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op 10 no.12(浅谈肖邦12首练习曲Op.10)

作于1829-183

题献给:“挚友F.李斯特”。出版:1833年。

其中作品包含:C大调,Op.10之1

a小调,Op.10之2

E大调,Op.10之3(“离别”)

升c小调,Op.10之4

降G大调,Op.10之5(“黑键”)

降e小调,Op.10之6

C大调,Op.10之7

F大调,Op.10之8

f小调,Op.10之9

降A大调,Op.10之10

降E大调,Op.10之11

c小调,Op.10之12(“革命”)

这12首短小的练习曲与1837年出版的第二组12首(Op.25)练习曲共同构成了浪漫主义钢琴技巧的宝典,也是肖邦演奏风格的大全。在它们之前曾经出现过无数钢琴练习曲,每一首都针对钢琴弹奏技巧的某个方面——音阶、琶音、三度、八度等等。肖邦本人肯定熟悉车尔尼、克莱门蒂和克拉默的练习曲。他的这些练习曲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在于每首曲子虽然都是某种技术挑战,却充满了音乐的诗意。

肖邦练习曲op 10 no.12(浅谈肖邦12首练习曲Op.10)(1)

帕格尼尼无疑对肖邦产生了影响,驱使这位二十岁的波兰人试图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Op1那样将出神入化的技巧与抒情表达合二为一。肖邦的Op10和Op25—钢琴界很熟悉这两个作品编号—将钢琴音乐的范围扩展到了音色的极限上,顺带着对指法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一些大胆鲁莽的和声在音效方面是全新的概念,其中许多后来都成为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根本。在所有钢琴练习曲中,肖邦的练习曲是对演奏者(或许除了李斯特)最具挑战性同时又让听众心旷神怡的作品。

肖邦练习曲op 10 no.12(浅谈肖邦12首练习曲Op.10)(2)

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也写过练习曲,而且他们的练习曲也各有所长,但是与肖邦的这些练习曲相比,他们的作品显得苍白、不统一,其中包括莫谢莱斯1827年出版的《练习曲》Op70、胡梅尔1833年创作的《练习曲》Op.125以及享泽尔特1838年创作的Op.2和Op.5。话虽这么说,某些早期的钢琴练习曲与肖邦的一些练习曲之间明显存在着莫谢莱斯的《G大调练习曲》070之4与肖邦的《a小调练习曲》0p.10之2中的半音乐句;或者克莱门蒂《朝圣进阶》之60与肖邦Op.10之6中几乎完全相同的和声进行。

肖邦练习曲op 10 no.12(浅谈肖邦12首练习曲Op.10)(3)

肖邦的练习曲最初曾被批评为难度过大。莫谢莱斯抱怨说他的手指不断在一些艰难、缺乏艺术性且(在他看来)莫名其妙的转调上出错。德国评论家兼作家路德维希·雷尔斯塔博(1799—1860)说:“那些手指变形的人可以通过弹奏这些练习曲将手指矫正好;但那些手指没有变形的人不应该弹奏这些练习曲,除非身边有一位外科大夫。

今天,Op.10和Op25已经成为了钢琴曲库的基石,也是每一位职业钢琴家必须征服和吸收的东西。第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几首都有各自的绰号:第三首“离别”于1939年被改编成了歌曲《夜深几许》;第五首“黑键”得名于右手弹奏的全是黑键;第十二首“革命”据说灵感来自1831年的华沙沦陷,不过许多后人是通过1957年发行的一张儿童唱片《斯帕基的神奇钢琴》了解这首乐曲的。

关于上音:

上音琴行依托于著名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是一家集乐器销售音乐艺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连锁琴行。目前开设的课程有钢琴、古筝、吉他、声乐、小提琴、架子鼓、舞蹈课程等。

上音琴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音乐教师700余名,均由来自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资深教师组成,教学经验丰富,采用一对一和小组课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寓教于乐,上音琴行在上海地区现有分校13家,学员10000余人,旨在培养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成为明日的音乐家。

肖邦练习曲op 10 no.12(浅谈肖邦12首练习曲Op.10)(4)

本文作者:上海上音琴行专职钢琴老师-王彦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