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

郭加林是《侯沧海商路笔记》中主人公侯沧海的表弟,是侯沧海在山南电科学院承包一食堂之时后厨的主力军。

郭加林曾经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穷,母亲经常去姨姨家挑表哥侯沧海穿过的衣服给他穿,他经常为此感到难堪。

他又是个胆小的孩子,侯沧海带他到旱冰场,把他推到旱冰场中间,吓得直哭。

成年之后,他南下广东学艺,手艺不错。还收了年纪比自己大的陈东做徒弟,算是个能人。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

对于表哥侯沧海的召唤,郭加林是抱着帮忙的态度去的,干一段时间,然后再瞅摸合适的工作挣大钱。

在厨房干久了,郭加林对厨房确实是熟门熟路,一是用多少人,心知肚明,二是怎么做好厨房,有自己的一套。一食堂承包初期,他也确实出过不少好主意,想过不少好办法。

郭加林也有不足,那就是,他毕竟是南派厨师,对于如何适应本地口味,没有感觉。不管是周水平,还是熊小琴,都看到了这一点,

郭加林和侯沧海只要是利益之争,假以时日,侯沧海肯定会把一食堂承包给他,可惜,郭加林和他老婆性急了些。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

1、有自尊心的孩子

郭加林妈妈道:“以前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我表姐经常支援我们家。小时候你大部分衣服都是穿沧海表哥的。现在世安厂效益不好,他们家开个伙食团也不容易,你要多使点劲。”

郭加林不耐烦地道:“妈,你别老提这件事,大家就是一起赚钱。”

提起这事郭加林就觉得屈辱,而且这种屈辱还很难说出口。在他印象中,小时候每年都要到世安厂去一趟,这一趟是快乐也是痛苦的,快乐在于到了世安厂就能吃上一顿美味红烧肉,还有厂里食堂的包子,痛苦在于妈妈总会在一大堆旧衣服里挑选自己能够穿的,还总是拉自己过来比划。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3)

郭加林和侯沧海是表兄弟,年龄差不多。侯沧海长得牛高马大,郭加林就可以捡小表兄的旧衣服穿。尽管那时郭加林只有十一二岁,仍然觉得妈妈兴致勃勃为自己挑旧衣服是让人极为难堪之事。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可以搞家庭副业,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再加上自尊心颇强的郭加林坚决抵制到侯家捡旧衣服,郭加林妈妈到表姐家的次数便少了。从十五六岁到现在,郭加林和侯沧海见面的次数就用十根手指都数得过来。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这就是对堂表关系最经典的总结。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4)

2、小时候胆子不大

他小时候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那时候长得很瘦弱,胆子也小,你带他到俱乐部滑冰,他都不敢下场。被你推下场后,他还吓得当场哭起来。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5)

3、有钻研精神,能理解人

郭加林斜躺在沙发上,吐出一个大烟圈,又吐了一个小烟圈,小烟圈速度要快一些,轻松地穿过了大烟圈。他又吐了一个更小的烟圈,又钻过了前面稍小的烟圈。

为了练习这个无聊的技术,郭加林花了大把夜晚休息的时间。在杜玉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郭加林却认为很是值得,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我也不可能是一个技术精熟的好厨师。”

郭加林陷入了思考,不停地向空中吐烟圈。

杜玉荣有点生气,道:“少抽两口要你命啊,没有看到儿子在你身边吗。”

郭加林将手伸到半空中,不让烟雾熏着儿子,问道:“侯沧海给我们多少钱?”

杜玉荣道:“我们两人加在一起还不到五千,如果不是可以回江州带儿子,我才不回来。”

郭加林道:“江州工资水平不高,侯沧海就是一个小干部,能给我们五千块钱工资,就很不错了。”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6)

4、帮忙只是暂时的

郭加林将脑袋上的白帽子取了下来,坐在后厨抽烟。从出道以来,他一直在南方工作,对故乡相当陌生。他之所以愿意从南方回到江州,主要原因是为了即将读书的儿子。他准备在伙食团过渡一段时间,适应了江州环境,再寻找更好的赚钱路子。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7)

5、只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和别人讲条件

郭加林道:“女人是头发长见识短,现在侯沧海没有见识到我的水平。我还没有帮他找到钱,没有任何贡献,凭什么别人要完全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明天就到江州,先把伙食团搞起来,再谈条件。”

郭小林见两个大人只顾谈论,不理睬自己,开始不耐烦,直叫奶奶。

郭加林妈妈闻言从里屋出来,道:“什么时间了,让娃儿睡觉。”她抱过郭小林朝里屋走,道:“什么时候到表哥那里去,他那边正缺人,你们都休息两天了,该去了。”

郭加林笑道:“难得回家看看老妈和儿子,你还要赶我走,明天我就去。”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8)

6、有真本事,才能拿住人,才能自信

年轻的老师傅郭加林出现在一食堂,让侯沧海感到了强大气场,他同时产生了一个疑惑:“陈东手艺不错,郭加林是其老师,看来有些货真价实的本事,为什么愿意到我这个伙食团?”

熊小梅是第一次见到郭加林,热情地打过招呼以后,道:“趁着现在还有空,把行李放到出租房。出租房就在学校围墙边上,是一个套房,床上用品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去看一下有什么缺的,好添置。郭老师来了,我就放心了。陈东摔伤手后,第一天是陈东在旁边指挥,侯沧海上灶操作。”

郭加林矜持地道:“幸好是伙食团,如果是餐馆,这样弄出来的菜会被骂惨的。”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9)

侯沧海道:“我们大家也不要客气,不要称呼什么老师、老板,大家直呼其名。走吧,我们到出租房。”

在前往出租房时,侯沧海脑海里就浮现起穿着自己旧衣服、个子矮小的表弟形象。记忆中的形象与拖着行李箱的郭加林很难重合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到城里打工,不仅改变了农村人的经济,也扩宽了他们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气质。气质变化极大的表弟主厨来了,侯沧海有隐约疑惑。他很快将疑惑放下,准备将后厨管理权力交给他。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0)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刀具、灶火很重要

郭加林忙完手中活,朝小厅走来。他的打扮和陈东几乎是一模一样,穿了一件紧身背心,耳朵上夹了一枝烟,唯一不同的是他头上戴了一顶白色厨师帽子,干净整洁。就是这顶帽子,让他与厨房其他人相比起显得鹤立鸡群。

“老表,有事给你说。”

“啥子事?”

郭加林也扯了一张板凳坐在过道,用鄙视语气道:“菜刀、菜板、生抽、老抽、大灶,都不好用,这些东西是以前留下来的?一点不专业,难怪这么好的条件都要亏本。”

侯沧海道:“有一部分是留下来的,一部分是新购置的。”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1)

郭加林道:“其他都能将就用,关键是大灶一点都不好烧,要多用很多煤炭。应该是大火的时候温温吞吞。大锅大灶,没有点火力怎么行。这个灶必须找人来重新砌过。”

陈东和煮饭师傅李大壮也曾经提过大灶问题,当时没有引起侯沧海的足够重视,此时郭加林再提此事,侯沧海重视起来,道:“现在城里多数烧天燃气,砌灶师傅不好找。”

郭加林道:“农村有烧大灶的,只要在农村找。我估计把灶重新砌过,每天至少节约五十斤煤炭。”

节约就是赚钱,侯沧海下定了决心,道:“那我就去找,尽快找过来。”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2)

8、挣钱第一,试用期很正常

杜玉荣脸色很不好看,将杜高武丢在大堂,跑到厨房,对郭加林气呼呼地道:“今天真把我气惨了。熊小梅前一段说缺白案,着急得不行。今天我把杜三叫了过来,她说有试用期,以前根本没有说试用期的事情。”

郭加林道:“老板用人有试用期,这很正常。”

杜玉荣怒道:“还不是因为侯金玉也叫来一个厨师,他们选择的余地多了,所以才有试用期。我给你说啊,如果我们也有试用期,就不做了,把摊子甩在这里。”

陈东正在灶间抽烟,听到杜玉荣发牢骚,赶紧离开厨房,回避了老板与师傅之间的有冲突。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3)

郭加林道:“有话回去说,别在这里乱讲。”

杜玉荣道:“马善被人欺,郭加林,我给你说清楚,我们辞掉在广州的工作过来帮忙,给我脸色看就搁不平,不公平也搁不平。”

郭加林发火了,道:“你这个傻婆娘,跑到这里乱说啥子。大家都是亲戚,出来就是打工赚钱,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才是老正经。”

杜玉荣愤愤不平地离开了厨房,走过小厅时,把头高高昂起。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4)

9、郭加林的炒菜水平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一天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完成,晚餐接近八点。郭加林特意显示了手艺,弄了四个菜,一大份莲白回锅肉,一个青椒肉丝,一个白豆瓣肉片汤,一个炒时蔬,前一阵子大家的伙食都是由墩子金勇自告奋勇炒的,油多、火大,大家觉得还行。今天尝了郭加林的小炒,大家才觉得金勇的水平真是烂,确实只是墩子水平。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5)

10、后厨管理经验丰富,不浪费食材

郭加林倒了半碗烧酒,有滋有味地喝着,这时他放下碗,道:“用不着用新鲜肉,反正还剩得有炒肉,把炒肉丝挑出来,放点酱炸一下就可以作梢子,味道很好。”

侯沧海和熊小梅都不是厨师,刚才布置都是照搬家里面的经验,听到郭加林的建议,便同意了。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6)

11、协助侯沧海熊小梅管理,功不可没

熊小梅又安排道:“明天大家都要早起,等到面发好了,一起帮着包包子。”

几个服务员都表示不会包。

每天需要的大量包子,如果服务员不起床帮忙,一个师傅根本来不及。侯沧海正要提出要求,郭加林声音严厉地呵斥道:“不会包就学,到厨师打工,不学技术都是憨包。”

几个服务员被训了一句,低着头,没有异议。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7)

12、经验挺丰富,可惜,没有和表哥多探讨

在服务打扫厨房卫生的时候,杜玉荣和郭加林坐在后厨闲聊。杜玉荣问道:“安钢管好多钱?”郭加林不停地摇头,道:“熊小梅和表哥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刚才那点活,给一百五十块钱就行了,顶了天给两百,他们给了五百。刚才我问钢管多少钱,表哥吱吱唔唔不肯说,我估计也被敲了敲竹杠。”

杜玉荣道:“伙食团大进大出,每天营业额虽然高,但是支出也多,熊小梅花钱大手大脚,心头没有数,估计利润不高。我到二食堂去看了看,他们连老板到员工也就七个人,我们比他们多六个,工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如果我们两个来包食堂,你要几个人?”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8)

“你小心点,别人听到还以为你有啥子想法。”郭加林道:“这种伙食团根本不能用洗碗工,用洗碗工完全外行,我来做食堂,先就砍掉三个服务员,砍一个白案和一个红案,不要煮饭师傅,不要采购员,增加一个墩子,整个食堂八个人顶了天。砍七个人,节约的工资全部都是利润。”

杜玉荣很轻视地道:“最搞不懂的是采购居然是请的人,这种大进大出,必须自己买,实在不能买,定点叫几个批发商送菜。他们请采购员是乱搞。干脆我们把厨房和小厅承包下来,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情,他们白白捡钱。”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19)

13、懂得轻重,禁止人们在后厨打闹

(1)金勇年龄小,出道早,胆子壮,根本不惧李大壮威胁,又叫道:“李大嘴。”李大壮想追过去踢金勇,结果金勇如灵活的耗子,在厨房转来转去,李大壮根本追不上。金勇在逃跑时,接连撞到放在地上的空菜盆,发出咣咣声音。

坐在后厨的郭加林楞起眉毛,道:“不准在厨房扯皮,滚出去。”

听到郭加林吼声,金勇不敢闹了,低眉顺眼就出去了。李大壮也被吼得有点尴尬,怏怏地离开了后厨。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0)

(2)夫妻来到了小厅,熊小梅道:“你看嘛,郭加林平时就在厨房一言九鼎,我根本驾驭不住他。”

“隔行如隔山,厨房里确实要讲规矩,这一次是郭加林做得对。”话虽然这样说,侯沧海对刚才那一嗓子还是在心里有些不愉快。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1)

14、有不少秘不传人的绝技

(1)被逼得两眼冒火之时,侯沧海灵光闪现,想起母亲表侄郭加林是厨师,长期在广东打工,听说手艺还不错。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2)

(2)今天中午小厅有两桌人吃饭。小厅营运这一段时间,有几道招牌菜得到了食客们认可,其中臭鳜鱼最受欢迎。臭鳜鱼是徽州菜代表之一,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在腌制臭鳜鱼时,郭加林全程保密,除了陈东可以帮忙,其他人都不能靠近。厨房的人只知道腌制臭鳜鱼用了木桶和河卵石,五天时间便腌成。更多技术细节都不得而知。此菜推出后,立刻成为小厅最大卖点,很多人都是冲着这道菜来小厅吃饭。

小厅生意渐渐好了起来,每天都有四五桌人吃饭,每天毛收入在一千多元到两千元之间。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3)

15、侯沧海的同学评价不太高:水平太高了不适用

碰了几杯酒,侯沧海问:“小厅的菜怎么样?”

周水平道:“你这个厨师是从哪里请来的,我感觉不太符合我们本地口味,菜里用糖重了些,辣椒和花椒放少了些。这有点象宾馆的味道,和我想象中的江湖菜不一样。在一食堂这种地方,最对的味道是江湖菜。”

侯沧海竖起了大拇指,道:“你的感觉是对的,主厨是我表弟,出道很早,一直在广东那边,最近才回来。他有几道招牌菜,比如臭鳜鱼和剁椒鱼头,都很受欢迎。只是今天没有料了,改天请你们品尝。”

周水平道:“我们本地人都是土鳖,还自认为我们的味道天下第一,不太愿意接受其他地方的味道。你要想把小厅开好,必须要恢复本地口味。”

侯沧海接受了这个建议。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4)

16、是个人精,看一眼就认出了熊小梅的姐姐

正在想着,郭加林看到熊小梅和她的姐姐。尽管熊小梅还没有做介绍,他便肯定地判断眼前之人是熊小梅姐姐,原因很简单,她们两姐妹长得太相似了。

熊小梅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大厨郭加林,“郭师傅和侯子是表兄弟,后厨这一块是他在负责。”

郭加林坐在板凳上未起身,打了个招呼,道:“熊姐好。”

“郭师傅辛苦了。”熊小琴眼光中隐隐有些审视,脸上带着礼节性笑容。

郭加林道:“熊姐晚上在这里吃饭吗?今天小厅没有人,安排在小厅,我弄几道拿手菜,今天有剁椒鱼头。”

“好,就吃剁椒鱼头,有臭鳜鱼最好。”

“只能吃一样啊,臭鳜鱼没有完全腌好。”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5)

17、远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本地的经

到了七点半时,服务员胡一红端着剁椒鱼头走了进来。

这份剁椒鱼头有红辣椒碎末,还有青辣椒碎末,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香。熊小琴尝了一筷子,道:“味道真不错,这个手艺放在伙食团可惜了。”

熊小梅道:“小厅对外营业,除了今天,小厅每天都有一两桌。”

熊小琴道:“你让郭老师炒一份回锅肉,我尝一尝。”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6)

等到胡一红将回锅肉端了过来,熊小琴认真品尝了几筷子,道:“剁椒鱼头非常霸道,但是回锅肉不太正宗。郭加林应该是在南方太久了,没有本地口味那么重,家常菜南方化,偏清淡。这个小厅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吃饭,口味都重,生意应该一般化。”

在学校附近有三十多家餐馆,家家生意都还不错。熊小梅和侯沧海多次去品尝,很多馆子的味道其实都不如郭加林的菜。但是,小厅生意最初好过一段时间,后来变得不愠不火,如今平均算下来每天就是一两桌。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7)

18、老江湖最大的本事是给人台阶下,化不利为有利

九点半,送走姐姐。熊小梅坐着出租车来到电科院,问了前窗情况后,来到后厨。郭加林抽着烟,指挥墩子金勇和姜小军将原材料搬到后厨。

熊小梅压抑着怒火,道:“郭师傅,昨天说好了由杜玉荣来守前窗。她没来,拿不到零钱,前窗和学生们吵了起来。”

郭加林淡淡地道:“杜玉荣生病了,在床上起不来。我都是重感冒,等把中午安排了,由陈东来炒,我要买药回家给杜玉荣。我们这是工伤,药钱还是要食堂报销吧。”

这一席话软中带硬,确实是老江湖所为。

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侯沧海商路笔记中曾经善良的郭加林)(28)

(说明:所有图片只起美化作用,与内容无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