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常用方言(客家的方言)

客家常用方言(客家的方言)(1)

新兴县西北部的山区、勒竹湾边、河头以及东路水台等地一些山村,还流行客家话。新兴操客家话的居民约占全镇总人口的 6%,约有 3 万人。 客家话 分布在西部簕竹镇西部和河头镇东部,使用人口约 3 万。河头镇 辖河头居委会和河仔口、河西、湾中、湾边、楼下、料坑、步朗 7 个村委 会,94 条自然村,面积 167.28 平方米公里,2003 年户籍人口 2.39 万。 簕 竹镇辖红光居委会和五联、六联、榄根、良洞、飞雷、云龙、大坪、永安8 个村委会,面积 99.5 平方公里,2004 年末人口 14776。

新兴客家话又称“泊子话”,河头、勒竹的客家练氏,讲客家话,称其祖先从福建来新兴为官,现繁衍练姓人口达上万人。大多讲客家话。另 外一部份讲客家话的是惠州、潮州、韶州、嘉应州等地迁移到新兴的客家 人。从从清初开始,上述等地的客家人开始向南(广东中西部)迁移。清 廷的鼓励,与客家外迁的要求吻合,至雍正、乾隆时代,惠潮嘉的客家又 大批地向粤省广州、肇庆诸属迁移。据称:“凡今日(民国时期)花县、 番禺、增城、东莞、宝安、四会、新兴、开平、恩平、台山(即清时的新宁)、鹤山等县,当时均渐有客人杂居。”客家外迁,多以宗族为单位,成 群结队,到达客居地后,一般也是聚族而居,所以,在广、肇等属形成许 多“客村”、“客乡”。

客家南迁势必与土著发生密切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土客杂处, 不免嫌隙渐生,积久生变。咸丰年间,新兴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著名的土客 械斗,之后,以客家人迁往它处为止。来自不同县份的客家人,在新兴经过近 300 年左右的交流与融合,语音差异逐渐减少。形成了以惠州客话为基础的、吸收了广府话的许多成分在内的新兴客家话。

然就总体而言,凡是客家人在语言上都可以互相沟通,共同点大于差异点。它的发音、基本词汇、常用句式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客家话 成为客家文化的首要标志和特点。新兴客家话与梅县话大同而小异。例如,自称“我”为“厓 ”(加亻旁),又如,“瞌睡”称“笃目睡”、“晒太 阳”称“炙日头”,“睡觉”称为“睡目”, “鸡蛋”称为“鸡春”,“做工”称为“做细”等等。 新兴客话还部分地吸收了广府话的读音、词汇和句式,如称“阿爸”为“老窦”、称“纸币”为“银纸”,称“洗身”为“冲凉”等。句式方 面也如此。“我比你高”在客话中说“我比你过高”、在广府话中说“我 高过你”,但在当代青年人中,使用“我高过你”、“我快过你”一类句 式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发音平缓,语调起伏变化不大,语音多为阴平声调。 例如:“我”读[捱], 词汇中如“噍”(咀嚼)、“叫”(哭)、“妹 仔”(女孩子)、“捱哩”(我们)、“地豆”(花生)等跟普通话有差 异。语法上有特殊名词、量词配搭关系,如“一只人”;可通过声调变 化表示远指和近指,如‘kee(这里)、ke’e(那里)。

客家常用方言(客家的方言)(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