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多大年纪(北魏窦太后陵访寻记)

编者按:殷宪先生是有多方面才具的著名北魏研究学者,生前难忘的一次浑源考察之旅,是去古崞县旧址考察北魏窦太后陵,附带对律吕神祠的始建原因进行了分析。

殷宪先生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研究大同历史的。他的不少研究大同历史的短文,都真情实感地记录了他作为大同历史文化的守卫者和呐喊者的“苦行僧”式的艰难奔波和辛苦劳作。可以说是一篇一个苦乐追寻的故事,一篇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一篇一个独辟蹊径的见解。

《北魏窦太后访寻记》写的是他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戴红卫博士等去浑源勘寻崞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保姆窦太后的陵地。在考察中,殷宪先生疲惫不堪,辛苦一天,只拾得几块瓦砾,但也快乐无比,流连忘返。(韩众城)


正文

2008年5月29日,我与李凭教授、戴卫红博士、安红兵司机东赴浑源勘寻崞山窦太后陵。

窦太后是太武帝拓跋焘保母,《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云,始光二年(425)“三月丙辰,尊保母窦氏曰保太后。”又云,“太平真君元年……秋七月……丙申,皇太后窦氏崩于行宫”。又据《魏书·明元密皇后杜氏附太武惠太后窦氏传》:“真君元年崩,时年六十三。诏天下大临三日,太保卢鲁元监护丧事,谥曰惠,葬崞山,从后意也。初,后尝登崞山,顾谓左右曰:‘吾母养帝躬,敬神而爱人,若死而不灭,必不为贱鬼。然于先朝本无位次,不可违礼以从园陵。此山之上,可以终托。’故葬焉。别立后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崞山窦太后陵

附记二则:

其一:党留庄王叡墓

出城十余里,便因修桥绕道党留庄村。未进村,司机小安便提醒我,这里有一北魏墓,这事先前他早说过,只是未能一睹真容。车停在一土冢旁,冢直径约20米,高约七八米,西有盗洞,夯层宛然,厚10~14厘米。显然是一座北魏大冢,此时我与李凭兄不约而同地说出一个人——王叡。

据《魏书·高祖纪》,太和五年(481)“六月甲辰,中山王(王)叡薨”。又据《魏书·王叡传》,“寻薨,时年四十八。高祖、文明太后亲临哀恸,赐温明秘器、宕昌公王遇监护丧事。”“内侍长董丑奴营坟墓,将葬于城东,高祖登城楼以望之。京都文士为作哀诗及诔者百余人。乃诏为叡立祀于都南二十里大道右,起庙以时祭荐,并立碑铭,置守祀五家。” 党留庄在大同城东南30里,出东门便是北魏时的定州大道,墓正在道侧。葬时棺柩定是由东门而出,故孝文帝必然是登东城门楼目送而去。因墓在城东南,所以在“都南二十里大道右”起庙立碑也是合理的。由墓北东行将一里便是党留庄,村人云,此冢名“盐圪瘩”,中空,无棺无尸,八路军曾用以防空。又据《王叡传》,王叡与其父王桥“父子并葬城东,相去里余,迁洛后,更徙葬太原晋阳”。这种情况与所遗空冢正合。“盐圪瘩”是“阉圪瘩”,还是“耶圪瘩”?大同人“盐”、“耶”、“阉”同音,王叡不是阉人,便可能是“耶圪瘩”了。耶是父亲,是不是王桥墓呢?果如此则王叡或另有“子圪瘩”在。

其二:神溪律吕神祠

浑源县有律吕神祠,且《中国文物地图·山西卷》说其祠始建于北魏,其祠在浑源县城西北7里神溪村,祠中所祀为水母娘娘,或水母娘娘前冠以“律吕”二字。祠殿三楹,有钟鼓楼,前有五龙照壁,殿内70多平方米壁画也与龙王行云布雨有关。民间则有娘娘汲水遇仙的故事口口相传。这些内容似与“律吕”毫无关系。我一直怀疑此祠本是北魏的平文帝郁律庙,郁律神祠,以音近讹作律吕神祠。据《魏书·序纪》,穆帝猗卢九年(316)穆帝为其子六修攻杀,“平文皇帝讳郁律立,思帝之子也。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平文在位五年,被桓帝皇后祁氏所害。平文帝是昭成帝什翼犍之父,北魏立国后诸帝尽为其嫡系子孙,所以为其嫡祖建祠立庙并非意外之事。至于平文庙为何要立于浑源县西北七里之地,而不是盛乐或平城,从建国元年(338)“十一月,帝即位于繁畤之北”可以找到答案。拓跋早期继代王位者虽然都是文帝沙漠汗子孙,却分为皇后封氏与皇妃兰氏子孙两系。郁律之父思帝是兰妃所生,桓穆二帝则是封后所生。郁律被桓帝夫人祁氏所害,王位归桓帝后祁氏及其子惠帝贺傉、烈帝纥那。郁律长子烈帝翳槐夺位七年后,炀帝纥那复立,三年后翳槐卷土重来,都于新盛乐城,一年而崩。其时翳槐弟什翼犍正在石赵的襄国做人质,匆匆赶回繁畤之北即位。其子在繁畤之北即代王位,在其地为父亲建庙顺理成章。什翼犍选择繁畤北即位,说明祁后故去炀帝迁都东木根山后,平城东的繁畤宫便成了兰妃子孙的势力范围和创业基地。还有一种可能:平文帝郁律或者生前就活动于此,死后也埋葬于此,而崞山正是拓跋代的一处山陵。

窦太后多大年纪(北魏窦太后陵访寻记)(1)

律吕神祠二门外

《魏书·平文王皇后传》记其于什翼犍建国十八年(355)葬于金陵,此亦为《魏书》所记葬于金陵帝后之第一人,而于其夫平文帝葬地并无明确记载。看来王皇后的金陵之葬并非祔葬,她葬于金陵,是因为此时其子昭成已都于盛乐;王皇后葬金陵而不祔于其夫平文之陵,恐怕也是欲为而不能之事。这是由于拓跋代有潜埋虚葬之俗,加之此时的代王实为部落联盟酋首,葬制与后来金陵帝后之葬不能相比,况且自321年平文之葬至355年王皇后之死已历34年,频经战乱,昔时藏舟之所难觅,祔葬理难;同样的道理,欲将平文迁葬金陵也很难做到。

地方志指繁畤故城在应州城东北20里,李凭先生认为,北魏的繁畤故城、繁畤宫应在今应县东北边耀乡边耀山麓西的浑河曲畔。其地西南距应县城16公里,东北至浑源神西律吕神祠30公里,因此称浑源西北为“繁畤北”不错。

作者简介

殷宪(1943—2015),山西太原人,一级美术师。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山西省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学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朝史研究基地主任,《北朝研究》主编。

书法作品曾参加第二、三、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览,以及当代名家作品展、中日、中韩交流展等。曾获华北书法奖、山西省书法突出贡献奖和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2007至2008年度一等优秀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奖(论著《北魏平城书迹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

有《殷宪诗文书法集》 和《持志斋吟草》出版,多年来致力于北魏平城时期魏碑和平城京畿地理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