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

《出水芙蓉》 布面油彩 70×60cm 2022

“大美术”的时代召唤

陈平 /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创作员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作品传递了艺术家的情怀,我庆幸从事艺术事业。

我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入学之初,导师杜大恺便让我们每天练习写毛笔字。当时的线描基础教学是教学生直接拿毛笔在宣纸上勾勒,不起草稿。张延刚老师的线描课给我印象颇深。他的人物线描不仅造型准确,而且用笔力透纸背、方圆转折一气呵成,充满阳刚之气,技艺与品格不逊古人。舍去了西洋素描以面造型的繁缛,线的抽象凝结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浪漫。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2)

《阳光生活》布面油彩 120×150cm 2022

从小学便开始拿毛笔画画的我和笔墨有不解之缘,本科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师范系国画班。暮春时节,我和同事们一起去婺源写生,烟云氤氲的山水幻景使我顿悟水墨画为何诞生在江南、笔墨纸砚的制作优现于江南,此番胜景使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毛笔进行创作。从学校毕业后我便多在创作,少有写生。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3)

《祖》丝网版画 200×50cm 2008

“写生”的概念或源于西方,中国古代画界不主张写生,绘画“六法”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不拘泥于形似,画家往往目识心记,“结构高楼,以为画所,每登楼去梯,家人罕见。若时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阴惨,则不操笔。”(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在这样的环境、心境下闭门挥毫、“含道映物”“澄怀味象”“俯仰天地”“卧游”山水,怡然而自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便用毛笔画画,软软的毛笔经过皴、擦、点、染,水、墨、纸相融,黑、白、灰幻化莫测,勾勒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筋骨、酣畅淋漓的美丽画卷。水墨画映射了中国传统审美抽象的至高理想,代表着中国绘画的独特语言。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4)

《树》布面油彩 70×70cm 2022

在校时,杜大恺老师让我从当代的艺术视角临摹古代重彩画。我在临摹明清官像画时看到了“构成”的形式,这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乃至今天都非常具有前瞻性,这种艺术语言对于美术创作的启发尚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美术界曾有“形式与笔墨之争”,形式和笔墨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古代与现代的画作许多蕴含形式美,常玉、吴冠中、广军、杜大恺等许多大家的画作既有笔墨又有形式,还有“趣味”,这种“逸趣”相较于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更具时代特色,对当代的观众更具可读性。“笔墨当随时代”,能够流传史册的应该是记录当下时代或体现当代艺术语言的作品,而非简单放大或改编古画据为己作。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5)

《山之印象》布面油彩 50×70cm 2022

记得上学时我目睹刘巨德老师《九色鹿》动画片的画稿,人物稚拙的造型尤其是可爱的小脚丫,观来让人顿觉童趣满满、爱意融融,令我印象颇深。再如韩羽先生的经典佳作《三个和尚》,造型夸张、诙谐,令人百看不厌。正所谓“大巧若拙”,在经历了严格的造型训练,绘画达到“拙”是一种去伪存真的艺术境界,“情趣”不是刻意去追求的,是一种天性,亦或是一种人生态度。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6)

《虚惊一场》 漫画 2020

我对动画、漫画、绘本、“新文人画”(当代水墨画)等颇感兴趣,尤其是有“逸趣”“童趣”之佳作,观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似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愉悦心性,一扫生活的负重。没有恢弘的巨制、没有谨严的造型,我的第一本绘本《家有宝宝》(彩色铅笔绘制,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笔法拙稚,似重拾儿时的天真,即将出版的下一本绘本也全部由我自己绘图、设计、排版。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7)

《逐日》 插图 2022

中央工艺美院建院之初,没有沿袭中央美术学院苏式的教学模式,先贤们多留学欧洲、日本,携来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体系,并融汇本民族艺术传统,中西合璧的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包括日本)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中国的“设计运动”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普及。与其说中国不乏技艺高超(大众对于画作普遍的认同标准——画得像)的画家,毋宁说缺乏优秀的设计。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8)

《毕业照》 布面油彩 80×120cm 2008

就读硕士时,杜大恺老师让我们广泛阅读世界艺术史、文化史、哲学史、美学史等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像杜大恺、刘巨德老师这样才识广博、能文能“武”(艺术实践)的艺术家,尤为值得学习和尊敬,他们的教导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而且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9)

《巢》 插图 2022

古代中国画家首先是一个文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才能成就真正的文人画。广博的知识积累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素养,具有技术支持的美术评论家更是难能可贵。尽管当下的社会分工(包括学科)越来越细,但是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画家终将沦为平庸的画匠。

我喜读古诗文,对古文的钟爱每每使我浸润其中、流连忘返。古文字的优美远非现代汉语所能及,我便经常引用古诗词作为作品标题。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阅读古文是一种享受。我眷恋着中国文化和这片古老的土地。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0)

《自由女神》 插图 2022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1)

《窗》漫画 2019

文化有异同,但无先进与落后之分。较之古代,现代人目之所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影院、游戏厅……视觉艺术也更趋多元——电影、动画、游戏、数字绘画……信息时代让全球的资讯瞬间共享。视觉艺术由二维向三维的飞跃是一个突破,三维艺术的视觉冲击力远超越二维平面艺术。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2)

《轮回》 布面油彩 150×120cm 2022

近几年我大量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数字艺术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多样化呈现,亦或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趋势。水墨画在现代多元视觉艺术冲击下日现式微,水墨画要在当代美术领域中保持地位,必须创新,假如没有创新,水墨画终将“穷途末路”(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成为一小撮人把玩的“古董”。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3)

《钉》 漫画 2022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4)

《老猫开会》 漫画 2022

在工艺美院的就读经历,使我大量接触到了公共艺术、装饰画、设计、工艺美术等.历年来中央工艺美院许多老师都是多面能手,画种不拘一格,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美术创作。我所在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是一个涵盖了“琴、棋、书、画”等大文学领域的专家集体,这里的老师们在大文学领域里从事着不同而又相通的专业.美术有了文学的滋养平添几分浪漫的气息,文学有了美术的介入而活灵活现.从求学的工艺美院到现在的工作单位,导师和领导都没有限制我美术创作的工具和方向,他们当中亦不乏精通多种艺术门类的大家。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5)

《裂》 综合材料 100×110cm 200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体制内的创作状态可以使我的创作取向不受市场的限囿,广泛涉猎于国、油、版、雕、壁画、数字绘画、综合材料、设计、绘本、漫画等多种艺术门类。中央工艺美院先贤们倡导“大美术”的艺术理念,指引我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6)

《四青年》 布面油彩 120×120cm 2022

画种作为绘画的媒介与手段,不应成为艺术表达的羁绊和桎梏.当下越来越多的院校新设实验艺术专业,反映出社会对于艺术表现多元化的接受程度,这种取向赋予艺术家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以“大美术”创作理念为指导,打破画种间的壁垒,多元艺术相互融合,使思想自由、充分地表达,必将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趋势.

(文章摘自《艺术市场》杂志2021年第8期,此文略改)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7)

《东方女神》 数字绘画 60×60cm 2021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8)

《逆风飞扬》 插图 2019

陈平教授画家(陈平大美术)(19)

《小姐姐》 数字绘画 60×60cm 2019

作者介绍

陈平,1974年生,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硕士学位;201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创作员。广泛涉猎于水墨、版画、绘本、插图、数字绘画、壁画、漫画、油画、设计、诗歌等多种文艺领域。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绘本。学习强国app、光明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收录个人专辑。作品刊登于诸多艺术画集、国家级核心艺术刊物,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