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山水游(系列报道之人文篇4)

三门峡山水游(系列报道之人文篇4)(1)

本报记者 张茜

三门峡山水游(系列报道之人文篇4)(2)

徐洪波 摄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赏更多美景

在广袤的豫西大地上,坐落着一座历经沧桑与辉煌的关隘,它因“丸泥可封之险”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因老子在此著写《道德经》而被称作“道家之源”。它就是千古雄关——函谷关。千百年间,函谷关以“名关、名人、名著”而饮誉天下,厚重的军事文化和道家文化交相辉映,散发着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城北12公里处,始建于周,是我国建造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它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通衢咽喉。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后将其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有5000余亩,主要景点包含老子圣像、道德天书、太初圣宫、大道院、道家养生园、藏经阁、鸡鸣台、碑林、关楼、函关古道等50余处。作为一处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游览区,函谷关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倾倒。

日前,记者走进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近距离感受千古雄关的魅力。当日,天清气爽,阳光下一望无垠的太极圣湖波光粼粼,紫铜锻造的老子圣像金光灿灿,一面长365米、高12.3米的石墙上用篆体镌刻着《道德经》全文,是为“道德天书”,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一旁的墙壁上用草书反刻着《道德经》部分经文,别出心裁的创意寓意着“正言若反”。拾级而上,沿着青石铺就的通道直至太初圣宫,宫前松柏苍翠、香火缭绕,祭祀的香客络绎不绝。

徜徉在太初圣宫,每一处碑刻、石雕和壁画,无不闪耀着老子思想和道家文化的奇异光彩。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公元前516年,老子辞官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邀,在此写下被誉为“东方智慧结晶”的《道德经》。《道德经》共八十一章,纵说天地玄机,智论人生哲理,尽占治国权谋,所涉领域包括地理、医学、军事、养生、历史、政治、环保等。从公元7世纪起,《道德经》流传于世界,先后被译成100多种语言600多个版本,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道德、政治和文化,至今仍有许多人不断研习老子思想,并将之应用到各个领域。

“老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衍生现代文明的基因,研究老子和《道德经》是当今全世界的共同课题。”函谷关景区工作人员何新涛说,作为《道德经》的诞生地,函谷关被人们视为仰慕、神往之地,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让这座雄关美名远扬。

从太初圣宫出来,经过一条景色优美的小径,便来到了雄伟壮观的函谷关关楼。登上关楼,凭栏远眺,昔日硝烟弥漫的函关古道早已沉寂,似乎正无言诉说着那些历史往事,将人的思绪带回到千百年前旌旗猎猎、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

史料记载,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一人当关,可以当百,由是函谷关遂雄天下”。因位置独特、地势险要,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军事意义重大,在此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争。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第一次联合伐秦,攻到函谷关时,“五国之师皆败走”,秦国凭借函谷天险,扫平关东六国,建立秦王朝;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部西进灭秦,在函谷关和项羽对峙;公元756年,安禄山与唐军统帅哥舒翰在函谷关一带进行了著名的桃林之战;1944年,中国军民据守函谷关与日军展开战斗,使日寇未能继续西进;1947年,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攻占函谷关,解放灵宝县城……在史料典籍中,如此的战例有数百次之多,有力证明了函谷关在历史战争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神奇雄险的函谷关,见证了历史的风尘云烟,同时也衍生出大量意蕴深刻的历史典故,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作法自毙”“玄宗改元”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充分显示出函谷关深厚的文化积淀。古往今来,更有无数文人骚客以及天子皇帝慕名来到函谷关,如唐太宗、唐玄宗、杜甫、李白、林则徐、鲁迅等,他们或赞颂山河形胜,或思念先哲圣贤,或感悟历史沧桑,留下的墨宝佳作成为函谷关宝贵的文化财富。

而今的函谷关作为一处胜景,使游览者流连忘返,叹古思今。来自陕西渭南的游客张女士感慨地说:“终于来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这里的军事文化和道家文化意蕴深厚而丰富,令人敬仰、震撼!”

为了使人们深入了解函谷关的厚重文化,近年,灵宝市积极发展函谷关旅游业,扩大招商引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多次举办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等传统活动,在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时举办“千人穿越函关古道”活动,同时大力开展“千人诵读道德经”等一系列纪念老子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景区内的讲经堂,吸引了大批企业单位和学校来此开展道德讲堂,让人赏景悟道、净化心灵。为弘扬《道德经》中蕴含的廉政思想,三门峡市、灵宝市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函谷关建设修德养廉教育基地,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该基地于2013年5月建成,现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人们在感受函谷关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又可沐浴廉政文化的和风细雨。

“目前,景区的各项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文化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何新涛说,下一阶段,景区计划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着力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拉长旅游产业链,同时加快大型实景演艺节目筹备进度,全面提高景区人气。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我们期待着古老的雄关胜地,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以璀璨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焕发出新的荣光,推动三门峡旅游文化和各项产业繁荣发展。

记者感言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作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人文宝库,函谷关源远流长的军事文化和博大精深的老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函谷关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无形的资产,既凝结着函谷关的过去,更预示着函谷关的未来,值得后人不断深入发掘、继承和借鉴。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函谷关的厚重文化底蕴,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景区开发管理者对函谷关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成果。纵观三门峡地区各大人文景区,函谷关景区的开发保护和软硬件建设走在前列,景区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和人文享受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此外,管理者对于景区不足和未来发展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作出翔实的规划,这让我们不禁对函谷关的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

新一轮发展大潮风起云涌,持续开发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旅游经济,已成为函谷关、灵宝乃至三门峡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一条意义深远而任务艰巨的道路,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为之努力,让古关绽放新的光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