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刀法口诀图解(史上最全刀法技能)

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及时删除

厨刀古称“庖丁”。“庖丁”一词出自“庄子”,庖丁解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又有“刀若不利,其割不正,则鲜不能出、味不能入、镬气不能足。故子曰:割不正,不食”。可见厨刀在食材处理中的重要性。

在厨房中我们用到的厨刀分类:

一般来说,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厨刀系,1)中式厨刀;2)西洋厨刀;3)和日式厨刀。材质一般使用不锈钢,目前也有一些陶瓷刀,但是陶瓷刀怕摔,因此主流产品仍然是不锈钢。

中式厨刀: 

各种刀法口诀图解(史上最全刀法技能)(1)

一般分为批刀、斩刀及前批后斩刀三种。批刀用于料理无骨肉与蔬果;斩刀专门对付带骨或特硬之物。家用刀一般以圆头的前批后斩刀为宜。此种刀的优点是头圆体轻,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前批后斩一般的刀法都能够应付。

西式厨刀:

式样繁多,分类特别细。常用刀具有:

主厨刀/厨师刀, Chief's Knife, Kochmesser:

各种刀法口诀图解(史上最全刀法技能)(2)

是一种综合用途的刀,刀身较宽,刀刃的部份为弧形,能够用于切肉、鱼和蔬菜。中式菜刀是靠刀子的重量,从上到下的切。西式刀比较轻,切法是,刀尖几乎不离开案板,只是抬起刀子的后半部分,像是铡刀的用法;或者是划拉。

日式厨刀:  

三德刀, Santoku Knife, Santokumesser:

各种刀法口诀图解(史上最全刀法技能)(3)

意为切割肉食、蔬菜、瓜果的全能刀。是Kochmesser针对东方人的改良版,尺寸上比一般kochmesser要小,刀尖部分比较圆,既可切割肉食,也可切割蔬菜瓜果的厨刀。不过实际使用效果来说这个刀切瓜果蔬菜的效果比较好,切肉类一般。

其它刀型:

剔骨刀Ausbeinmesser/Bonning Knife 刀身非常窄,用于分离骨头和肉,西方人很少吃带骨头的肉,除了蹄膀外。

各种刀法口诀图解(史上最全刀法技能)(4)

刀工技法:

根据烹调或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不同的刀法,将烹饪原料或食物切成一定形状的操作过程。

菜肴的花色品种繁多,烹调方法也因品种不同而各异,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刀法将原料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形状以符合烹调地要求或食用风格的需要。 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刀工已不局限于改变原料的形状和满足食用的要求,而是进一步美化原料或食物的形状,使制成的菜肴不仅滋味可口,而且形象美观,绚丽多彩,更具艺术性。

我国古时就把刀工与烹调合称为“割烹”。常称:“七分墩子,三分锅匠;三分墩子,七分锅匠”,都说明刀工与烹调的辩证关系。历来厨师对刀工极为重视,都当作必须练习的一项基本功。我国厨师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了整理了一套适应各种烹调要求和食用需要的刀法,创造了很多精巧的刀工技艺,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使刀工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还有较高的艺术性。

  ●刀工的基本要求

刀工是烹调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原料在烹饪前都必须经过特定的刀工处理,使其具有各种形状,如丁、丝、片、块等。有时对已烹制成熟的某些成菜,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刀工处理才便于食用。

刀工处理要满足以下要求 1、适应烹调的需要。2、规格整齐均匀。3、掌握质地,因料而异。4、原料形式美观。5、同一菜肴中各种原料间形状的配合。6、合理使用原料 ;

 ●刀工的设备

刀的种类 ①片刀 ②切刀 ③砍刀 ④前切后砍刀 ⑤镊子刀

●刀工的基本操作姿势

刀工操作时,应保持既便于工作,又有减少疲劳的姿势: ①两脚要自然站稳,与菜墩有适当的距离;上身略向前倾,前胸稍挺,不要弯腰弓背;两眼注视墩上两手操作的部位。 ②右手握刀时拇指与食指捏住刀箍,全手掌握好刀柄。左手控制原料,使原料平稳、不滑动,以便于落刀。 ③握刀时手腕要灵活有力。 ④菜墩的放置要适合自身的高低。

●直刀法

直刀法是指刀与菜墩或原料接触面成垂直角度的一类刀法。按用力的大小和手、腕、臂膀运动的方式,又可以分为切、斩、砍、剁等几种刀法。

一、切 切是指刀与菜墩和原料保持垂直角度,由上而下用力的一种刀法。切时以腕力为主,小臂辅助运刀。适用于植物性和动物性无骨原料。操作中根据运刀方向的不同,又分为直切、推切、锯切、滚料切、拖刀切、铡切、翻刀切。

①直切,又称为“跳切”,是指刀与菜墩和原料垂直,运刀方向直上直下的切法。 切时刀身始终平行于原料截面,既不前移位,又不左右偏斜,一刀一刀有规律地、呈跳动状地、笔直地切下去。 直切法通常适用于嫩脆性的植物原料,如莴笋、菜头、萝卜、莲白、茭白等。

直切刀法的要点:1、左手指自然弓曲,并用中指抵住刀身,按稳所切原料,根据所需料的规格,呈蟹爬姿势不断退后移动;右手持稳切刀,运用腕力,刀身紧贴着左手中指指背,并随着左手移动,按原料加工规格为移动的距离,一刀一刀灵活跳动地直切下去。2、刀与菜墩和原料垂直,不能偏内斜外,使加工后的原料整齐、均匀、美观,同时保证原料切断而不要相连。3、两手必须有规律地配合。切时从右到左,在切刀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作匀速运动。不能忽宽忽窄或者产生空切的切伤手指等。4、在保证原料规格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加快刀速。做到好、稳、快的熟练技法。5、所切的原料不能堆码太高或切得过长,如原料体积过大,应放慢运刀速度。

②推切,刀与菜墩和原料垂直,运刀方向由原料的上方向前下方推进的切法。切时刀由原料的后上方向前下方推切下去,一刀推到底,不需要再拉回来, 推切法适合于切细嫩而有韧性的原料,如肥瘦肉、大头菜等。

推切刀法的要点:1、持刀稳,靠小臂和手腕用力,从刀前部位推至刀后部位时,刀刃才完全与菜墩吻合,一刀到底,保证断料。2、推切时,进刀轻柔有力,下切刚劲,断刀干脆利爽,前端开片,后端断料。用力均匀而有规律。3、对一些质嫩的原料,如肝腰等,下刀宜轻;对一些韧性较强的原料,如大头菜、腌肉、肚等,进刀的速度宜缓。 ­

③锯切,又称“推拉切”。是刀与菜墩和原料垂直,运刀方向前后来回推切,推切到一定程度,再向后拉切。这样一推一拉,象拉锯一样地切下去。 锯切适用于质地坚韧或松软易碎的熟料,如带筋的瘦肉、白肉、回锅肉、火腿、面包、甜烧白、卤牛肉等。

锯切刀法的要点:1、下刀要垂直,不偏外、偏里。否则,不仅加工原料的形状厚薄大小不一,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下刀的效果。2、下刀宜缓,不能过快。否则,遇到某些特别坚韧的原料时就力不从心,产生运刀的紊乱,使切出的料不符合要求,或切伤手指。3、下刀用力不宜过重,手腕灵活,运刀要稳,收刀干脆。有些易碎、易裂、易散的原料,如下刀过重,由于它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就会碎裂散烂;收刀过缓,会使已切而末断纤的原料,因撕力和摇摆,而碎裂。4、锯切时,左手按稳原料,一刀未切完时,手不能移动。5、对特别易碎、裂、烂的原料,则应酌情增加切的厚度,以保证成形完整为准。

④滚料切,又称为“滚刀切”、“滚切”。是指刀与菜墩、原料垂直,所切原料随刀的运动而不断滚动的切法。滚料切时,刀和原料都要按所需的规格定好角度,双手动作协调,左手送料及右手下刀紧密配合,切成不规则的多面体。 滚料适用于质地嫩脆,体积较小的园形或园柱形的植物原料,如胡萝卜、土豆、笋、芋子等。

滚料切的要点:1、左手控制原料按要求以一定的角度滚动。2、右手下刀的角度及运刀速度与原料的滚动紧密配合。下刀准确,刀身不能与原料的横截面平行,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角度小则原料成形长,反之则短。 ­

⑤拉切,又称“拖刀切”。指运刀方向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拖拉的切法。拉切时,刀口不是平着向下,而是刀前端略低,刀后跟略高,成一定的倾斜度,刀的着力点在前端,由前端向后端拖拉切原料。 拉切适用于体积薄小,质地细嫩而易裂的原料,如鸡脯肉,嫩瘦肉等。 ­

拉切的要点:拉切时,进刀轻轻向前推切一下,再顺势向后下方一拉到底,既所谓“虚推实拉”,便于原料断面成形;或先用前端微剁后,再向后方拉切。要注意刀刃与菜墩的吻合,保证断料效果。

⑥铡切,刀与菜墩和原料垂直,刀的中端或前端部位要压住原料,然后再压切下去的切法。

铡切的方法有三:1、交替铡切。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住刀背前端,运刀时,刀跟着墩,刀尖则抬起;刀跟抬起,刀尖着墩。刀尖、刀跟,一上一下,反复铡切断料。2、单压铡切。持刀方法与前相同,只是把刀刃平压住原料,运刀时,平压用力铡切下去断料。3、击掌铡切。右手握住刀柄,将刀刃前端部位放在原料要切的位置上,然后左手掌用力猛击前端刀背,使刀铡切断料。 铡切适用于带壳,体小园滑,略带小骨的原料,如花椒、蛋、烧鸡、卤鸡、蟹等。

⑦翻刀切,以推切为基础,待刀刃断开原料时,刀身顺势向外偏倒的运刀手法。其作用在于使切料能按刀口次序排列,保持切料形状的整齐,成形后不沾刀身,干净利索。运刀时掌握好翻刀时机,翻刀早了原料不能完全断面,翻刀迟了,则刀刃容易刮着菜墩。必须在刀刃断料的一瞬间顺势翻刀,刀刃几乎不接触菜墩墩面。

二、斩,斩是指从原料上方垂直向下猛力运刀断料的刀法。斩切时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稳斩刀,对准原料要斩的位置,垂直斩下,使原料一切两断。 斩切法适用于肉类、带骨禽类、鱼类等原料。

斩的要点:1、以小臂用力,将刀提高至与前胸平齐。运刀时看准位置,落刀敏捷、利索,要一刀两断,保证原料刀口整齐,成形大小均匀。斩切时不能复刀,复刀容易产生一些碎肉、碎骨,影响原料形状的整齐美观。2、或手按稳原料,离刀的落点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伤手。3、斩有骨的原料时,肉多骨少的一面在上,骨多肉少的一面在下,以免在断骨时将肉砸烂。

三、砍,又称为“劈”,指持刀向下砍(劈)开原料的刀法。砍又分为直砍、跟刀砍两种。

①直砍,将刀对准要砍的部位,运用臂膀之力,垂直向下断开原料的刀法。直砍时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稳砍刀,提高至头部,对准原料要砍的部位,用力向下直砍。 直砍适用于带骨的原料,如猪排骨、龙骨、大鱼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