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说到苏轼的名句,那简直是数不胜数,随随便便就能想到一大堆。深情缠绵的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怀古抒情的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蕴含哲理的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绘美景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然而,在苏轼这么多的名句中,某历史文化游戏在宣传时,却偏偏只用了苏轼的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作为苏轼立绘的文案。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1)

墨魂苏轼形象

要知道,一个游戏项目前期的投入十分巨大,因此,在文案宣传方面不可能马虎应对。由此可见,"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苏轼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词,那么,全词也值得一读。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2)

从题目中的"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苏轼被贬于黄州时写的。快哉亭位于黄州江边,是苏轼的好友张偓佺修建的,张偓佺当时也被贬于黄州,跟苏轼同病相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落日时分绣帘卷起,亭子下面水面与天空相连。我知道,窗户上鲜润的油漆,是你不久前为我涂刷好的。

"亭下水连空"表现了水面的浩瀚广阔,以至于看起来像是连接了天际。这句话中所描述的景象,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以及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句所描述的景象非常类似,只不过,王勃的用词是"共……一色",杨万里刻画的对象不是水面,而是莲叶。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3)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我经常想起在平山堂上的日子,斜卧枕上,看着江南烟雨,孤鸿缥缈。

平山堂,由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八年筑成,位于扬州市大明寺内。这里古朴幽静,专供文人士大夫吟诗作赋。下句中的"醉翁",也是指的欧阳修。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我这才体会到欧阳修所说的,山色时隐时现的景象。

欧阳修写有一首《朝中措》,也涉及到平山堂的风景,其中有"山色有无中"之句,苏轼指的应该就是醉翁这句话。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4)

当然,"山色有无中"应该也不是欧阳修的纯原创,因为唐代王维的诗中就有这样一句。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5)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宽广的水面,像镜子一样明镜,水中倒映着碧峰。忽然间水面卷起浪涛,老渔夫乘着一叶小舟在上面翻腾。

由于苏轼不可能真的去丈量水面,因此,"一千倾"在这里应该是虚写,用来形容水面的广阔无边,手法类似于李白形容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我不禁觉得宋玉的说法很可笑,他不能理解庄子对天籁的看法,而是硬说风有雌雄之分。

这里的"兰台公子"指的是战国辞赋家宋玉,宋玉《风赋》的第一段是: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6)

并且,宋玉《风赋》的第三段最后一句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第四段最后一句为"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可见,宋玉认为风是有雌雄的,对于不同地位的人来说,风的意义和属性也是不同的。

而庄周则是认为,人籁、地籁、天籁三者并没有不同,都是天地间的自然音响。根据庄周的思想,宋玉所谓的"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都是个人的主观想法,属于"我执",应当扬弃,去除成见,打破自我中心。

从句中的内容和语气可以看出,苏轼赞同庄周的看法,不赞同宋玉的看法。

苏轼用十二个字归纳自己人生经历 苏轼34(7)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只要胸中有一点正大豪迈的浩然之气,就可以享受这千里的快哉之风。

苏轼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应当是指一个人心胸宽广,豪迈旷达,不以物悲。就像苏轼自己,哪怕一贬再贬,也依然乐观旷达,还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才能身处低谷,依然热爱和享受生活。

苏轼的这种处世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平山堂

《中信国学大典·庄子》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以及游戏《墨魂》,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