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

导引:

公元前207年,秦朝巨鹿一战被项羽的诸侯联军惨败,秦军主力灭亡,再加上秦朝内部的赵高奸臣的作乱,促使秦朝统治集团的瓦解。时年26岁的项羽乘势而起,用了五年的时间,率领诸侯将秦朝灭掉

再与秦朝的这场巨鹿一战,堪称是项羽的成名一战。随后项羽分割天下,割地为王,号称“西楚霸王”。然而因为项羽不能做到唯才适用,却只近宗亲,而远贤臣,导致天下不平,众叛亲离,民心向背。最后项羽于公元202年垓下一战,被刘邦大败,败走乌江,在江边自刎身亡。

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1)

剧照:项羽自刎江边

垓下之战始终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上方史料记载可以看出,项羽灭了秦朝后,但并没有礼遇各诸侯。而且还没有采纳近臣韩信的谏言,定都关中,而图大业,反而返回家乡彭城定都,更将楚国义帝逼死,将自己身边的宗亲全部封为王侯,导致诸侯不服,最后联军土崩瓦解,从最开始的反秦联军变成了后来的反项联军。

因为项羽不能信人,目空一切,逼走了用兵如神的韩信。身边的谋臣大将,范增、项伯、钟离昧,也一个个的离他而去。到最后项羽身边不仅无一能臣可用,反而之前的能人都投奔死对头刘邦去了。可以看出此时的民心已经是背离项羽,朝向刘邦的。

但就是如此项羽也没有所察觉,反而继续残暴行事。杀死手无寸铁的楚国国君义帝;坑杀了秦朝降兵二十多万人;征讨诸侯国之一齐国,不仅杀死了齐国的国君,更是将齐国的人民都受迫害致死;项羽种种迹往,更加重了在百姓心里的残暴形象,导致彻底失去了民心。

而此时的刘邦却是以仁厚的形象出现在天下人面前,这是于项羽恰恰相反的,各路诸侯相继背弃项羽,投奔汉王刘邦,连楚国大将军周殷都归附了刘邦。而后,于公元前202年,周殷、韩信、彭越等各诸侯联军于垓下汇合(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形成合围之势,将项羽困在其中。

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2)

垓下之战项羽被围战势图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记载垓下之战情形:“所由入者隘,所从者迂,彼寡可 以击吾众者,为围地。而汉王与诸候兵重重围之,淮阴候将三十万兵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汉王在后,绛候、柴将军 在汉王后把项羽围个水泄不通。

从上方史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项羽已经处于包围之中,而项羽身边却无一能臣可用,不管是兵力还是谋略上都是弱于汉王刘邦的。在垓下初战的时候,曾经在项羽手下的韩信首先出战,韩信深知项羽的个性。因此利用项羽勇猛直前的个性,扮出不战而败的形式,引诱项羽落入包围圈中。然后诸侯联军从两侧杀出,韩信在以后列行军为前军,转头杀了回去,最后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将项羽围困其中,古话说:“好虎敌不过群狼”。纵使项羽自己有千般神力,最后也不敌韩信等诸侯,陷入重重困境,最后败走乌江,自刎身亡。

小结:

一代霸王项羽,24岁跟随叔父项梁起义,26岁灭秦称王,最后不过用了5年时间,就一败涂地。这失败的原因与项羽不相信身边的人,疑心太重,还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项羽感觉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征服天下,从而使得身边的谋臣大将都一一离去,最后垓下一战,身边无一能人可用,最后留下“天要亡我”抱憾而去。可以看出项羽的性格缺陷是项羽致败的主要原因。

项羽的身世及楚国的文化背景,最终铸成了项羽的性格上的缺陷

1、项羽残缺的身世

项羽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由于项羽的爷爷、父亲全部都是楚国的将军,在项羽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是项羽的叔父项梁将他带大。而项梁也是楚国的大将军,因为项羽是家族的长子,承担着家族的责任,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叔父就以很严厉的要求,去锻炼项羽。

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3)

项羽叔父项梁

在项羽很小的时候就脱离了小伙伴,整天在家里读书舞剑,操练骑术。过得就是军营的生活,睡在稻草秸秆上,铺着军营里的被。可谓有“卧薪尝胆”之苦,也正是如此疾苦的童年,造就了项羽与生俱来的高傲的性格,在他眼里感觉所有人都吃不了的苦,他吃了,所以他就比同龄的孩子们都要高出一等。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从上面记载可以得知,在项羽小的时候,就想着为父亲报仇,所以在项羽的叔父教项羽学书,学剑,项羽都不喜欢。项羽认为,学书只能让后世记个名字而已,而学剑也只能降服一个人而已,都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可以打败万人的,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小的时候就有着狂傲残暴的心理。

因为项羽的父亲,爷爷全部是死于秦军之手,就连将他带大的叔父项梁都是死在了与秦军的战斗中,所以项羽小的时候就有着复仇心切的心情。再加上项羽感觉自己所经历的痛苦是其他人都没有经历过得,所以感觉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从而养成了孤傲气盛的性格,更受不得别人的刺激,一旦有人说他“是个孤儿”项羽就会发了疯似的去打人。逐渐的也养成了项羽强悍残暴的性格。逐渐的形成了他的性格上的缺陷。

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4)

年轻的项羽可以一手举起千斤鼎

2、楚国的文化背景

项羽出身楚国,建国史有八百多年的楚国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不管是的军事实力,还是经历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这无不与楚人在艰苦的岁月里,历经磨难中形成的强烈的民族意识有关。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已诺。

从上面史料记载可以看出,楚国疆域从湖南到汝南都属于楚国的境内,但因为楚国所处的地区都是资源比较稀薄的地区,导致楚人的粮食储备不多,常年的处于清廉刻苦的环境中。使得楚人都格外的发奋图强,民风彪悍,也非常易怒,但是由于质朴的勤劳风情,也养成非常重视自己的诺言。

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5)

秦朝灭亡后的诸侯势力图

从后来项羽的性格中可以看出,楚国文化经过几百年世世代代的积淀,对于生长在楚国的项羽的心理意思及性格形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从项羽26岁巨鹿一战大败秦军,但没有进一步定都关中,而是冲冲分完领土,便回到家乡彭城定都,就可以看出楚国文化对于项羽的影响之深。

也正因为楚国的民族意识的强烈,再加上项羽小时候形成的孤傲的性格,致使项羽垓下被围后,明明有机会逃回江东,却因为项羽孤傲的性格,宁愿自刎江边,也不愿意返回江东,这无不与楚国的文化背景及项羽小时候形成的性格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项羽为什么会被逼至垓下(透过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惨败)(6)

历史上的项羽

结语: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项羽从早期的巨鹿之战的胜利,盛誉一时。到后来在短短的五年之后,在垓下被围,最后一败涂地,都离不开项羽小时候残缺的家世和楚国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导致其性格上的缺陷。

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虽然最后项羽失败了,但是项羽的英雄气概还是值的我们去学习的。项羽的性格不仅造就了其前期的成功,也注定了其最后的悲剧。也可以说,他的胜利是性格上的胜利,而他的悲剧更是性格上的悲剧。这也算得上历史的一大憾事了,可是没有这遗憾,今天又怎能会有关于项羽的一些美传佳话呢。

最后感谢大家耐心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