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有哪些阶段(一个节日映射俄心态)

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案,将二战结束日期由1945年的9月2日改为9月3日。

这是二战结束日在俄罗斯(苏联)的第三次设定。其中原因十分复杂,从中不难看出近代俄罗斯的心态变迁。

苏联时期:冷战催使9月3日沦为平常日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同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击溃了日本关东军。1945年9月2日,日本和盟军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投降仪式。美国上将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然后是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中国二级陆军上将徐永昌、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等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

值得注意的是,受降时苏联排在美、中、英之后。

日俄战争有哪些阶段(一个节日映射俄心态)(1)

“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本受降仪式。

此后,苏联宣布9月3日为二战结束日并与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一样,成为苏联法定休息日。但这一节日仅保持了两年。到了1948年,9月3日已不再是休息日,也不再庆祝活动,致使这一日子逐渐沦为平常日,不为苏联公民所知。造成这一结果除了苏日战争不是苏联二战主战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冷战气氛的加重,苏联已不愿提及在日本受降中屈居于美中英之后,以给人造成二战贡献排名第四的印象。

苏联解体后,1995年的俄罗斯法律中也未把9月3日定为节日。

梅德韦杰夫时期:重提二战结束日震慑日本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当年时任俄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根据日本投降时间,将9月2日再次设定为二战结束日。那么为什么2010年俄罗斯要重提二战结束日?

因为2009年7月3日,日本国会通过了《促进北方领土等问题解决特别措施法》修正案,首次将日本与俄罗斯之间存在归属争议的岛屿(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规定为日本“固有领土”。同年,俄罗斯声明说,“日本的这种做法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侮辱”。从此,两国关于解决领土的争端,缔结和平条约的谈判又再次陷入僵局。

在这一背景下,重提二战结束日,就是为了唤醒民众战胜日本的记忆,提醒日本正视二战结果。因为根据二战末期美、苏、英公布的《雅尔塔宣言》,苏联才占领了南千岛群岛。此后,梅德韦杰夫又多次视察南千岛群岛,宣示主权。

日俄战争有哪些阶段(一个节日映射俄心态)(2)

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

此外,为什么梅德韦杰夫当时没有延续苏联传统,将9月3日设为二战结束日呢?因为当时9月3日已经被占用了。

2004年9月1日是全俄学校的开学日,当天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了俄罗斯别斯兰市一所学校的师生、家长1200多人。这一事件最终在9月3日俄特种部队强攻下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330多名人质死亡,其中180多人为儿童。随后,当时的俄总统普京把9月3日定为了“反恐团结日”。因此作为普京的过渡总统,梅德韦杰不好更改普京的决定。

日俄战争有哪些阶段(一个节日映射俄心态)(3)

别斯兰事件中大量人质死亡。

普京:重定二战结束日激发民众爱国心

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把9月2日再改为9月3日?因为首先是要遵循历史和法理传统。二战结束日为9月3日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规定的,当时约180万人获得的战胜日本奖章背面显示的日期也是1945年9月3日。因此改为9月3日更加尊重历史。

另一方面,也是普京一贯的做法,就是希望借恢复苏联的传统做法,来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2005年,普京就恢复了苏联时期于11月7日举行阅兵,纪念1941年战争期间红场大阅兵的传统。

日俄战争有哪些阶段(一个节日映射俄心态)(4)

2005年以来俄罗斯每年11月7日都在红场阅兵举行阅兵,纪念1941年战争期间的红场大阅兵。

专家:俄中应共同阅兵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俄罗斯推迟了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目前新的阅兵日期还不清楚。此前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塔夫罗夫斯基已经提出,俄二战结束日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同一天,两国应该同时举行阅兵。

他说,苏联曾有一段时间全然轻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这段时期有关双方互助的消息极少,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提及。俄罗斯和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二战期间两国互助的事情知之甚少,而未来延续国家历史记忆的任务正是摆在他们面前。联合历史研究将有助于扭转年轻人教育中的这一消极趋势。

塔夫罗夫斯基的建议还未获得官方回应,但“近观俄罗斯”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两国同日阅兵的确能向国际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彰显两国关系水平。(完)

近观俄罗斯已开通圈子,欢迎加入,让我们以邻为鉴,了解所处的大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