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

#创作挑战赛#

伦敦《每日电讯报》称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但更多的人注意到玛莎·盖尔霍恩是因为她是伟大的作家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

玛莎·盖尔霍恩

世人甚至已经为她的墓碑准备好了刻字:文豪海明威的妻子。

但玛莎偏偏不要,她不想做某一个人的注脚,而是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注定不平凡的少女

玛莎·盖尔霍恩,出生于德裔犹太家庭,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长大。玛莎的父母都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整个家庭的氛围非常好。父母鼓励孩子们参与谈话,并且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见。这种“特别”的童年让玛莎从小就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她积极进取,性格好强,被同学们认为是一个“很靠谱”却并不讨人喜欢的人。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2)

玛莎·盖尔霍恩

1926年,18岁的玛莎入读费城的布林莫尔学院,并且开始文学创作。3年后,有主见的玛莎却选择了休学。学校里一成不变的生活不适合她,玛莎似乎已经可以看到自己毕业后的生活,结婚,生子,然后被困在家庭中操持家务。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3)

玛莎·盖尔霍恩

玛莎不愿意困在一方小天地中,她希望能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在20世纪初,公共场合并不欢迎女人们。美国作家丽贝卡·索尔尼曾经在《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提到:“女人在公共场合的存在经常受到污蔑,违反性规范的女人被说成在闲荡、闲逛、漫步——以上种种词汇都暗示女人的旅行带有性意味……意指她们步行是为了获得注意。”所以玛莎想要走出去,可能会获得小部分人的支持,却会受到更多人的诋毁和污蔑。但玛莎并没有就此退缩,她离开学校后加入《新共和》杂志,成为一名记者。

玛莎的记者生涯

很多人以为漂亮的玛莎会成为一个广播记者,但谁都没想到她永远都战斗在第一线上。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玛莎受美国联邦救济署署长哈里·霍普金斯委托,深入各地了解并报道民众的生活状况。她的报道集《民困见闻录》不但影响了白宫的政策,还获得了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友谊。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4)

埃莉诺·罗斯福

1930年春,玛莎带着两个旅行箱来到法国巴黎,担任美联社的驻外记者。她住在便宜的小旅馆中深入报道,撰写专栏,甚至还开始自己的创作事业。也是在巴黎,一次采访中,玛莎遇见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法国经济学家贝特朗·德·儒弗内尔。

22岁的玛莎爱上了这位法国绅士,他们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爱河。但两人从蜜月中走出之后却发现这段婚姻的基础就是错的,贝特朗无法忍受妻子的强势性格。在当时的社会中,几乎每一位女性都是丈夫的附庸,可玛莎偏偏不,她独立自主,强悍又强硬,对于自己的利益分毫不让。她绝对不是一个甘愿依偎在丈夫怀里求他庇护的小女人,玛莎一直是一个独立翱翔的雄鹰。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两年就分崩离析,不但男人不喜欢,就连当时的女性们对玛莎也是不理解的,贝特朗的继母曾评价玛莎说:“这个女人简直就是地狱里的魔鬼。”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5)

玛莎·盖尔霍恩

事业看不到前景,情感又受创,让玛莎身心疲惫。她思考了很久,是否还要待着这片土地上。最后玛莎决定离开法国,踏上了返回纽约的轮船。她对友人说:“我已经饥饿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需要生活的热情和能量。”

命中注定的相遇

1934年,玛莎回到美国,继续从事新闻报道。转年,玛莎的小说《我所见的问题》让她一战成名。事实证明比起文学创作,玛莎更加适合新闻写作,她揭露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的人民生活的书远比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受到大家的青睐。也因为这本书,小有名气的玛莎带着家人旅行的途中遇到了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海明威。据说两人是在美国佛罗里达西礁岛的一家名为Sloppy Joe’s的酒吧一见钟情的。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6)

玛莎·盖尔霍恩与海明威

28岁的玛莎金发碧眼,常年的运动也让她身材修长,纤细有力。而此时海明威37岁,正值壮年。两个同样具有文学修养和强硬个性的人一见如故。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讨论文学和写作。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或者说是作家遇到了自己的缪斯,他们两人如此默契,玛莎的一颦一笑都令海明威如此沉醉,让他不由自主的爱上了眼前这个充满着魅力的女人。

此时罗敷未有夫,可是海明威却早已经有了爱妻宝琳。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7)

第二任妻子宝琳·菲佛

恕我直言,纵然海明威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他在感情生活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他家境普通,在娶了第一任妻子,比他大8岁的哈德莉·理查逊后,靠着妻子继承的遗产专心写作。但当他有了名气之后却抛弃了哈德莉,与时尚杂志Vogue的编辑宝琳·菲佛在一起。哈德莉在婚后为丈夫奉献了所有,变成了一个黄脸婆,而宝琳却是衣着时尚,富有财产的海明威的书粉。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8)

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

于是第三者成功上位,海明威抛弃了发妻迎娶了第三者。第二任太太宝琳却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她为海明威生了两个孩子,甚至不惜整容来迎合海明威的审美。但就因为海明威遇到了玛莎,她也即将成为前妻。

硝烟中的结合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受邀去西班牙报道战况。而在这里,他再次遇见了玛莎。这个漂亮的姑娘扎起头发,露出修长的脖颈。她只背了一个双肩包,手里拿着本子描绘着所见所闻。“她似乎更漂亮了。”海明威忍不住想到,这位独行特立的女性深深吸引了浪子的心,他鼓励玛莎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写报道,于是玛莎在报道中描写了普通人在战火下的渺小,生命的脆弱和凋零;描写了医院中哀嚎的伤者和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同行们诟病玛莎缺乏新闻的客观性,大众们却喜欢她,因为她的报道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引发众多共鸣。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9)

玛莎与海明威

当海明威看到玛莎不顾安危穿梭在废墟中的时候,他忍不住对身边的人发出感叹:“这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女人。”

这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成就了他们的爱情,同时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玛莎凭一篇篇现场报道成为知名战地记者,而海明威则以战争为背景,写出了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0)

玛莎与海明威

西班牙内战后,海明威回家飞快地甩掉了宝琳,1940年11月20日,与玛莎在美国怀俄明州结婚。一名记者将他们的结合称作:“韧钢和打火石的结合”,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以脾气火爆性格坚毅而著称。有些好事之人甚至在婚姻的开始就猜测,这段刀尖对麦芒的婚姻到底能够坚持几年。

抛弃海明威

婚后,照例是一段情投意合温馨平静的生活。不久之后,玛莎接到《科里尔周刊》的邀请,希望她能前往中国报道抗日战争。海明威更想去度个蜜月,但在玛莎的“就把此行当作度蜜月”的哄骗下,还是陪同妻子到了中国。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1)

玛莎、海明威在中国,1941年,重庆

此行玛莎不但在重庆采访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等国民党政要,甚至还见到了周恩来。玛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周恩来总理大加赞赏:“我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人强烈地吸引住了!”就连海明威都说出了:“国民党是没有希望的,战后,共产党将取得中国的政权!”的言语。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2)

玛莎和海明威

从中国返回美国后,两人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海明威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喜欢和自己一样坚强,努力,好胜心强的女人。但在婚后,他对妻子的要求却变成了百依百顺,操持家务,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很显然,玛莎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女人,她不愿意为了丈夫将自己奉献给家庭,她不愿意做一个取悦丈夫换来怜爱的妻子,她坚持忙于事业,与丈夫两地分居,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玛莎曾经说过一句话:“战争在哪里,我就去哪里。”记者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一种职业,而是毕生的事业。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3)

玛莎·盖尔霍恩

海明威从未想过他的婚姻会是这样,这个女人分明是他所爱的,但为什么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房间里乱糟糟的没人理会,当他与朋友聚会喝得醉醺醺的也没人管,那段时间,海明威靠喝酒来排解痛苦。他酗酒,四处闹事儿,在家养一群凶猛的公猫。两人隔三差五就要爆发一场大战,海明威趁着玛莎睡觉时把她弄醒,大喊大叫,讽刺她的作品,恐吓并厮打她。而玛莎不甘示弱,她撞烂他昂贵的林肯汽车,阉割了他所有的猫。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4)

玛莎与海明威

在这样畸形的婚姻中,两人都饱受伤害。大男子主义的海明威希望能成为家中的主宰,而独立好强的玛莎坚决不允许别人摆布自己的生活。两人斗得遍体鳞伤,但又在感情上头后相互舔舐伤口……这段痛苦的婚姻终于在诺曼底战役时彻底消亡。

玛莎决定去诺曼底采访前给海明威写了一封信,解释自己的行为,她写道:“若没有经历这一切我就回来,对你而言我将一无是处……如果我不过是给庄园建一座豪华的石墙,然后坐享其中,你根本不会爱我……”但海明威没有将妻子藏着的深情看透,这封信激起了他的胜负欲,他决定去欧洲,亲眼见证诺曼底战役。作为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立刻占据了有限的战地记者名额,而玛莎却失去了见证历史的资格,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5)

玛莎·盖尔霍恩

愤怒的玛莎偷偷上了一艘开往诺曼底的船,然后她直接躲进了船上的一间厕所中。玛莎在厕所中呆了一整晚,好在并没有人发现她。就这样,这位英勇的女士冒着失去记者证的后果走到了战争的第一线。而她的丈夫海明威却因为一场车祸错失了这次采访。玛莎冒着枪林弹雨走在前线的时候,海明威却发来电报:“你是个战地记者,还是与我同床共枕的老婆?”

玛莎回复:“我是个战地记者。”

就此,玛莎彻底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心。她有属于自己的傲骨,她以为与海明威是心心相印,却没想到两人却反而成为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6)

玛莎·盖尔霍恩

1945年,在战争结束时,玛莎签下放弃所有婚姻财产的文件,远走非洲。这是海明威四段婚姻中唯一一段被女人抛弃的经历,大男主主义的海明威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海明威就像是发了疯一样,写诗骂她,他说:“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名叫玛莎的女仆,她们都那么乐于服从命令,盖尔霍恩挺可爱,可惜就是太野心勃勃了。”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7)

欧内斯特·海明威

相比较起来,玛莎更有风度,她每一次接受采访,都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提海明威。在很多年后玛莎的自传《我与另一个人的旅行》中写下:我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注脚。

战火中的女人

在与海明威离婚后,玛莎继续游走在战场上。她见证了印度尼西亚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战争;她还在1948年亲历了以色列建国的过程;她还没离开以色列就走上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前线。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8)

玛莎·盖尔霍恩

在她的母亲去世之后,玛莎就以四海为家,她从古巴搬到意大利,再到墨西哥、肯尼亚,最终定居英国。1954年,玛莎走入了第三段婚姻,她与《时代周刊》的主编汤姆·马修斯结婚,但这段婚姻也仅仅维持了9年。

离婚后,玛莎继续投入自己的事业,她前往西贡去报道越南战争。因为看到了太多战争下平民的悲惨遭遇,她的报道中带上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硝烟下贫民的同情。她在报道中写到:“我看见世代生活在这片可爱土地上的人们,正被残杀殆尽。我看到侵略者在离和平家国万里之遥的他乡发起战争,这难道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光荣?”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19)

玛莎·盖尔霍恩

因为她对侵略者的控诉,美国的《卫报》拒绝刊登她的报道,并当她要求重返越南时,他们拒绝签发玛莎的护照。

玛莎70多岁时,依然战斗在第一线上,她前往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深入采访当地的贫民之后,写了一篇社评抨击里根政府的中美洲政策。1989年,81岁的玛莎照样背着行囊,奔走在美国入侵巴拿马报道的第一线。战场的环境对一个年逾八十的老人来说确实太过于恶劣,她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损害。1992年波黑战争时,玛莎遗憾地对助手说:“看来我是真的老了,不能再去前线了。”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20)

玛莎·盖尔霍恩

她的最后一次报道工作是在1995年,玛莎到了巴西,写了一篇关于当地贫困状况的分析报告。此时她的白内障已经非常严重,自己无法看清手稿,只能靠助手来打字校对。

1998 年 2 月,玛莎·盖尔霍恩因视力下降和卵巢癌扩散到肝脏而服用氰化物胶囊自杀,享年90岁。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21)

玛莎·盖尔霍恩

1961年,被疾病折磨的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玛莎同样因为病痛用毒药自尽,这两个势均力敌的夫妻竟然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不可谓不可悲。

玛莎只当了5年的海明威夫人,却用了50年的时光都没将这个对她而言是个屈辱的头衔洗干净。当她奔走在前线的时候,人们依然称赞她为“女版海明威”,认为她和海明威一样强硬。但我却觉得虽然同样是自杀结局,但玛莎明显比海明威更坚强。就像是村上春树对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的评判,他认为菲茨杰拉德更加伟大,因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屡次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却直到最后都不肯放弃希望。玛莎也是如此,当她80高龄还奔走在第一线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将她与海明威拉在一起呢?她的死亡并未是对生活的绝望,而是因为身体不允许她继续想要的生活,于是选择了离开。

最像海明威的老人(文豪海明威4段婚姻中唯一一位主动离开他的女人)(22)

玛莎·盖尔霍恩

玛莎·盖尔霍恩,一名伟大的战地记者。一生自由地翱翔,不受拘束,不拘泥外物,一心向着目标而去。她从来就不是海明威的附属品,就是她自己,仅仅是她自己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