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纪念碑大全(这个清代县官在大堂上立碑)

黎城县上遥镇河南村2014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河南村坐落在长治市浊漳河岸边,背依青山观日影,侧卧漳河听涛声。

周边山川秀美,身边流水如带,四季风景宜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让河南村散发出古村落的悠悠古韵。

清朝纪念碑大全(这个清代县官在大堂上立碑)(1)

河南村边的漳河水,禽鸟戏水。河南村委供图

好山好水滋养人。在山水的滋养下,河南村的村庄文化不断积淀。

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为了美好生活世代拼搏留下的一代代芳名。

河南村古民居群

王氏家族代代流传,家谱至今传了27代。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村庄的古老文明以及流传有序。

河南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尤其是王氏家族,历代皆出名人。

比较有名的有明代嘉靖年间的文林郎王景明,例贡王景阳、王应奎,岁贡王应晨;万历年间的河南密县知县王崇雅、太学生王崇约;天启年间的祁县训导王弘业、清康熙年间的岁贡王殿擢、乾隆年间进士王一贵等。

其中不乏清正廉明者,最出名的当属王景明、王崇雅二人,被记入县志,赞誉有加。

我在村委大院中见到了一块躺倒在地的青石碑,上面镌刻着“明文林郎西和县知事王公神道”,落款是“孤子县学生王应麟泣血立石”。

这个王公就是王景明,王应麟是其子。王景明为官,人如其名,官声很好。清康熙版《黎城县志》中记载评价他是“清慎自持,廉吏第一,祀乡贤”。

意思是说他做官清正廉明,做事认真谨慎,做人自我约束,深得百姓口碑,被称为第一廉吏,去世后还被皇家以“乡贤”之名号召村民祭祀。

另一位被记入县志的是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曾任河南密县知县的王崇雅。

清康熙版《黎城县志》称他“真诚不事虚文,古人中亦不多得者”。是说他做官认真,为人诚实,不说空话,不重虚礼,办实事不循旧,属历史上少见。

为了时刻警示自己,他还在府衙大堂树立“公案自署”碑,刻下24字座右铭:“不柱己、不欺心;不伤财、不害民;不扰上、不凌下;不怨天、不尤人。”

清朝纪念碑大全(这个清代县官在大堂上立碑)(2)

公案自署碑拓片

两侧刻对联一副,上联为:“策励于先,改节于后,官箴何在?”下联是:“取便于己,贻害于民,国法能容?”

此碑文拓片现在河南新密古县衙廉政教育基地。该基地依托密县(现新密市)县衙而建。

清朝纪念碑大全(这个清代县官在大堂上立碑)(3)

密县廉政教育基地的廉政拓片碑刻展。@清风新密图

密县县衙是目前国内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保存完整、格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县级衙署,距今有1400年历史。

自隋代至民国末年,共有194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一一记录,155名庸官及一名贪官也都列表在大堂上。其中,出自河南村的王崇雅的大名赫然在案

河南村人任职河南,留下清廉官声,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廉政教育的模范样板,更是河南村人的骄傲。


更多原创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哦。

前几期还有精彩文章。请移步欣赏。

七天通过新手期,我是这样做到的!

用炸面片制作的牌楼——插祭,古老民俗重现漳河岸

全国罕见的古民居门匾,谁能认得出其含义?(5)

看古民居门匾,学中国传统国学(7)(6)(4)(3)

看八路军兵工厂黄崖洞壮美风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