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

公元784年8月23日,蔡州龙兴寺。

一名宦官带着数名甲士走了进来。

“有诏“,宦官用尖刻的嗓音喊道。

颜真卿起身,向宦官拜了两拜,然后问道:不知皇上有何旨意?

“赐你死”,宦官冷冷地说道。

颜真卿长叹了一口气,略显悲伤的语气说道:老臣无能,有负皇上所托,确实该死。

颜真卿突然问:不知使者是哪天从长安来的?

宦官直言道:我是从大梁而来,非长安。

颜真卿突然脸色大变,继而大骂:不过是个反贼,也敢称诏。

宦官恼羞成怒,向身后一摆手,四名甲士一拥而前,控制住颜真卿的手脚,使他再也动弹不得。然后另有两名甲士将绳索套在了颜真卿脖子上,随后交叉拉拽。

就这样,一代忠臣的人生落下了大幕,那年他76岁。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1)

颜真卿墓

颜真卿为什么会骂“反贼”?他又为什么会死?到底谁下令杀了他?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颜真卿


颜真卿三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25岁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寒门出贵子,原本指望可以大展宏图,光耀门楣,可是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官职换了不少,但都不过七品。

公元752年,好不容易调到了京城任武部员外郎,当然,官也不大,然而不知为何,任职期间得罪了当时的宰相杨国忠,第二年就被调到远离京师的平原郡任太守。

在平原郡,颜真卿等来了他人生的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对于唐王朝来说却是噩梦。

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2)

安禄山影视形象

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

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纷纷陷落,地方官要么挂冠远遁,要么望风而降。

而此时却有一个人面对安禄山的势如破竹,坚决不投降,他就是平原太守颜真卿。

此时安禄山忙于进攻洛阳,对于小小平原郡无暇兴师问罪。不过,洛阳攻陷后,安禄山为达震慑的目的,派人给颜真卿送来了三颗人头,分别是洛阳的守将李憕、卢奕、蒋清。

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新唐书》

颜真卿怕动摇军心,当众否定这三颗人头是他们的。

其实颜真卿并非孤军奋战,时任常山太守、曾为安禄山部下的堂兄颜杲卿也举起了抵抗叛军的义旗,与颜真卿遥相呼应。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3)

颜氏兄弟雕像

附近有十七郡受这兄弟二人的感召,也纷纷加入抵抗叛军的大营,力量很快壮大到二十万,并推举颜真卿为盟主。

这样一个文弱书生,没学过一天军事,硬是率领二十万盟军,有效地牵制了叛军西进的进程。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颜氏一门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公元756年1月,安禄山派将领史思明攻破常山郡,颜杲卿及多个儿子被俘。他们都死得很惨,史书记载均被处以凌迟之刑,颜杲卿的头颅挂在十字街头示众很多天,过路的人见了无不为之流泪。

直到叛乱被平定后,颜真卿才派侄子颜泉明前去收殓亲人遗骸,归葬家乡,结果仅寻到堂兄颜杲卿的一只脚,以及侄子颜季明的头骨。

颜真卿传世名篇《祭侄文稿》,正是写于此时,满腔悲愤衷情,于处处涂改与枯笔处清晰可感。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4)

祭侄文稿

颜杲卿死后,颜真卿所坚守的平原郡基本就成了北方中的一座孤岛,颜真卿思虑再三,认为再坚守下去城必破,身必死,于是放弃平原郡,走崎岖小道,然后渡过黄河,去投奔了在凤翔的李亨。

李亨当时已经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什么是忠臣,就是你虐我千百遍,我还待你如初恋,所以统治者一定会打造忠臣偶像,以期带来示范效应。其实忠臣只不过是统治者能够更好地维护统治秩序的一种工具罢了。

如殷商时期那个被挖心的比干,后世的很多帝王都对其进行了加封,还有关羽,最后被历代帝王加封到儒释道三教通吃。

安史之乱证明,颜真卿不仅是忠臣,而且是活着的忠臣。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5)

颜真卿画像

在国家动乱之际,就需要树立这样的人当楷模,所以李亨当然不会亏待他,直接官升五级,从七品郡守提拔为为宪部尚书,后又调任御史大夫。

但是李亨并不喜欢他,因为颜真卿太直,有时候直到连皇帝都下不来台。

长安收复后,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选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嗣皇帝”,何谓嗣皇帝?由老皇帝传位给合法继承皇位的新皇帝。

那李亨合法吗,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合法。

当初安禄山叛军攻破长安前夕,唐玄宗和李亨带着三千人打算逃亡四川,但是在马嵬驿这个地方,李亨煽动陈玄礼等人发动了兵变,杀死了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下令缢杀杨贵妃。

在这之后,唐玄宗继续逃亡四川,而李亨却带领队伍逃到了朔方军治所灵武。

不久之后,未经唐玄宗的同意,李亨便在灵武登基称帝,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6)

李亨影视形象

这样看,李亨的称帝显然不是名正言顺,况且老皇帝还在世,所以称为嗣皇帝有些不妥。别的官员都三缄其口。就颜真卿没心没肺地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还在川蜀,这样称呼行吗?

这不是在捅李亨的心窝子吗!表面上李亨对颜真卿的直言敢谏进行了嘉奖,可是内心那个恨呐。

不久之后颜真卿就被调出京城,做了冯翊太守。史书上说是因为得罪了宰相李辅国,其实没有李亨的授意,一个宰相也不可能随随便便调动一个二品官员吧。

如同秦桧杀岳飞,没有宋高宗的授意他能杀得了岳飞吗,正如明朝的文征明后来在词中写道: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满江红·拂拭残碑》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7)

颜真卿书法

李亨死后,是代宗李豫,李豫之后是德宗李适,每一朝,颜真卿在仕途上都起起落落。

在代宗一朝,他得罪了宰相元载,被贬为峡州别驾。在德宗一朝,他得罪了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后又得罪了杨炎之后的宰相卢杞,改授为太子太师。

表面上,是直言耿介、不爱站队的颜真卿与当朝历任权相合不来,因而遭到后者的构陷而仕途蹉跎;实际上,最终能让颜真卿起起落落的那个人,从来不会亲自出面。


安史之乱后,从唐肃宗开始,逐渐失去了中央对地方军事实力的控制权,节度使得去留不由朝廷说了算,自己可以做主,而且只要稍稍不如意,就打出反叛的大旗,这种情况随着后面帝王的更替愈演愈烈。

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公开反叛,宰相卢杞很厌恶颜真卿,一直想整治他,就抓住这个机会出了个坏主意,让颜真卿去劝降,德宗李适也同意。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有去无回的一趟差事,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

颜真卿也知道这次去的后果,但是他的“忠”字冠头,已经放不下了,所以他对劝他的人说:君命可避乎?

君王的命令我怎么可以违抗呢。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8)

颜真卿影视形象

颜真卿到后,李希烈其实对他还是以礼相待的,李希烈的目的是希望颜真卿能够辅佐他,你可能会想,一个老头子了,朝不保夕,还能有什么用,值得百般劝说吗?

这可不要忘了,颜真卿可是朝廷的一块“忠臣”金招牌,如果连这个金招牌都归顺了他,那对唐王朝是多大的打击,自己就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了。

但是颜真卿抱定了必死的信念,他对李希烈等人说:

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新唐书》

你们听说过我哥颜杲卿没有,当年安禄山反,他首举义师,虽然被抓,临死前依然骂不绝口。我都已经八十了,我愿守住我的名节,难道会怕你们威胁吗?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9)

颜真卿书法

可是李希烈不死心,多次对他实施“死亡演练”。

李希烈让甲士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

不久,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龙兴寺,然后派部将辛景臻、安华在寺中堆起干柴,并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打算往火中跳,辛景臻等人一看,这要玩真的,急忙拉住了他。

然而让李希烈真正起了杀心的是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参与朱泚的叛乱,而被朝廷杀死。

公元784年8月23日,李希烈派出了杀手前往蔡州龙兴寺。


我一直认为单亲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有一定的缺陷,颜真卿对处理人际关系似有欠缺,所以他的一生起起落落。

颜真卿正直,善良,倔强,这也成了他能够成为忠臣的必备条件,可是忠臣就一定要被讴歌吗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图(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被人勒死在一座庙里)(10)

颜真卿72岁真迹

魏征曾经和李世民有过一段很经典的忠臣和良臣之论,

魏征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李世民就问:“忠、良有异乎?”

魏征说:“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魏征观点很明显,肯定良臣,反对忠臣,忠臣都没有好下场,君王也因此遭恶名。很显然,颜真卿是忠臣,而非良臣。

国家昏乱有忠臣,忠臣必须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