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环境主要成就(我们笔下的2022环保)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年度关键词:环保

作为江苏的“生态大公园”,绿色是宿迁最亮的底色。回首2022年,我们记录了一场又一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胜利,见证了宿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个个丰硕成果。

江苏生态环境主要成就(我们笔下的2022环保)(1)

在此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无数的普通人,他们活跃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线,为了一棵树、一汪水、一个濒危种群的延续又或者是横跨两省三地的母亲河,持续不断地在发挥着光和热。

对从小生活在淮河岸边的泗洪居民朱永干来说,以乡贤公益诉讼观察员参与、同时以泗洪百姓身份,亲眼见证了河里违法养殖网箱被拆除、船只残骸陆续清理完毕,看着母亲河恢复到原本水清岸绿的景象,这种特殊的经历让他倍感自豪。

江苏生态环境主要成就(我们笔下的2022环保)(2)

由于淮河流经多个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一度处在“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景”的尴尬境地。2021年9月,因为上游拆解船只,安徽省明光市境内的淮河水域就出现了不少污染物,但碍于上下游横跨两省三地,给淮河治理增加了很多难度。

2022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安徽省明光市和蚌埠市五河县三地检察院检察长、河长办主任共同会签《淮河、怀洪新河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明确了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合巡查、专题调研等6项机制。以内部、外部和跨域三项协作机制强化检察监督合力,搭建线上、线下和一线三个工作平台延伸检察监督触角。在河湖流域设立201个公益诉讼巡查点,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网”。与水利、环保等部门建立“检察长 河湖长、断面长、点位长”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查、联合培训、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

江苏生态环境主要成就(我们笔下的2022环保)(3)

从那以后,无论是安徽还是江苏,只要是淮河经过的地方,就一定有朱永干这样的观察员在巡查保护,他们每天拿着相机,沿着河边,走两步、停一下,不时拍几张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逐条发送到工作群,供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安徽省明光市、蚌埠市五河县三地检察机关、乡贤观察员和河长办公室备案参考,时刻掌握淮河的情况。

为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满意度,去年以来,宿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成从“坚决”向“深入”转变,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思路,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过去这一年里,我们跟随宿迁市生态保护的脚步,走到骆马湖边,对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监管和区域协作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见证了宿迁市和徐州市两地,从意见一致要协同立法,共同起草文件,到2022年11月1日,《宿迁市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和《徐州市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同步实施……

过去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江苏省第一个生态环保领域的立法协作项目,同时也记录了淮海经济区城市间首次开展的紧密型协同立法,在两地真正构建起了“共饮一湖水,共抓大保护”的格局。

江苏生态环境主要成就(我们笔下的2022环保)(4)

“围绕骆马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水污染防治要求,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落实水生态修复措施,为依法保护骆马湖水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宿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勇介绍,作为全省首部生态环境协同立法,两份条例文本几乎一致,明确了水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水环境保护资金保障制度、预防和减轻水环境影响机制、船舶污染防治制度、污染物处理制、生产生活禁止性制度、水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环境准入制度、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区域协同监测、协同执法机制等重要内容。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2022年,越来越多的“老朋友”重新回到了宿迁。2021年底开始,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调查团队针对宿迁市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完成了45个断面的鱼类和62个点位的底栖浮游动植物样品采集。而从2022年2月开始,中国淡水蛏,珍稀水生生物鳜鱼、刀鲚、中华绒螯蟹……调查组发现了很多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它们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水质不好的地方不去!”

其中在宿迁岔流新开河发现的“稀客”——中华花鳅,更是让调查组负责人王明强和同事们振奋不已,这位“稀客”在宿迁至少已有20年没出现过。“阔别20年再次出现,充分说明宿迁市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随着中华花鳅的故地重游,2022年,一些“新朋友”也开始光临宿迁。2022年4月,国网泗洪县供电公司员工在巡视当地输电线路时,意外在铁塔顶端发现了“一家六口”:一对素有“鸟类活化石”之称的东方白鹳在塔顶筑巢,巢里还有4只可爱的鸟宝宝。

江苏生态环境主要成就(我们笔下的2022环保)(5)

“全世界野生东方白鹳仅有3000只左右。”泗洪县湿地保护区专家介绍,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泗洪是东方白鹳的过境或越冬地之一,以前曾记录到80多只的越冬种群,但繁殖记录未见。此次拍摄到的东方白鹳孵化鸟宝宝过程还是宿迁首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并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2022年里,我们看到了宿迁全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打造让“绿水青山”得到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得到充分体现的“江苏生态大公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编辑: 史伟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