚区、成都西部智算产业集聚区、成都东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做强核心功能,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关于东数西算我们也曾做过深度报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补课《东数西算,西部的成渝为什么是“东数”?

优化城际轨道交通,推进都市圈同城化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1)

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的“血脉”。

根据相关规划,为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通过轨道交通网络升级,一系列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将助力实现成渝“双城”1小时通达、成德眉资核心区域半小时可达。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2)

▲成渝城市图,图据成都发布

充电桩6万余个,迎接新能源革命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连续7年排名世界第一。国家“十四五”规划再次提及,要求加快扩建充电桩。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市新建充电桩3.35万个、充换电站711座,截至2021年12月底,累计建成充电桩6.1万个、充换电站1413座,“车桩比”达到3.9:1。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3)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监测平台”则是这个“新型电网”的中枢,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新能源车及充电桩接入监管平台,实时向监控平台传输数据,共计9大类70多项,主要涵盖车辆运行、充电、定位、报警等数据。

充电设施企业则接入充电站信息、充电设施信息、充电桩实时状态信息、全订单数据、全充电数据、安全信息等。

平台还可以实现对车辆及充电设施生产准入、目录审核、补贴发放、安全运营、运营里程等环节的全覆盖监管。

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及APP查到充电桩分布信息。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4)

有望领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则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抓手。

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性的新型技术能力,正在被视为推动整个国家数字化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成都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今年4月引发的《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的明确目标提及,到2025年,成都将高水平建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借助新基建做强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撞上新基建)(15)

并且,为了有的放矢,《规划》还对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量、5G基站数量等24项指标均进行了量化。

数字经济赋予了成都新的发展势能,而成都乘势扶摇直上,向着智慧城市蓝图,全力加速前进。

文 | 夕河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数据仅旨在传递市场资讯,仅涉及商业评述,非时政类新闻发布。文中观点仅为文章作者的意思表示,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另,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本公众号图文信息,不得随意截取、引用本公众号披露的数据、图表、观点。

本公众号法律顾问北京德恒(成都)律师事务所致力于专业化、团队化、国际化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