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孔子教给我们的事)

《论语》八佾篇第三(15)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释义】

孔子进太庙,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得礼仪呢?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知道后,说:这才是礼呀。

【乐读】

这一篇有场景有故事,很有意思,孔子第一次到太庙里去,每件事都要问问,由此被人嘲笑。孔子知道后解释说,什么都问才是礼。

祭祀开国君主的庙是太庙,鲁国的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也是前面说的举行禘祭的地方。

孔子出生在鄹,鄹是孔子父亲叔梁纥的封地,所以用鄹人指代叔梁纥,鄹人之子即指孔子。

孔子说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孔子教给我们的事)(1)


每件事都问一问,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 孔子真不知道

孔子研究学习夏、商、周三代礼仪,倡导弘扬周代文化,按理说对于太庙不说了如指掌,也不至于“每事问”。

这当中涉及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哲学史中有个思想实验叫做“色彩学家玛丽”,玛丽从一出生所有的世界都是黑白两色,她一直研究色彩学,到她30岁的时候开始看到真实的世界,那么她是否能够分辨出她一直学习研究的各种颜色?这个悖论凸显了实践的重要性。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纸上谈兵,很多事情看着别人做都很容易,自己做才知道很难——你要拼劲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孔子虽然研学周文化,但通过文献所得的知识,只是间接经验,当他第一次进入太庙,拥有了获取直接经验的宝贵机会,可不是开心得像个小孩子一样,这摸摸那问问嘛。

孔子说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孔子教给我们的事)(2)

  • 孔子知道

孔子对于太庙的知识足以让他领会到太庙中的事情,但除了知识本身更应有尊重、正心诚意,通过“每事问”的举止行为来表现出礼的精神。

有个成语叫入乡随俗,第一次去到一个地方、第一次建立链接,即便知道,也要抱着谦虚认真的态度求教,电影《摔跤吧爸爸》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他们的摇头表示的意思是“是的”,和我们理解的含义正好相反;很多年前去北京八大处佛牙舍利塔,穿着短裤的我就进去了,被提醒是不被允许的,这个场景我记了很多年。

孔子说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孔子教给我们的事)(3)

由此可见,这个在背后八卦孔子的人,是浅薄鲁莽的,他看不到孔子的好学笃行,更看不到孔子的谦虚知礼。


孔子之前说过对于求知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也赞扬过颜回终日不违,省其私,足以发。这就启发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实事求是这件事情,从行为表象看背后的动机,生活中有很多知道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的情况。

知道说不知道,类似于孔子之前对于禘祭之说的“不知”,背后有避讳、有原因。

不知道知道,也就是不懂装懂,往往就是虚荣心作祟,关键时刻,容易出大问题。

孔子说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孔子教给我们的事)(4)

值得一提的是,遇到了事情该问得问,不能不懂装懂,但是首先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现在的社会关系中有一种情况非常常见,张嘴就问、上来就说不知道的拿来主义,仿佛其他人的回答天经地义,完全不需要时间成本。

我之前有个宝妈群里的一位妈妈,只要在朋友圈里看到我晒娃的行头,就私信我要链接,一个个找出来发给她,她也只是看看;辅食吃什么要问、疫苗怎么打要问,似乎她找了一个随时在线的咨询。收到别人发给自己的自己孩子的照片,我感觉隐私被侵犯,微信里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没有,时间久了,最后不得不屏蔽她方才作罢。

工作中的经过思考的询问更是体现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靠谱。

愿咱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能三省吾身,不麻烦别人,不委屈自己,做个靠谱的人。

孔子说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孔子教给我们的事)(5)

【80后宝妈,读书学习、育儿育己,期待在温暖的尘世中与你不期而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