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

过去的农耕时代,先民各种器用、食品的制造都离不开双手,那时的“手艺”更多的是一种物化的呈现。如今的现代社会,我们衣食住行各类需求几乎交给了工业机器,“老手艺”更多成为文化与情感的承载,时代在变,情怀未改。

泥叫叫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1)

“哔……呜……”徐徐清音,从88岁的徐文岳老人指间缓缓流淌而出。在老人瘦削斑驳的手掌中,被吹响的,是一个不足10厘米高的小泥人。 “泥叫叫”是民间对这种小泥人的昵称,这种来自西安市白鹿原上的传统手工艺品,传承着数千年前史前先民的遗响。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2)

原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竹枝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随着技艺的精进,经金山对于竹扎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扎一只10厘米的竹马就需要3天时间,将竹条用酒精灯加热再等待冷却就要耗时小半天,最简单的作品也需要十几个部件的组接,后期的编组、铆竹、涂色更是丝毫不能马虎。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3)

“学这个首先需要有很强的观赏能力和艺术潜质,静得下心更是必不可少。”面对市场上的不买账,经金山倔强地称还要做十二属相、丹凤门以及世界级非遗,但他的内心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始终忧心忡忡,脸上的笑容难能可见。

风箱

于国清老人是白鹿原狄寨、乃至全陕西省最后一个做风箱的手艺人。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4)

风箱,过去厨房中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在古代却是引起一场生产力革命的高科技产物。以前,风箱的大小也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风箱越大,地位越高。普通人一般用二尺左右,穷人用二尺以下。清末以后,风箱作坊总数不断增加。抗日战争期间,逐渐萎缩,至1949年几乎全面停产,只有极少人还会做风箱了。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5)

现在除了老人们用风箱习惯了,很少人家还在用了,于师傅也闲了下来,于是他在制作、修理风箱的同时,也做起了风箱工艺品,一个个巴掌大小,但是完全按照风箱形制精心制作的“袖珍风箱”也成了人们的收藏品,“啪踏啪踏”地拉起来,和大号的没有区别呢。

打金匠

打金匠,是一种专门打制金银首饰的匠人。因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榔头、锉刀、剪刀、吹筒等硬家伙,所以也被人称为“打金师傅”。打金工艺相传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在我国历史上创造过无数的辉煌。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6)

然而,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打金这一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行当,在现代城市中已经十分少见,只有极少数的金匠世家仍在传承这种手艺。许多老西安都还记得,解放前在竹笆市居住着一家专门制作金银首饰百余年的陈氏家族,而这个陈氏金匠世家的第三代传人陈品清至今仍在传承着老把式的“打金”工艺。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7)

年逾七旬的陈品清,因为舍不得家传的打金手艺流失,所以现在还时不时帮亲朋好友制作些金银首饰。有时候手工打一副黄金镯子需要一周时间,完了还要经过焊接、锯、锉、镶嵌、打磨、抛光等多道工艺才算完成。

2011年,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技艺成功申报成为陕西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品清的妹妹陈燕清也于2012年成为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在机械金银加工的冲击,陈氏姐妹很怕这门手艺后继无人。“只要有人愿意学,我肯定倾囊相授,哪怕免费教都没问题!”

皮影戏

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以渭南华县皮影为代表的东路皮影和以宝鸡凤翔皮影为代表的西路皮影。与东路的华县皮影相比,凤翔皮影人物逼真传神,刘氏皮影是凤翔皮影的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素有“西府皮影第一刀”之称的刘亚利是刘氏皮影的传承人。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8)

在陕西西府地区,皮影戏是当地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用牛皮刻制成人物、动物、道具,以灯照影而进行表演,这种戏剧方式在西府的凤翔已有千年历史。在传媒不发达的年代,夜幕初降,几圈人围坐在轻纱薄帐的舞台下面,看着银幕后面的艺人们展示着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独特绝活。尤其是在西府地区,秦腔的吼声绵延数里,板胡声的悠长入耳,台下人听的津津有味,看的不亦乐乎。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9)

西府皮影的制作材料是选用上好的西府当地秦川牛皮,将牛皮浸反复浸泡和晾晒清理出牛皮里面的杂质;然后支起木架子,刮牛皮,刮一天晒两天如此反复大约一个礼拜后,雕刻皮影的牛皮方才初步制成。牛皮加工好之后还得进行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等复杂的制作工艺,一个皮影的制作短则需要一个月时间。

“我带过一百多个徒弟跟我学习皮影制作,目前仅有一个徒弟在做,靠做这个赚钱很难,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以后这个技艺搞不好就会真的失传。”对于未来皮影的传承刘亚利深感忧虑。

楮皮纸

北张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境内,为秦岭北麓、沣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这个距西安市区仅30多公里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1900多年前的手工造纸工艺――楮皮纸制作技艺。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10)

据考证,北张村造纸术源于西汉时期,“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这首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北张村民谣,成为当地造纸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至今北张村的纸匠们仍使用着原始、简单的工具,制造着纯天然的楮皮纸。这里生产的纸韧性好、耐保存,在上边写字作画,数百年后拿出来仍光鲜如初。

西安必去的十大古迹有哪些地方(那些快要消逝在时光里的西安老手艺)(11)

在古法造纸兴盛的年代里,北张村村民几乎家家造纸,是名副其实的“纸村”。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手工制纸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匠人的收入也随之下滑,年轻人不再留恋这个“老古董”,外出打工,老一辈人也不想让晚辈学这种“没前途”的手艺。如今在北张村仅剩6户造纸人家。

据悉,北张村的纸匠目前每天大约能生产十三四刀纸(100张/刀),每张纸仅售0.25元。由于现在人们大都改用宣纸,他们生产的楮皮纸基本上没什么人用了,“偶尔会有西安美院的师生来买,还有一些游客买回去一些,但只是收藏而已,销量有限”。

这些老手艺只是陕西境内的一小部分,更多手工精巧而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渐渐失去了传承人。在你的记忆中又有哪些值得回味的老手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