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

导语:上一篇我们分析了《山海经·西四经》中的地貌和山系,发现陕北高原曾是宜居之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肇基地之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中的扩展链接查看。本文将分析大禹治水的范围和源头,并在后边的系列文章中,系统地解读《山海经》,欢迎关注。

近期多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作为拦截洪水的重要卡口三峡大坝,水位一度超过防洪限制水位15米,巨大的水量给防洪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超警时间已超过20天,各地险情不断出现。

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抗洪尚且如此吃力,作为开凿三门峡第一人的四千多年前的大禹,同样面对滔天的大洪水,又是怎么扛住的呢?通过复盘大禹治水的源头和范围,让人不禁由衷感叹:现在的洪水不过是小儿科,中华治水,我看行!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

绍兴会稽山大禹像

漫长的温暖期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画出《西山经》全图: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2)

可以看到,《西山经》记录了包括渭河平原、陕北高原、河西走廊、河湟谷地在内的广大区域。这一带,不仅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是大禹龙兴之地。

《史记·六国年表》:"故禹兴於西羌。"

但是,自周幽王被犬戎击杀之后,中原就失去了对西部的控制。并且,由于秦始皇焚书的影响,造成先秦史料缺失,使得人们普遍认为在汉朝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之前,这一带属异族之地。实际上,这片区域曾是西王母以及伏羲之后、黄帝的亲戚白帝的领地。详细内容请参阅古昆仑山、西王母在哪里?原来早已成为旅游景点,被我们熟视无睹 、中华文明起源:上古观星授时,诞生了黄帝、炎帝,三星堆也受影响 ,在此不再赘述。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3)

河西走廊上的游牧人

《西山经》中的记载显示,许多现在的干旱荒芜之地,曾经都水草丰美、适合人居,反映出当时正处于温暖期。根据气候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的论述,这次温暖期非常漫长,持续了2000多年,覆盖了大禹时代到西周初年: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4)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表

到周成王时,还有"商人服象"的事迹:

《吕氏春秋·古乐》:"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这和我们对于《山海经》成书于西周初年的推断相符(具体内容请参阅大数据分析《山海经》的年代和作者,找到《山海经》的考察出发地 ,在此不再赘述)。不过西周初年的温暖期并未持续太久,紧接着就是为时150年的寒冷期,连汉江都两次结冰,一直到春秋时期才恢复。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5)

商代青铜象尊

在漫长的温暖期中,冰川融化,黄河泛滥,所以,在大禹治水后一千五百多年的周初,还会有如此丰沛的水域记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随着温度升高,雨线北移,一些《山海经》中记录的地貌又重新显现,让人不得不感慨古人的严谨与伟大。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很广,最远甚至到达了酒泉。连接大禹治水成功后封赏诸侯的会稽山会发现,大禹治水的范围,横跨了大半个中国,可见水势何其浩大: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6)

在大禹之前,还有多次大水的记录:

《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 十九年 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 命崇伯鲧治河。"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女娲到大禹,再到西周初年,如此长的时间,还能有如此大的水量,说明了融化的冰川不仅厚,而且范围广,甚至,可能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7)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东西长约2800公里,南北宽约300~1500公里,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这使得其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除此之外,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另外,青藏高原上湖泊与冰川也广泛分布,其中的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的水源之一,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所以青藏高原又被誉为亚洲水塔。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8)

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东南,是数条如同河道般巨大槽沟构成的横断山脉,中国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由于横断山脉的特殊构造和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两条东西向的高大山脉阻挡后,由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进入中国,给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带来丰沛雨水,进而对这里冰川发育、植物分布有重大影响。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9)

立体地图上的横断山脉

在持续200多万年的第四纪冰期,大量水气顺着横断山脉到达青藏高原,凝淀下来,并发育成巨大的冰盖。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温暖期来临时,冰盖融化。随着冰盖体积减小,海拔降低,融化速度越来越快。其后,巨大的冰盖在重力下断裂,落入温度更高的低海拔区,又加速了融化。同时,温暖期带来的如同近几年雨线北移的强降水,也加剧了储水压力。这些水在不同处积聚着,等待着,直到临界点的到来。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0)

横断山脉

大地震与大洪水

从《淮南子》的"九州裂"和"地维绝",不难判断上古曾发生过多次地震。到黄帝时,还有目前最早的带纪年的地震记录:

《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 一百年 地裂。"

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内地震的主要地区,由于高原隆生和板块碰撞,地震强度大、频次高、活动规律性强。并且,由于巨大冰盖的消融,导致整体地壳受力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地壳均衡回弹,更容易引发地震。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1)

在《腾冲青海湖湖泊沉积记录的5000年来地震事件》(作者甘国其、牛洁、张文翔)一文中,就表明了约4530~4600年前,发生了极其、极其强烈的地震,为近5000年来的最强震,并且,余震不止一次,到现在还在持续。

在多处与史籍记载对应时期的考古遗址中,也发现有地震的痕迹: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2)

5000年前陕西西安蓝田新街遗址因地震导致的地层错位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3)

4000多年前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因地震保留下来的面条

这些地震,使得巨量融水终于等到了时机,浩大如世界末日般的洪流如海般倾覆而下,无数生灵哀嚎奔走,瑟瑟发抖地将这份恐惧深刻血液中,流传一代又一代。黄河沿途的同时期遗迹喇家遗址、马家窑遗址等均发现了洪水痕迹。地质学家吴庆龙在其论文《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中论述了在约4000年前的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积石峡,曾有大规模的堰塞湖,其后的决堤造成了大洪水。美国珀杜大学教授达里尔·格兰杰认为,此次洪水"位居地球近1万年内发生的最大洪水之列"。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4)

通过黄河壶口的洪峰

这些融水的汇入,使得黄河的水量暴涨,奔涌而下,冲入黄河"几"字型内部,形成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其中的腾格里沙漠,即《西三经》中记录的"流沙":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5)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西北高东南低,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曾经水草丰美。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在银额盆地底部,属于阿拉善高原之冲积平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粘土状第四之冲积—湖积物所覆盖。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在阿拉善沙漠的东北部,在银额盆地东北底部,属于阿拉善高原之冲积平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粘土状第四之冲积—湖积物所覆盖。

库布齐沙漠,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沙源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曾经水草丰美。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6)

水草丰美的草场

由于黄河由高原进入平原的河口过小,还有大量的水积聚在渭河平原,并使水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并持续上涨: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7)

这威胁到了世代居住于此的中华文明先人们的生存。但面对如此伟力,人类的力量渺小得如同蝼蚁,更遑论"堵"!于是,鲧治水失败了。大禹痛定思痛,为了找到了源头,开始了漫长的治水。

《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七十五年 司空禹治河。"

一场洪水,如果从鲧算起,治了27年;如果从共工算起,则治了69年。最终,大禹通过"疏"的办法,凿通了三门峡等关键点,使水位下降,获得了成功。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8)

大禹治水雕塑

洪水的源头

在"疏"的过程中,大禹溯源而上治理,所以才会在酒泉、张掖、祁连山一带都流传有禹治水的传说。在卫星图上看,从祁连山、酒泉、张掖到一旁的巴丹吉林沙漠都有水流冲刷的痕迹,并且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是连通的: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19)

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底部。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的曼德拉山岩画,记录了曼德拉山周围曾经湖水环绕,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20)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不仅中国,经历长达数百万年的冰期积累存储在各地的冰雪也开始融化。据研究,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18000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1350年前到7000年前。

全世界的冰川大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造成海侵。并且,汇入海洋的洪水形成了全球潮涌,海面在8500~7800年前期间、7300~6700年前期间、6000~5000年前期间、4600~4000年前期间、3800~3100年前期间、以及2500~1500年前期间出现6次波峰,其中后4次波峰为高于现今海面的高海面时期,在6000年前海面更是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2.5米。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21)

冰川融化

中国沿海全新世海面变化则可分为6000年前的急剧上升、6000~5000年前期间的最高海面和5000年来相对稳定成微微下降等3个阶段。良渚文化,便是在这样的海侵中消亡。

其时,从高山到沿海都有洪水,中华大地上水文情况异常复杂,到处是洪流、湖泊、沼泽、堰塞湖,更要命的是,冰川融水并非一下子释放完,而是不紧不慢地一直在倾泻。所以,从酒泉到会稽山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

从卫星图上看,酒泉、会稽山正好位于中国主要东西向山系构成的大地形"朱雀"的首尾两端: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22)

中国主要东西向山系构成的大地形"朱雀"

这是大禹找到源头的旁证,也是为何大禹在治水成功后会在会稽山这个离中原如此远的地方庆功封赏的原因。

《周髀算经》:"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

关于勘测大地形的"象天法地"内容,请参阅探秘象天法地:解读西水坡与查海遗址龙形塑中古人留给我们的信息 ,在此不再赘述。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23)

定位测时用的罗盘

这些冰雪融水,使得《山海经》中有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可能有水域的地方记录了水域。当时,黄土高原上多沼泽、植被、动物等,这是芦山峁、石峁得以建成城的原因,也是石峁古城发现了鳄鱼池和需要大量水源的玉器、陶器工作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为何石峁古城中发现有良渚文化类型器物出土,因为两者可以通过水路到达:

大禹治理洪水最新消息(大洪水又来了能扛住吗)(24)

石峁与良渚间曾经的水路

结语:大禹治水的传说,常被人们当做是神话,是不可信的,因为人们不敢相信如此遥远的年代,祖先们就拥有了大范围治水的技术和实力。但通过解读史料,综合气候、地质与考古,却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现,祖先们是可以完成这样的伟业的。只不过,我们需要突破框框,从更大的范围去看待上古文化间的联盟和互动,思考祖先们留给我们的资料如果是真的是怎样,再小心求证,而不是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