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树构造方法图解(科普探秘树的这一面)

交汇点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树木是地球的“绿肺”,汇成人们生活的“绿色健康带”我们与之共同生活,却对它知之甚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与林业专家一起,为你科普一些关于树的“冷知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观景树构造方法图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观景树构造方法图解(科普探秘树的这一面)

观景树构造方法图解

交汇点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树木是地球的“绿肺”,汇成人们生活的“绿色健康带”。我们与之共同生活,却对它知之甚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与林业专家一起,为你科普一些关于树的“冷知识”。

树的身高看“土壤水”

人长高得多补钙,而关于影响树木生长高度的因素,科学界曾经有过争论。据了解,现在学界达成的共识是:树高是由能够支持它生长的环境中的水分决定的。

“树的水分运输是树木生理生态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葛之葳介绍,运输环中有一部分水是自上而下流动的,把树叶光合作用的产物输送到树身各个部分去。另一部分水分则是自下而上,将根系里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带到叶子上。这部分自下而上的运输过程是因为树叶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蒸腾作用。树叶通过气孔将水蒸气蒸发,树叶里的水就存在着较低的“水势”,可以简单理解为较低的“水压”。这样水就会由“水压”较高的根部, 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流向”叶片,也就把树根底下的水“抽”上来了。至于水到底能“抽”到多高?葛之葳介绍,这一方面取决于叶子本身的蒸腾作用,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壤里究竟有多少可利用水。

树也会得“流感”

树木和人一样,也会得病。南京林业大学伊贤贵博士介绍,像蔷薇科的桃树、李树,尤其是樱花,它们会有一种叫根瘤病的传染病,这种病随着土壤的转移而转移。“这些菌类会从根部开始,随着包裹物、水分等在土壤里面继续延伸,相当于树木的流感。”与人类的流感不同,树木的病症主要就是细菌引起的,而非病毒。

南京市浦口区林业站副站长胡新苗和记者分享了一个现象,在他们片区里,一颗树木坏死了,周边的植物也会生长不好,“有些病害会传染给别的植物。我区的梨桧柏锈病,白粉病等就是树与树之间,不同品种之间传染的病害。”

水肥跟不上,树木会营养不良,更甚者会被饿死,营养过剩也会徒长……伊贤贵博士表示,除了通过消杀、控制的方法处理病害,为树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水分,清新的空气……树木的“身体条件”增强了,免疫力自然提升,细菌便无处侵扰。

“固碳”独“木”难支

“双碳”背景下,我们正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迈进,毋容置疑,树能起到“固碳”作用,但是“固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树来发挥作用。全生态系统固碳一般包括地上生物质碳库、地下生物质碳库、枯立木、凋落物、土壤等五大碳库。即便是一个枯死的树木、一片凋零的树叶都有固碳作用。“土壤有机碳库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约为植物碳库的3倍,大气碳库的2倍。因此,一片树林整体碳储量而言,土壤碳库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却经常被忽视。” 葛之葳说。

在传统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人们总希望树能长得又粗又直,便除掉周围的灌木和草本,但很少有人反思过,这种“漂亮”牺牲了什么。“在去除草和灌木或翻耕土地种植人工林的过程中,会导致土壤里原本比较稳定的有机碳被释放出来。”葛之葳的团队曾经做过一次测算,一片使用传统大面积整地方法种植的杨树林,它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到第11年还是负值,而杨树用材林一般砍伐年份不会超过16年,可想而知,这样的种树方式,从固碳角度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葛之葳认为,社会要树立科学造林、营林理念,转化思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权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与生态效益,综合性、多维度进行生态管理。

“一枝一叶”皆有价值

在生态系统里,小到杂草、枯木也有自己的作用。杂草灌木和已经凋落的树叶一般被统称为地被物,他们就如同一床被子盖在土壤表层减少水土流失。葛之葳告诉记者,有没有地被物,每当下雨时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能相差高达90%。

伊贤贵建议,在城市园林当中,可以在适当区域保留自然生长的草本。它们可以能为环境发挥生态功效,比如减少蒸腾,增加生物多样性。这些植物也有利于土壤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很好的生存环境。

葛之葳介绍,森林中的地被植物还有重要的固定养分功能。这也是著名的“春坝”假说:温带阔叶林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森林荫蔽下,杂草很难生存。但在秋天叶子掉光之后,春天发芽之前,地被植物会先于树木迅速恢复生长,这些地被植物会把土壤里的养分固持住,免于因雨水或雪水的淋溶而损失。等到夏天树叶长出来,枝叶繁茂再次郁闭,导致部分地被植物因缺少光照死掉,养分就被归还给土壤,树木因此受益。

“树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胡新苗介绍,每种树都有自己的“小脾气”,有的树喜欢太阳多,就会尽量向上生长,枝条会尽量向外伸展接受阳光的照射,像香樟,杨树;有的喜欢太阳少点,就躲在大树下,像八角金盘、蕨类;有的喜欢水少点,就会长在地势高点的地方,像松树。有的喜欢水多点,就会长在地势低点的地方,像水杉……专家呼吁,广大市民可以多多了解有关知识,积极栽花植树,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子杰 蒋明睿

实习生 王子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