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找到老战友(九旬老汉寻40多年前俩知青)

□首席记者刘广超通讯员郝河庆本报漯河讯“40多年前,来自漯河的几十名知识青年,来到我们鲁山县下乡插队,其中两位女孩子曾在一位俺家里住了近5年时间现在我十分想念她们,希望能有机会与她们再相聚”近日,92岁的平顶山鲁山县的金道显老人,恳请记者帮他寻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九旬老兵找到老战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九旬老兵找到老战友(九旬老汉寻40多年前俩知青)

九旬老兵找到老战友

□首席记者刘广超通讯员郝河庆

本报漯河讯“40多年前,来自漯河的几十名知识青年,来到我们鲁山县下乡插队,其中两位女孩子曾在一位俺家里住了近5年时间。现在我十分想念她们,希望能有机会与她们再相聚。”近日,92岁的平顶山鲁山县的金道显老人,恳请记者帮他寻找。

【求助】 92岁老人寻找曾住他家的知青

“我想寻找40多年前住在我家的俩漯河知青。事情得从1971年春天说起。”家住鲁山县观音寺乡石坡头村油坊庄村民组的金道显老人,虽然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但思路十分敏捷,提起40多年前的事儿如数家珍。“那年我们接到上级通知,共有4男2女来我们油坊庄生产队接受再教育。四位男学生很快就安排好了住处,可是两个女学生不知该咋安排。”金道显老人说,他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住房一直很不宽裕,但他还是把大儿子的新房腾了出来,让给两个女同学住。

“两位女学生住在我家,四名男学生住的也不远,几个孩子没事的时候还会聚在我家里。插队之前,这些孩子们都没独立生活过,来了以后,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活和农活样样都得学。”金道显说,他的老伴许氏看到孩子们有不会的地方,就耐心热情地给予指点。两个女孩还帮助照顾过他的孙女,与他女儿和儿媳亲如姐妹。

“到了第五个年头,万爱荣和刘大平等人陆续接到返城通知,回到了漯河。从那以后,她们都走了,至今没再见过面。”金道显老人说,“两个孩子在我家住了几年,就像我的闺女一样,不知道她们现在在哪儿,她们都生活得好吗?”

【查档】颇费周折但迎来柳暗花明

为了帮鲁山县老人圆梦,漯河市公安局阴阳赵分局民警积极帮助进行查找。然而,当年的漯河知青万爱荣户籍登记有10多人,都不是要找的“万爱荣”。另一名知青刘大平,也没有找到匹配的资料。

为帮助老人圆梦,记者特意来到漯河市档案馆,查阅当年的知青档案。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拿出一本《六中毕业生下放登记表》,里面记载着1971年3月3日,从漯河六中毕业去往鲁山的218名知青的基本情况。其中,三连一排共有30多人,在三连一排的档案中,记者看到了名叫万爱荣和刘玉萍的两名女子信息。对此,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何惠光告诉记者,这批下乡知情中没有叫刘大平的,只有一个叫刘玉萍的,因为老人说的姓名可能是平时叫的小名,或者名字登记有出入,刘玉萍应该就是老人要找的刘大平。据档案记载,万爱荣当时家住万庄街;刘玉萍家住万祥街。

目前,有关人员正通过多种途径与两名当年的女知青进行联系。

(原标题:九旬老汉寻 40多年前俩知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