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

恒山

北岳恒山,原本在河北曲阳,直到清代才改到山西大同。原因众说纷纭,但《道藏》明确记载,五岳帝位不是固定的,五百年一轮回。也就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有希望!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

北岳恒山,古称玄武山、崞【guō】山、高是山、玄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5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是我国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

恒山

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而金龙峡居其间,峡谷幽深,最窄处不过三丈。且由于其正好处在中原北部门户,所以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恒山志》载,西汉时方士昌容曾在浑源恒山修炼。而著名的三茅真君也曾在此修炼,至今这里还流传有关于三茅真君的传说。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

金龙峡谷

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此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之后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宰相崔浩信奉道教,拜当时著名道士寇谦之为师。加之太武帝灭佛运动,道教的北天师派在大同周围得到广泛传播,紧靠着的浑源自然也受到影响。

唐代道教兴盛,浑源恒山地区的道教庙宇林立。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曾带领徒弟,在此修练。

辽、金、元时期,恒山一带多有战乱。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

金龙峡谷

明代时,浑源恒山道教得到巨大发展。现在山上的建筑还多是明代所建。

清代这里的道教就逐渐式微了,但由于将北岳的祭祀地点由河北曲阳改到这里,所以恒山的香火依然非常旺盛。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

来到恒山后,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刻着“恒山”二字的石碑了。落款是“启功”,就是近代书画大家爱新觉罗·启功,“溥、毓、恒、启”,“启”字辈的。

左上角是五岳真形图中,代表恒山的图形。但其实这个图形对应的是河北曲阳的古北岳,即大茂山。跟浑源县的恒山没什么关系。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

由于恒山的庙宇大多集中在半山腰,山顶没什么建筑,风景也一般。所以通常游客选择的游览路线是:先坐索道,去到半山腰。之后一边下山,一边游览,会非常惬意。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8)

路线

但是我不能这么走,因为文章不能这么写。哪有一上来就开大的,得有个循序渐进才行。所以我选择的路线是:从山脚下开始,先坐摆渡车到达真武庙,然后沿山路一路攀登,到达马神殿。之后游览白虚观、接官厅、苦甜井,之后绕道元灵宫、玉皇阁,不上山,转到九天宫后,做索道回到山下。

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上到恒山山顶,但是我们可以上技术。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9)

三元宫

明末顾炎武在《北岳辨》中说到:“古之帝王,望于山川,不登其巅也,望而祭之。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觐【jìn】诸侯,考正风俗,是亦必于大山之阳,平易广衍之地,而不在险远旷绝之区也,明甚。”

也就是说,古代帝王来祭祀时,是在山脚下进行的。比如,在泰山脚下,就有一座专门祭祀泰山神的庙宇,叫做岱庙。

但也许是浑源恒山的历史比较短,或者我没有看到。总之在恒山脚下,并没有祭祀真武大帝的庙宇。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0)

牌楼

面前这座叫做三元宫,听着似乎跟两元店是一家的。当然不是啦,在道教,三元也叫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台阶上,是一个明清样式的牌楼。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1)

山门

牌楼后面,是三元宫的山门。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门洞的券脸以及底部的金刚座设计,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北京地区,非常常见。

三元宫始建于大明弘治二年,1958年,因修建恒山水库而被淹没。目前我们看到的建筑,是近代参照民国二十一年的北岳全图碑刻,以及1921年,美国旅行家盖洛游历恒山时,所拍摄的恒山三元宫照片和1954年晋察冀军区随军记者吴琼所摄内容照片等历史资料,按原样复原的。201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2)

灵官殿

再往后,就到了灵官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3)

王灵官

内部供奉道教第一灵官——王灵官,特点是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脚踏风火轮,左执金印,右举金鞭,形象极其威猛。作用有点类似于佛教的韦陀天,也就是在弥勒背后的男人。

因而,道教的灵官殿也就类似于佛教的天王殿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4)

马灵耀、关云长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5)

赵公明、温琼

佛教天王殿内,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而道教灵官殿两侧供奉的是马、关、温、赵四大护法元帅。即马灵耀、关云长、赵公明和温琼四位元帅。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6)

再往后是第二进的院子了。

三元宫目前占地9.6万平方米,也是这里偏僻,土地便宜啊。

后方三级台上的建筑,就是主殿三元殿了。我就说它跟两元店是一家吧。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7)

院子右侧是上山的入口,从这里出去可以做摆渡车直达8公里外的真武殿。当然,你也可以徒步,但是这8公里基本没什么建筑和风景,就是纯走路。个人建议还是做摆渡车划算,我也是这么选择的。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8)

说实话,相比于如此大尺度的三级台,以及两侧巨大的角楼,三元殿的体量就有点不够看了。

如果它能再大个1~2倍,就很合适了。

也许是礼制的原因,导致其无法修的太大吧。

通常如果大殿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把台阶修少一点,这样也可以。但是这里的台阶必须这么多,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恒山”定义的问题了。

狭义上来讲,恒山指的就是山西大同浑源县城以南5公里左右的的天峰岭,海拔2016.8米;但广义上的恒山,那可就大了去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19)

广义恒山

广义上的恒山是一大片山脉,恒山山脉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它东西绵延300多公里,南北宽80多公里,其间山峰据传有108座。

而这里的103级台阶就代表了这些山峰。

至于为什么少了五座山峰呢?五座山?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五座山,五台山!是的,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恒山山脉中最好的五座山被佛教占据了,所以这里的台阶只能修103级。这也是恒山道教的一大耻辱,各位来旅游的时候,尽量不要傻呵呵的去问道士这个问题。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0)

各位应该也看出来了,台阶上写的是《道德经》以及注释。怎么说呢,有点惋惜啊,道教式微不是没有原因的。

注意看,这里用的还是传世版本,而没有更新成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

可能有人会说,这也无伤大雅吧。

但是这里是道教体系中及其重要的五岳之一啊,这里都这么不在乎,其他地方还能有多在乎呢?

君不见,昔年佛法混乱,莫衷一是。唐玄奘为求真解,远去西天,跋涉万余里,九死一生,终得正果。

如今最接近原版的《道德经》都摆到面前这么久了,这帮道士还是抱着传世版本不放。

修道,修道,为的是白日飞升,羽化成仙,还是守着个破庙,收香火钱?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1)

三元殿

三元殿,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上铺黄色琉璃瓦。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2)

天官、地官、水官

内部供奉天官、地官、水官。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3)

三清殿

再往后是三清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4)

三清

内部供奉三清,即中间为玉清原始天尊,其左手边为上清灵宝天尊,右手边为太清道德天尊。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5)

右侧塑像

两侧身旁塑像猜测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四位天师。

再之后,就坐摆渡车上山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6)

真武庙

下车后,第一站是真武庙。真武庙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建筑早已毁坏,目前看到的真武庙是200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台阶上也是一个四柱三间的牌楼,上写“真武庙”三字。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北岳大帝等,在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湖北的武当山是其道场。

据《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记载,真武帝君原来是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远。长大后为人勇猛,一心修炼,不愿继承王位,发誓要除尽天下邪魔。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后入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帝敕令其镇北方,统摄玄武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之”。

至于为什么原本的“玄武大帝”,要改成“真武大帝”,一说为避宋真宗(玄休、玄侃)的讳;一说为避赵宋“圣祖”赵玄朗的讳。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7)

山门

再往过,就是山门殿了。

是一个二层的阁楼建筑,上铺黄瓦,绿剪边。

门前对联写:移来福地在千界,借得恒宗九重天。

是改的武当山的对联,原对联为:移来福地在千界,借得武当一统天。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8)

山门殿也做灵官殿,二楼是王灵官。

山门内部左侧为财神爷赵公明,右侧为泰山奶奶碧霞元君。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29)

过殿

进入第一进院子后,前方为一个过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内部供奉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在佛教寺庙中也有供奉,属于是佛道二教的趋同演化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0)

正殿

再往后,就是正殿了。

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铺黄色琉璃瓦,檐下匾额写“玄武大帝”四字。

门前对联为:握乾坤司坎位昭昭灵应九霄,辅天地掌水衡赫赫恩波六合。

上联说的“司坎位”,是因为依据后天八卦,北方为坎位。而坎代表水,所以下联才说“掌水衡”。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1)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塑像通常为披发跣足,身着玄袍,金甲玉带,足踏龟蛇,仗剑怒目,顶罩有圆光,形象十分威猛。

出了真武庙,就需要徒步上山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2)

恒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原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200号文件批复成立的41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1982年批准成为全国首批44个风 景名胜之一;200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入选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

公园地处恒山山系,属暖温带落叶林区的太行山山脉亚区,北与蒙新高原相邻,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6.2℃,历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2696.7h,平均无霜期为132天,年降水量为400mm以下 ,年均风速2.6m/秒。

园内有地文、水文、人文、生物、天象多种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类型分类,可归纳为森林,珍奇植物,动物,断层,温泉,化石,黄土侵蚀,山岳,水体,水蚀,雨、雪观象,历史遗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特色产品等16个景观类型。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3)

虎风口

虎风口,又称“虎口悬松”,相传张果老在此修行时,曾将毛驴系到树上。一日,狂风大作,白虎来袭,毛驴与其斗法时,将一棵松树连根拔起,悬于地面。所以,此地名为虎风口。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4)

果老岭

果老岭,据说张果老在此修行时,一天风雨大作,毛驴蹄子陷在泥里,张果老在驴背上赶紧伸手撑住,才没有摔下去。于是就留下了一串驴蹄印和人掌印,称为“果老仙踪”,山岭也因此得名。

不过果老仙踪不在这,在更往山上一些的地方。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5)

鳄鱼石

鳄鱼石,相传上古此处为大泽,有鳄鱼伤人。真武大帝化身乌龙将其斩杀,鳄鱼死后身躯化为石头。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6)

本地地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附近,这条线既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再加上恒山地势险要,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大同市相关专家统计,光是在此带兵打仗的皇帝就多达十三位,名将更是不胜枚举,汉时有卫青、霍去病,唐时有尉迟恭、薛仁贵;宋辽时期,这里是前线,至今杨家将的故事在此地还广为流传。

再往前,终于有看到建筑了,这里也到半山腰了。

希望各位多多点赞、评论、转发。这个对小编真的很重要,也可以鼓励我做出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啊!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7)

牌楼

前方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牌楼,上写“人天北柱”。

因为牌楼本身就不高,所以其实放这几个灯笼有点挡道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8)

马神庙

之后是马神庙,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上铺黄瓦,琉璃聚锦。

在古代,尤其是明代,大同是戍边的军镇,马匹对其非常重要。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39)

白虚观

之后左侧为白虚观,大门为垂花门样式。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0)

院内正殿面阔三间,两侧还有配殿。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1)

大殿内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两侧为十殿阎罗,判官崔府君和钟馗,以及牛头马面。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2)

接官厅

再往过,为接官厅,也叫白云堂。是历代官员登山食宿的场所。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3)

苦甜井

旁边是苦甜井,在一个四角攒尖顶的亭子里。亭内有两口井,相距不到三尺,一口井苦涩难咽,一口井甘甜可口。唐玄宗游览时,特赐名“龙泉观”。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4)

苦甜井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5)

苦甜井

只是目前,一口井已经干了,另一口井锁上了。你说在这每天限量卖井水,多好呀,干嘛要锁上。也可能锁上的这口井是难喝的那口。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6)

《重修恒山岳庙记》石碑

再往过是一块立于大明洪武十三年的《重修恒山岳庙记》石碑,之所以这块碑这么重要,一方面是因其年代久远,另一方面,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浑源恒山正式展开了争夺“恒山”冠名权的斗争。这个我们最后会讲到。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7)

旁边是之后明代官员为争夺恒山冠名权,而不断立的碑。

虽然明代官员从明初就一直努力为浑源恒山争夺北岳祭祀机会,但直到明代末年,即便士人群体已经普遍接受了浑源恒山才是真正的恒山这一概念,但大明皇帝们依然对此兴趣不大。反而是清代刚入关不久,顺治十七年,就同意了官员的请求,将北岳祭祀从河北曲阳的恒山,改到浑源的恒山。

这就涉及到明清两代皇帝的一个重要区别了。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8)

虽然经常合称两个朝代,因为他们无论在政治体制,还是艺术技艺上,都有很大的连续性和相似性。

但是二者的统治基础是不一样的。

首先,大明老朱家的这帮皇帝,虽然个顶个的奇葩,个顶个的会来事,但是自始至终,老朱家的男人们从未怀疑过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也从未有人敢质疑过。

为什么?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49)

史学家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中提出:“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

朱元璋不像他的历代同行那样,或多或少曾受到过前朝的恩惠。朱元璋是最底层的穷苦农民出生,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家乡爆发旱灾,由于朝廷赈灾不利,致使次年春天发生蝗灾和瘟疫。不到半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最后剩下的朱元璋和二哥,也都各自逃命去了。

因而,朱元璋不欠元朝政府任何东西,相反,他对元朝政府是有刻骨铭心仇恨的。再加上他的身份是元朝四个等级中,最低等级的“南人”,因而也只有他能喊出“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的口号。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0)

明军进攻路线

而明军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更是收复了从五代开始,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1)

燕云十六州

这致使老朱家的皇帝对自己的统治合法性都非常自信,一方面体现在,燕云十六州割让四百多年,那里人民的风俗习惯早已与南方汉人风马牛不相及了,但是朱元璋还是将他们都视作汉人。如果没有对自己统治的强大自信,怎么可能接受这帮四百多年前的同胞。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2)

明代皇帝的谥号

另一方面,就是明代皇帝的谥号了。老朱家所有皇帝的谥号第四个字都是“道”,朱元璋为开天行道,建文帝是嗣天章道,朱棣是启天弘道,等等。他们一致都认为自己推翻元朝,恢复中华,统治万民是顺应天道、无可质疑的事情。

但清代皇帝并不是这样。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3)

寝宫

再往过是寝宫,原为旧北岳庙,大明弘治十四年(1502年),扩建北岳庙,这里改为寝宫。目前不开门。

清代皇帝是从关外进来的,因而他们自始至终都对自己的统治合法性非常不自信。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断的搞文字狱,不断的搞愚民政策,不断的毁掉不利于他们的历史典籍,等等。

而最能代表其不自信的,就是对话语权的掌控了。历朝历代,对皇帝统治合法性的解释权都是掌握在士人阶层手里的,每个时代士人阶层都会推举出一、两位大儒作为道学领袖,去评判皇帝的统治。

尤其到了明代,这帮人成天给皇帝找各种不痛快。皇帝如果妥协了,那他们就再接再厉;皇帝如果发火了,那他们巴不得以死明志,然后名传青史。到最后逼得万历皇帝直接摆烂,躲在深宫,不理朝政近三十年。

但到了清代,皇帝就是道学领袖,皇帝就是掌握最终解释权的那个人。因而皇权的合法性不容任何质疑,士人也不能质疑。

看出区别了吧,明代皇帝完全不怕质疑,也认为这无可置疑;而清代皇帝是不容置疑,也不能质疑。一个是极度自信,一个是极度不自信。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4)

白云洞

白云洞,据说每到天阴的时候,如果洞中有白雾徐徐而出,则必有大雨。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5)

紫芝峪

紫芝峪,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皇帝曾派人来此采摘灵芝。这件事对于曲阳恒山是个巨大的打击,我们在视频最后会详细讲到。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6)

崇灵门

再往前就是元灵宫建筑群了,始建于大明弘治十四年(1502年)。

最先看到的是山门殿,崇灵门。

大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柱网分布为分心斗底槽。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7)

103级台阶

再往后,两侧是青龙、白虎殿。面前的台阶有103级,是的,山下的三元宫就是仿这里的。我们之前也说了,这103级台阶代表了恒山103座山峰。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8)

贞元殿

上去之后,是贞元殿,也叫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59)

贞元殿

殿内设9尊塑像,正中设神龛,内供“北岳安天玄圣大帝”像。两侧稍前有文臣4尊、卫士4尊,是北岳大帝的“侍从”。

根据《道藏》记载,五岳的帝位不是固定的,五百年一轮回。也就是说,视频前的各位都有机会。

我言尽于此,大家各凭本事吧。总之,苟富贵,勿相忘。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0)

恒山水库

大殿两侧是钟鼓楼。

从这里望过去,那是恒山水库。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1)

寝宫

那里是之前关门的寝宫。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2)

万木阴森

再往前,石壁上经粉丝朋友辨认,为“万木阴森万木”,即无论从左读,还是从右读,都可读作“万木阴森”。

但如果你非要横着读,那我也没办法。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3)

垂花门

再往过,又是一个垂花门。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4)

会仙府

门后左侧是会仙府。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黄剪边。内部供奉福禄寿三星,以及上、中、下八洞神仙。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5)

玉皇阁

再往过的二层阁楼建筑是玉皇阁。内部供奉“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俗称玉帝老儿。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6)

玉皇阁

只是内部并没有玉帝塑像,只有一尊北斗魁星的残像和一尊道士像。可能玉帝像在二楼,也可能塑像早已不知所踪。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7)

御碑亭

旁边八角攒尖顶的亭子,为御碑亭。内部为康熙皇帝为恒山题写的“化垂悠久”题刻。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8)

山顶

由于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我当时是报了个旅游团来的。人家都是坐缆车上山后,优哉游哉下山。而我是爬山上来,所以时间比较紧。再加上山顶确实也没什么看头,所以就没有往上走了。

不过,大家可以看个航拍。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69)

斗姆阁

去下山索道的路上,会经过斗姆阁,是新建的。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0)

九天宫

九天宫,内供九天玄女和碧霞元君,不过也在修缮。

再往后,我就坐索道下山了。

浑源恒山由于历史比较短,所以人文景点比较少,跟其他四岳没法比。

最后,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历史上著名的“真假恒山”之争吧。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1)

目前的五岳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最先出现的是“四岳”这个概念。

《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

这里只提到了“四岳”,而且只有“东岳”明确指的是“岱宗”,即泰山。其他三岳只是讲了一个地理概念,并没有具体指代是哪一座山峰。

而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jié】刚先生,更是直接否定了舜巡守四岳的说法,认为这是汉儒编造出来的。

但即便是真的,这也只是代表了先民对于天下大一统概念的模糊向往,当时四岳更多的是一个方位概念。

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汉武帝时期最早创立了五岳制度。汉宣帝时颁诏明确:以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陕西华山为西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河北曲阳的恒山为北岳。

自此之后,一千多年,一直到明初,河北曲阳的恒山都是无可争议的恒山祭祀场所,从未有人质疑过这一点。

但是危机也在逐渐酝酿。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2)

首先是第一点,概念理不清。

我们之前介绍过,广义上来讲,恒山是一大片山脉的总称,本身就带有模糊概念。所以理论上来讲,这片山脉中的任何一座山,都可以被称为恒山,自然也就包括今天浑源县的恒山了。

也正因此,给了浑源恒山取而代之的原始理论基础。

毕竟大家都姓“恒”,谁当这个老大不都可以嘛。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3)

其次是第二点,自身出问题。

由于“五岳 ”概念形成的时间距今十分久远,起初所指北岳恒 山主峰,是位于曲阳西北与山西邻近的大茂山。但是由于大茂山地处丛山之中,古代交通又不便利,因而唐、宋以前历代的祭祀活动都只在曲阳北岳庙进行,而并不真正登临大茂山。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历代对北岳恒山的祭祀就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后世对大茂山所在何处,也就变得越来越模糊。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4)

大茂山

再加上大茂山不仅远离繁华城镇和交通要道,也不是物产丰饶之地,又非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使得历代官家以及民间,无论是对其神祉意义的利用,还是游赏价值的开发都很欠缺。

到宋代时,人们已经只知道有大茂山这个名称,而不知其所指了。

曲阳北岳庙中的《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碑铭》就说:“天下之岳五,独有北岳名不著”

直到近几十年来,才有人论断说,大茂山即今阜平县城东北的神仙山。

而危机也正是从含糊不清的宋代开始的。

这就是第三点,对手太强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曲阳恒山的祭祀绵延一千多年,尤其是在汉唐时期,都在这里祭祀。作为极度“崇古”的古人来说,要改变这种一千多年的祭祀习惯,而且这还涉及到“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如果没有足够到有压倒性的理由,古人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但是,事在人为!

风,起于青萍之末。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5)

五代至北宋时期,浑源县一带受到的战争影响较小,因而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寺院和道观,由于这里也属于恒山山脉,因而很多寺庙会自称“北岳庙”、“真武观”等。

后来,由于曲阳恒山受战火影响,很多道士、僧人逃到了浑源恒山附近,这些人通常会自称是:恒山某某寺、观的。

久而久之,浑源当地的道士、僧人就创造出了一个新名词,“古恒山”,即表示说这里是古早的恒山所在处。

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并不认可这种说法,金元时期,曲阳恒山的地望以及作为国家祭祀大典中北岳的地位是确定无疑的。

明代开始,事情出现了改变。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6)

《重修恒山岳庙记》

大明洪武十二年至十三年(1379~1380年)。大同地区雨雪失调,形成灾害。时任山西行都指挥使和司都指挥使的周立、王约认为恒山在其治内,虽然其国家祭祀在他地,但是自己仍有祭祀求雨的职责。于是带领僚属到浑源恒山的北岳祠求雨,还重修了北岳祠,请当时的浑源州知州郑允先撰写了《重修恒山岳庙记》。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7)

《重修恒山岳庙记》

这一活动,对于浑源当地民众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对当地流传的浑源恒山信仰的巨大暗示和鼓舞。

同时二人的举动,也侧面说明,受百余年来民间传言的影响,当地官员已开始接受恒山在浑源县内的说法。

而当地僧人、道士也不负众望,又编造出了新的故事。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8)

金元时期,或者更早一点,当时曲阳曾有过天降陨石的现象。曲阳当地人附会说,石头是从曲阳恒山,也就是大茂山飞到北岳庙的。

当这一传说流传到浑源一代后,被改编为,石头是从浑源恒山飞过去的。这也成为了浑源恒山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

之后,浑源恒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明景泰年间所修的《寰宇通志》都受其影响:

“恒山,在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 ……唐贞观间,忽有飞石坠于县之西,因建祠焉。自是皆于祠望而祭之。盖祀典五岳之一”

之后大明天顺年间的《明一统志》,也收录了这一说法。这也为后来的浑源恒山提供了又一理论基础。

同时,景泰年间还称浑源恒山为“古北岳”,为浑源恒山寻找依据,声称其山之南即为曲阳之境。到了天顺年间,就已经不装了,《明一统志》直接称呼浑源恒山为“北岳”。

到了大明成化元年 (1465年),杨信担任大同总兵,据记载,其有事辄祷于北岳。

之后于成化四年至五年(1468~1469年)间,杨信命令浑源知州关宗重修了北岳庙。关宗在完成重修岳庙的工作后 ,“走书京师”,请求侍读学士刘翊【yì】撰写了《重修恒山北岳庙记》,为此事扩大影响。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79)

大同

成化六年(1470年),蒙古大举犯边。在出征之前,大同总兵杨信去祭祀浑源恒山,最终大胜蒙古军队,取得胡柴沟大捷。

至此,浑源恒山说不仅得到了大同地方军事力量的强力支持,还进入了上层视野,编进了《明一统志》。

于是,弘治六年 (1493年)七月,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请求改祀 北岳于浑源。它引用《周礼》没有明确指出恒山地望的经文,并刻意回避了汉唐以来明确指出恒山在曲阳的史料典籍;而引用《明一统志》,提出宋代之所以在曲阳祭祀恒山,是由于丢掉了燕云十六州,无法在浑源祭祀导致的。

礼部尚书耿裕打算照马文升的办,但是被礼部侍郎倪岳阻止。毕竟这漏洞太大了,很难说服熟读经史子集的古人。

到了弘治七年 (1494年),浑源地方人士又整出了新活。

首先是完善了关于飞石的传说。之前只是编造说石头是从浑源恒山飞到曲阳的,这次又进一步完善了这种说法。

此时的《浑源州志》记载:

恒山在南二十里,乃古北岳也。上有岳庙乃陶唐氏所建。至舜时,十有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驾诣大茂山谷。值大雪,岩壑冱【hù】寒,驾不能进,而遥祀之。忽岳庙之右,飞一石,坠帝前,因名曰“安王石”。乃建庙于大茂山。又五载,复巡狩,其石飞于曲阳,复建庙于曲阳。

也就是说,当年舜帝本来是要来浑源的,但由于天寒路远,所以才选择在大茂山进行祭祀,而飞石就是证明。

与此同时,浑源知州董锡又整出了一个大活。

他让人去曲阳本地,专门测量了一遍当地飞石的尺寸,之后在浑源恒山上找到了一个尺寸符合的洞窟,于是认定曲阳的飞石就是从这口洞窟飞走的。之后请来大同知府闾钲,在石窟前题字,并为此事写了《飞石窟记》。

事情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弘治十四年 (1501年),宣、大两镇的战马发生瘟疫,引起朝廷极大重视。除了不断向宣、大两镇补充马匹外,“兵部以宣大二边马灾未息,请遣巡抚大同都御史刘宇祭北岳北镇之神,从之”。

于是刘宇和太监陆訚【yín】、都督庄鉴“相与竭诚祷于庙下,即获响应。逾年仓厩【jiù】既盈,战守有备,军令大行,边警宁息”

之后随着飞石传说越来越盛行,以至于反向影响到了曲阳。嘉靖初年,曲阳当地在自家的北岳庙内专门建了一座“飞石殿”。

到嘉靖十六年(1537年),曲阳当地士绅在重修北岳庙的碑文中称:“恒岳本建于云浑,奇灵后著于曲阳……两地并辉,厥初有自。”

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碑是在保定巡抚刘夔重修了曲阳北岳庙后,由真定府知府宋宜立碑,吏部尚书许赞撰写碑文,兵部尚书张瓒书写碑文,户部尚书王尧篆额。

这说明此时,无论是曲阳本地官员,还是中央六部首脑,都已经接受了浑源恒山的说法。

于是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户部左给事中陈棐【fěi】上疏要求改祀北岳于浑源,但继续被驳回。

时任曲阳县知县的周寅认为陈的说法“亦正论也”,此时的他,虽身为曲阳知县,但是连他都已经不知道曲阳的恒山在哪了。

朝堂神仙打架,只是苦了曲阳当地的百姓。

曲阳本地民众“恐遂毁兹庙,而无所祷焉”,百姓害怕北岳庙改迁后,自己无处进香,从此不再受到神灵庇佑,但却又无能为力。并且当时可能存在豪强侵占庙地的倾向。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皇帝下令到各地名山采取灵芝进贡。根据时任大同府通判宋茝【chǎi】在《采取玄芝记》中的记载,“真定守臣求于曲阳县恒山不获,乃上言古北岳在山西大同府浑源州,有虞舜巡狩遗迹在焉。请下彼处求之”。结果还真在浑源恒山采得了“真芝十二本 ……是后岁岁取芝”。

万历十四年 (1586年),“上以天旱,遣官祭南郊、北郊神祗坛,且行令河南等处巡抚祭其境内岳神”。大同巡抚胡来贡乘此机会再次要求改祀北岳于浑源州,但被礼部尚书沈鲤引经据典驳回。

但此时浑源恒山说已经在士人群体中占据压倒性地位。

天启七年(1627年),远在南方的徐霞客在写给好友的信中感叹“予所憾者浑源之北岳,桂林之千笋,未曾置足焉”。

但就在六年后,即崇祯六年(1633年)秋,“墨颧【quán】雪齿,身长六尺,形似枯木”的徐霞客,还是来到了这里,他游历北岳后,写下《游恒山日记》,盛赞这里“伊阙双峰, 武彝九曲, 俱不足以拟之也”。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80)

徐霞客的路线

从徐霞客的路线来看,他其实路过了曲阳恒山,但是并没有去游览。看得出,明末士人阶层已经基本抛弃的曲阳恒山的说法。

之后天下大乱。

清顺治十七年 (1660年 )二月,刑部都给事中粘【nián】本盛上疏要求改祀北岳于浑源。礼部不置可否,一方面,礼部“查汉唐以来,皆祀北岳于曲阳”,但仍说明“应敕晋抚察浑源州有无北岳祠迹,再行酌议。”

七月,“礼部奏言北岳祀典,已经晋抚查明原在浑源州,应如科 臣所请,嗣后停曲阳之祀,移祀浑源州。从之”

北岳恒山与河北恒山(晋冀五百年的争夺)(81)

至此,这个横跨五百余年,一开始只是流传于乡野僧道的牵强附会,经历金、元、明、清四代的不断加工、演绎,终于在清顺治十七年,彻底变为现实。

从此,浑源恒山成为真正的恒山,而曲阳的恒山却被称为“古恒山”。讽刺的是,“古恒山”一开始是浑源当地僧人、道士为浑源恒山起的名字。

改祀后,曲阳北岳庙废而不用。但是曲阳地方官员坚持修葺北岳庙,从康熙到光绪,修葺不断。他们在重修碑记及相关地方文献中,继续表达了对昔日辉煌的留恋及本地对国家祀典地位的坚持与期盼。

只可惜清末石破天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再也回不去了。

好了,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如果之后有机会,我会去到曲阳的恒山,再做一期内容。

这里也诚挚的欢迎大家来恒山,来大同玩。这里城市整洁,历史悠久,交通还非常方便。这里有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有著名的辽代古寺,有完整的明代城墙。有文庙,有武庙,有清真寺,有吕祖庙,也有富丽堂皇的王爷府和九龙壁。

当然,大同的刀削面也是远近闻名。

别忘了,大同还有火山哦,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离市区也很近。

同时大同市下辖的还有悬空寺和北岳恒山。

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好了,记得点赞、评论、转发!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内容,也对各地的风景名胜感兴趣,也想将来出去玩的时候有的吹,那就赶紧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