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童学唐诗最佳年龄(唐诗与考试66别人家的孩子)

著名诗人兼诗评家司空图,在柳州任职时,与一位郑姓官员同住在一个政府宿舍大院里郑姓官员有个儿子,聪明懂事,能说会道有一天,司空图闲来无事,在院里与郑姓官员的儿子聊了起来司空图发现这小孩儿不但彬彬有礼,还出口成章,会吟几句小诗,不由大为惊奇司空图拍着这小孩儿的后背,说出了一句载入史册的夸赞之语:“这小家伙不简单,当为一代风骚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3岁儿童学唐诗最佳年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3岁儿童学唐诗最佳年龄(唐诗与考试66别人家的孩子)

3岁儿童学唐诗最佳年龄

著名诗人兼诗评家司空图,在柳州任职时,与一位郑姓官员同住在一个政府宿舍大院里。郑姓官员有个儿子,聪明懂事,能说会道。有一天,司空图闲来无事,在院里与郑姓官员的儿子聊了起来。司空图发现这小孩儿不但彬彬有礼,还出口成章,会吟几句小诗,不由大为惊奇。司空图拍着这小孩儿的后背,说出了一句载入史册的夸赞之语:“这小家伙不简单,当为一代风骚主!”

被司空图高看的这个小孩儿,就是晚唐著名诗人郑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郑谷就是标准的别人家孩子,长大后真就有了大出息。司空图,真没看走眼。

郑谷,乃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市)人氏,光启三年(887年)进士。虽然才学满腹,诗名远播,郑谷的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他屡考屡败,困顿科场达十六年之久,金榜题名之时已年过不惑。从郑谷的《下第退居二首》中,可以看出他屡考不第的艰辛与失落。其一:“年来还未上丹梯,且著渔蓑谢故溪。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其二:“未尝青杏出长安,豪士应疑怕牡丹。只有退耕耕不得,茫然村落水吹残。”

郑谷进士及第之后,担任过鄠县县尉、右拾遗、右补阙等官职。跟着唐昭宗避难华州期间,郑谷被任命为都官郎中。都官郎中,是刑部的一个司局级职务,主要负责有关案件的审理复核等工作。因为这段任职经历,郑谷被时人称为“郑都官”。

郑谷原本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想在政界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然而,晚唐的政治社会乱象,使他深感无力回天。对现实失望之余,郑谷跟司空图一样,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烧毁长安宫殿之后,郑谷在一位同乡高僧的指点下,辞去官职,回到故乡宜春,隐居于仰山书屋。

郑谷是晚唐著名诗人,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诗。《全唐诗》收录有他的作品三百余首。郑谷的诗作清新平实,通俗易懂,因而古时被许多家庭用作少年儿童启蒙文学读物。比如宋代文豪欧阳修就自称,自己儿时经常诵读郑谷的诗作。因为语言近似于口语化,一些名家就认为郑谷的诗有些市井低俗之气,格调不够高,缺乏深度。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是一种并不容易达到的境界。文学作品最有权威的评判者,是读者大众。一些所谓的名流雅士,写作一味故作深沉、自命清高,写出来的东西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广大读者根本不买账。这样的作品,作者再怎么自认高明、吹鼓手再怎么抬轿子,也是不能流传久远的。而郑谷那些朗朗上口、明快流畅的诗作,虽然被一些名流瞧不上眼,但却被无数民众所认可,因而做到了流传久远。

对于盛唐诗人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郑谷极为推崇。“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郑谷曾这样写道。郑谷认为,像这样的名句,穷其一生得其一联,便无复他求。由此可见,郑谷在诗歌创作方面,其实是很追求意境韵味的。

郑谷有首题为《鹧鸪》的诗,可以看做是他的代表作:“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这首诗借鹧鸪抒乡思,手法含蓄,情感深沉。因为这首诗在当时知名度极高,郑谷又被人们称为“郑鹧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的这首《淮上与友人别》,也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作。明媚的春光,轻舞的杨花,却“愁杀”了“渡江人”。所为何故?皆因离别是也。这样的反衬,别出心裁。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郑谷这首节奏轻快、生活情趣盎然,又充满浓浓天伦之乐的《淮上渔者》,确实很适合少儿朗读。不知欧阳修在儿时,是否读过郑谷的这首诗。

在郑谷身上,还发生过一段有趣的“一字师”故事。湖南有个叫做齐己的和尚,是个痴迷的诗歌爱好者。有一次,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自我感觉很得意。尤其是对其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齐己认为简直就是可遇不不可求的佳句。于是,就不顾路途遥远,专程跑到自己的偶像兼诗友郑谷的隐居处,请他评价指正。

大凡舞文弄墨的人,一旦写出自我感觉很好的诗词文章,一般都以找同道者共赏为乐事。如果无人鉴赏的话,就会有种不吐不快的憋屈感。齐己大约也是这样的人,他前来找郑谷,嘴上说是请教指正,心中未必就没有炫耀一下自己的得意之作,向郑谷征求表扬的用意在。

郑谷看了齐己的诗以后,略一沉吟,然后对他说道:“你的这首诗题为‘早梅’,无非是想表现梅花傲雪早开,但是你却用了‘数枝开’三个字。‘数’为多,这个字无形中把‘早’的意蕴给冲淡了不少。我觉得,如果把‘数枝开’改成‘一枝开’,就能更传神、更准确地表达出‘早’的含义来。我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你参考啊。”

齐己倒也不是那种固执己见、只愿意听好话的人,他听了郑谷一番话,不由大为叹服,当即从椅子上一跃而起,甩甩袖子翻身下拜,边拜边心悦诚服地说,“尊敬的郑先生,我真是彻底服了您了。您的这一字之改,立马把我的诗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之拥有了一种深远的境界,您可真称得上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壹点号谷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