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高三年规划(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职业人生教育入驻中学课堂)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姚胜君 通讯员 郑玉 淄博报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个人职高三年规划?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职高三年规划(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职业人生教育入驻中学课堂)

个人职高三年规划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姚胜君 通讯员 郑玉 淄博报道

职业教育这个名词目前还未被广大家长所了解和认知,很多孩子从小拼命读书,把考个好大学作为自己的理想,一旦高考结束面对众多专业时,不少孩子就茫然无助,不知该如何去选择、该如何去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人生。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有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还有部分学生读了很多年的书,总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在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小缺少职业生涯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

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和职业变更日益频繁的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职业生涯教育关注的焦点,更是中学教育应该关注的领域。 应景而生,我校为促进学生及其家庭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思考,能有益指导初中生的人生探索和规划,于2018年成立职业人生项目组,笔者有幸成为组织者、参与者,通过几年的探索、积累,几届初中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都对自己将来的职业人生有了思考和初步规划。

成立项目推进组,组建、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校长担任项目组长,副校长担任项目负责人,通过自愿报名和择优选拔,8名教学骨干教师成功入围,根据分工承担相应的项目开发任务,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们外出学习,参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多种课程培训,并鼓励老师们开展多门梦想课程和活动。老师们先后在上海、西安、青岛等地参加《职业人生》《国际理解》《共创成长路》等课程培训,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老师们挖掘、解读课程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郑玉、景丽娟两位老师在区级《职业人生》课例研讨会中出示了公开课,得到了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课程研发学院静雯老师的认可和称赞。

践行、完善职业人生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借鉴、学习上海、青岛等地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当地的地域性职业特点,学校通过每周一碰头,每月一汇总形式的集体备课,完成《周村三中<职业人生>校本教材》的编纂,教材共计31课时。

初中生职业人生教育,从初一到初三部分班级开展相应的课程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课程。初一年级侧重“人生认知”,主要围绕入学适应、合理规划学业、自我认识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与能力、优势与不足和学科兴趣,科学地自我定位与评价,合理规划初中生活;初二年级侧重“人生探索”,主要围绕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及其对应专业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与体验,初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方向;培养解决问题、人际交往、沟通合作、创新思维等基本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储备知识,锻炼能力;初三年级侧重“人生选择”,主要围绕将来升学方向、喜爱专业、职业规划制定等内容,培养学生人生决策能力和相关技巧,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发展规划。课程安排从校本课程的课时中安排,每学年安排不少于16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等各方面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特征以及从业者所需具备的相关特质,从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树立更加明确的人生目标,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倾向,我校自2018年开始,在学校领导的倡导、支持下开展中学生《职业人生》课程实施的研究,并于2018年立项区级课题,并成功申报市级创新项目。

课堂、社团推进项目落地,多种校内外活动有益补充

学校采取以课堂为载体、社团为补充的教学模式,每周二,我校在初一、初二级部开设梦想社团,系统学习《职业人生》、《去远方》两门课程,让学生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为将来的人生做最初步的规划;在初三部分班级开设《思维导图》课程,结合历史学科,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科中去,梳理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利用课余时间,项目组的老师们带领学生先后到医院、古商城、方达小镇、非遗传承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曲冰陶艺工作室等地开展实地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看一看、做一做,历久弥新的古商城建筑、山水相融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手工粗布、色香味全的周村烧饼、千姿百态的陶艺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性质和职业特点从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刺激着学生对传统行业和现代行业的感知,引发着学生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思考,写下了几百篇的实践日记。

线上资源开拓视野,大家讲坛引领方向。作为小城市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认识世界才能有大的格局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通过网络资源给孩子们寻找到“途梦”网络平台,海量的资源给了学生新的认知,《人工智能领域》、《途梦师说 全国劳模 钱忠》、《途梦师说 林书豪》等一系列的网络分享课点亮了学生们对于各行各业的向往。

家校携手,重新定位职业人生

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未成年的初中生,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有很多孩子因为家长的迷茫导致自己人生路的迷茫,能帮助孩子正确定义职业方向是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功课。我先后组织了几次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家长会,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和生涯规划专业教师给家长们上课,争取家长的共情,认知的同步,家庭、学校齐心协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从而推动职业生涯教育顺利开展。

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其出发点是为学生走向社会、经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和敬业乐群做准备,这些内容是个人在以后社会生活中学会生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改善生存条件、作出合理的决策并能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中学生正处在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稚嫩”并存的阶段,也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初中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中学时代的引路人,我们应有意识地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纳入中学的教学计划,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让中学生从入校起就接受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打好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