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原则(浅谈角色的形象塑造)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借用英国十九世纪演员麦克雷蒂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人的内心的真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原则?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原则(浅谈角色的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原则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借用英国十九世纪演员麦克雷蒂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人的内心的真髓”。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体验是洒活人物、塑造成功的博台形象的基础,戏剧演层的表演,有着固定的程式,主要为斯坦尼拉夫斯基表导演休系的表演程式。但是,在实际演出中,有些演层的表演很符合程式规范,却没有鲜活的生命力,被观众题为"程式化"的表演,其原因在于演员缺乏生活体验,使得表演显得非常僵化,营名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葡慧生先生说,“演戏要'真,假戏真做想要把角色演好、演像,首先需要'心里有 "。

荀先生的这一精彩概括,同样也适于其他艺术表演样式,因此表演中要熟悉角色的经历、身份、思想、性格、容貌、气质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感情的变化等,要深入揣摩剧情、才能给观众造成真实感,使观众动情。在日常生活中,演员要做有心人,细心的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将平时的观察体验所得,与所学得表演程式融会盘通,运用到辉台实践中,富有成就的艺术家,总是在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加以提炼为典型的特征,并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舞台艺术,是把剧本的文学形象塑造成舞台上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演员的任务是扮演剧中的某一人物,剧作家笔下的各类人物,只能让观众在想象中看到的是文学人物形象,演员必须把它塑造成为观众能直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舞台人物形象。

我是一名戏曲演员,在多年来的学习、探索及舞台演出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好演员,舞台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

首先必须认识生活,当然也必须认识剧木,把剧本所反应的生活状态反映在舞台上,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研究分阶层人物的状态、举止、性格等。

其次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又通过更深刻的观察心里生活体验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对客观世界进行感性的分析,掌握敏说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想象力也可称之为“构思",就是演员根据剧太和人物的需要在构思时先把自己义脑中运用的想象力,把自己积察的生活素材和有关资料加以选择,集中加以改过构思成自己要反映及塑造的舞合艺术形象! 为了让形象构思的更正确,还应该把有关人物需要在直接或间按加以体现的一切需要,当然,许多地方演员是通过排练和演出体现所构思的形象的,在排练和演出中,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和嗓音等为创作工具的,产生感受自己构思角色的心理过程。 事实上,演员在舞台上感应和体验都是艺术的虚构,都是再创造想象中互相渗透,互相作用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人物心理,动作身段,语言节奏,表情合词,人物造型等称之为舞台的表现力才能真正意义。

人物上场总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进行每个行动,在一出戏里,每一个人物都有一定的贵穿行为,演员是通过舞台人物的行动,来望造各类人物形象的,要塑造每个舞台人物形象,必须有鲜明生动的内部性格特征来反映演员对形象的爱与恨,是歌颂还是鞭达,总之是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来的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真正的塑造出一个个感人动人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来。

其次演员塑造人物的情感园于本身的世界观范畴,她在演员创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创作和塑造作用,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构思到人物塑造上来,并且有机地通过外阳的自我感觉,说的明确些是一种创造性的幻觉,就好像人物在规定的情景中所应该感受到的一切,都感应在自己身上一样,这样观众就会感觉到你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动人而贴切。

当然也有许多演员认为要创造好人物,需用精湛的演技甜美的噪音,外部的形体身段就能体现人物的帮造了,斯坦后拉夫斯基也经常提到“创造角色人的精神生活并且通过优美的艺术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句话从字面上者大体符合我们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创作原理的,但是我认为演发物进角色时往往只能体验自己本人的情感所谓“生活与角色。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的、具体的舞台形象,所以,理解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是在分析研究整个剧本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并塑造人物。

理解人物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性格基调是人物最本质的最核心的方面,也是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多年的舞台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要想成功塑造一个艺术形象,首先要把握好剧中人物的性格。

有了以上理论上的提升,我更加明白,演员在塑造角色时,难点在于自我与角色的关系。首先要区分开自我与角色,必须把自我隐藏起来,才能更好的创造角色,思想和情绪的反映才能完全从任务出发,从内心出发,这也就是表演的实质。演员自我与要塑造的角色,既有必然联系,又不能将二者合而为一,演员既是创造者,又是创造工具,也是创造的成品,可谓一身而三任。当然,如果只有自我而没有角色的话,便会自我展示,自我扩张。所以,演员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就是体验与表现的辨证关系。每个演员都必须对自己和别人的角色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对角色所处时代和角色所需要的思想情感做出深刻的认识、理解后,才能创造出深层、细致的舞台形象。而演员在塑造一个角色的时候,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也就是体验与体现的统一。也就是:理解角色是体现、塑造角色的前提,体现角色是理解角色的结果。

从事戏曲艺术近二十年来,我主攻文、武小生、武丑等。饰演了大小三十多个角色,既有古装戏人物,又有现代人物;既有《穆桂英下山》中的杨宗保,又有《桃李梅》中的洪学勤,《疯哑怨》中的田晨,《下陈州》中的陈三成,又有在《穆桂英下山》中饰演了诙谐幽默的木瓜和现代戏《当代孝子》张尚昀,《芙蓉花仙》中的陈秋林等,他们性格迥异、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及专家一致好评。

为把角色塑造好,每当接到一个角色,我就细心琢磨、认真分析剧中人物,以符合剧中剧情需要,做到不温不火、不露不白,既不能表演过分,又不能太懈怠。

演员要在舞台上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得充分、真实、准确,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不断积累,为艺术创造提供源泉。只有深刻理解,人物感情的表达才能准确、细腻。一个演员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能够深入体验剧中人的情感世界,才能够真正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之于外”。目前,我们有些演员只注重外部动作的强烈和形式美,忽视动作的性格依据和情感依据,过分繁琐复杂的动作妨碍观众的情感唤起,“行知止而神欲行”,就是只有外在形体的运动知道停止的时候,内在的精神、情感才能引动。 几乎任何一出戏的主要人物,内心都是复杂的,大都是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另外,人物所在的环境也是复杂的,有大环境、小环境。演员必须清楚地理解角色所处的复杂环境,以及在这样那样环境中应该触发的情感。

艺无止境,一名演员要想在舞台上把角色演活,富有感染力,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加深各个方面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磨砺身体各个部分的表演能力。并要在长期的艺术实验中积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创作经验,达到合乎常情、恰如其分、随心自若、炉火纯青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的性格生动地塑造出来,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细腻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舞台艺术形象的和谐统一与完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