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或于事而合于计谋,以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仵。反于是,仵于彼;仵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1)

鬼谷子说:“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 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圣人经常作为而无所不为,常听天下,而无所不听。假如事情必然能成功,而且又合乎计谋的原则,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虽然合乎别国君主的意思,可惜却背离自己君主的原则,这就叫‘计谋不两忠’。其中必有顺逆的道理存在,既背叛自己君主,又忤逆别国君主;既忤逆自己君主,又背叛敌国君主,这就是‘反忤之术’。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2)

鬼谷子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圣人经常作为而无所作为,经常听天下,而无所不听。假如事情定会成功, 而且合平计谋的原则,那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

古人云:“天下大事,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人生是一个风云变幻的舞台,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看清时务,必要时顺势采取适宜的计策,如此这样,才能保E自己的位置,相反,不顺应形势,迟早会吃亏。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3)

任何时候,只有顺应形势本来发展、寻找机会,才能保全自己。

在《三国志》里,司马微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的大势呢?能认清天下大多大势的人才是杰出的人物。”

的确,因为只有看清了局势,方能顺势而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我们能常用顺来表示美好,那些懂得顺水推舟、顺势而为的人,才能达到圆的人生。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4)

曾国藩凭着自己几十年的仕宦生涯,对官场的险恶看得最清楚。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对曾国藩的弟弟很不放心,欲其速离军营而不令其赴任浙江巡抚。

面对这一形势, 曾国藩无奈,只好以病情严重为由,奏请曾国荃开浙江巡抚缺回乡调理,避开锋芒。不巧这正是朝廷的意思。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5)

曾国荃回乡休养,本是曾国藩的韬晦之计,顺应形势,暂时对比是为了永久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不过对于曾国荃来说,他却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尤其对于朝廷有意牵制曾家兄弟的举措很不满,流露出仇恨。

曾国藩却自有计策,他多次嘱咐弟弟不要轻易出山,如今时局严重,不必惹祸上身,最好在家静养一年。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6)

对此,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有见识的人士和相爱的朋友大多奉劝弟弟暂缓出山,我的意思是让弟弟要多调养一段有病的身体,在家闭门三年再插身而出,担任天下的艰巨任务。”

同时他还嘱咐弟弟:“弟弟子素的性情就是好打抱不平,发泄公愤,同时又对朋友情谊深厚,非常仗义。这个时候告病在家千万不要对地方公事干预分毫。”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7)

在曾国藩的耐心劝导下,曾国荃耐着性子在湖南老家呆了一年多。直到清政府颁布诏令命曾国荃改任湖北巡抚,并帮办“ 剿捻”军务。

这时,曾国藩认为形势已经好转,才力促弟弟出山而任事,他说: “唯决计出山,则不可再请续假,恐人讥为自装身份太重。余此信已为定论下次不再商矣。”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8)

曾国荃的退隐和出山,均是曾国藩的权宜之计,时局严重,清廷对曾氏兄弟有了疑心,这时,曾国藩看清了局势, 规劝弟弟暂时退隐,如此一来,才能永久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如果执意下去,有可能曾国荃的官运不长久。

在曾国藩的耐心劝导下,弟弟回老家修养了一年多,这时,清廷已经消除了疑心,打算请曾国荃出山。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9)

于是,在顺势的条件下,曾国藩觉得弟弟出山的机会成熟了。因此,这才有了后来曾氏家族在清廷的美名。

俗话说:“识时务 者为俊杰。”当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你还在原地执迷不悟,那么,大势所趋,你将被不可抗拒的洪流所淹没。

在官场如此,在职场亦如此,顺势而为,让自己时刻处于安全的位置,这才是智者应当有所为之事。

老油条10条职场识人术(鬼谷之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10)

在职场中,有可能昨天还得意的职员今天就被勒令离职了,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本来熟悉的上司调走了,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导。

似乎自己这小职员的命运就直这样了, 可是,自己能怎么样呢?只能看清时务,顺势采取权宜之计才是上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