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

— 《杜月笙全传》 —

— 任中原 著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

  • 因“功”授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杜月笙的地位日渐飙升,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了,头脑却始终保持清醒。他在这次“清共”行动中,倾尽全力帮助蒋介石,既出谋划策,又出人出力。

立了这样的“大功”,蒋委员长会如何“犒赏”他呢?

杜月笙感觉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尴尬。

他杀了那么多共产党员,跟共产党是完全对立了,只能投靠国民党。如今蒋介石的势力最大,他也是从黄金荣门下走出去的,与黄金荣、张啸林的关系都很不错,那么,他是否会看得起杜月笙呢?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2)

而黄、张、杜三大亨,虽交情一直不错,但矛盾也逐渐产生了,杜月笙想往上爬,黄、张二人会视而不见吗?

哪个大亨会容得后生爬到自己头上耀武扬威呢?所以,杜月笙在上海滩站不站得稳脚跟,还得看蒋介石答不答应。

杜月笙心计太深,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就耗尽了脑力,不过现在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先想方设法与总司令身边的人攀上交情,然后就请那人留意总司令对上海滩上黄、张、杜三大亨的态度。

那人还真够交情,很快就告诉杜月笙:在“四·一二”前,蒋介石曾向杨虎和陈群询问过上海滩黄、张、杜三大亨的情况。这二人的汇报中,对杜月笙的评价最高。

这位朋友甚至还找出了汇报的原文,抄送给杜月笙。

文中写道:“黄金荣忠党爱国,老成持重,唯以法租界巡捕房职司关系,不便对外公开露面,声势虽大,仅可暗中加以助力。

张啸林辄喜结交军阀,崇慕权势,虽亦能深明大义,复以性情刚烈易于树敌。

杜月笙虽出身寒微,时时刻刻不忘奋发向上,谦光自抑,且正值年富力强,颇具国家民族思想。(真是讽刺)”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3)

杜月笙看了原文后,心里不仅感到踏实,更是欣喜若狂。他仔细揣摩了杨虎、陈群的评价,琢磨出几点:

第一,就是杨、陈二人的态度都是偏向自己的,看来在他俩身上花那么多心思是值得的;

第二,就是黄、张二人都有很多弊病,比如黄“不便对外公开露面”,张“性情刚烈易于树敌”,如此一来,蒋介石在许多事情上就要倚仗他了;

第三,就是通过以上两点可以得出,他杜月笙很有发展前途,将来上海滩上的头把交椅,只能是他杜老板坐!

正当杜月笙为摸清了蒋介石的态度而欣喜时,杨虎派人送来了烫金的请帖,邀请他到嵩山路18号杨府赴宴。

“杨虎这时候请客做什么?”杜月笙边喝茶边思索着,他总觉得这个宴会不寻常。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4)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来,杜月笙就与黄金荣、张啸林、杨虎、陈群几人天天碰头。做什么呢?

自然是商讨如何对付共产党。

如今,上海的共产党都被他们“清理”完了,枪决的,活埋的,判刑的……反正是一切遵从蒋委员长的指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个。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5)

  • 宁汉合流,蒋介石下野

杜月笙从南京载誉归来后,不仅变得神气了,而且还仿佛有了一股凛然“正气”。蒋介石的“谆谆教诲”使他很受鼓舞,于是,杜月笙时刻都把党国利益、国家民族大业放在首位。

他发现,自己以前眼光太浅了。那时只想着做上海滩的头把交椅就满足了,如今,他要让全中国人都知道“杜月笙”这三个字。

因此,他积极为蒋介石卖命。刚巧,蒋介石很快就遇上了大麻烦,这也为杜月笙提供了奔走效力的好机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新旧军阀呈现出对峙局面。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6)

图为 : 汪精卫

随着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中国国民党已经变质了。

到了1927年7月,国民党内部就逐渐形成了宁、汉、沪三个集团,即南京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武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上海谢持等西山会议派成立的“国民党中央党部”。

除此之外,还有粤、桂、晋等各系地方军阀。

在这些矛盾重重的各派势力中,宁(南京简称“宁”)、汉两个集团集中了国民党的主要领袖人物,并各自拥有独立的政府机构、军队和地盘,实力排居前两位。

他们既为了争夺最高权力激烈争斗,又为了反共而开始合流重组,简称“宁汉合流”。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7)

图为 : 冯玉祥

1927年7月20日,为了实现“合作清党”、“统一党务”,宁汉双方在冯玉祥等人的牵线搭桥下,达成了合作的具体方案。

主要内容是:为了“和平统一”,汪精卫等人同意“迁都南京”。同时,蒋介石、李宗仁、胡汉民等人热烈欢迎汪精卫一行到南京“秉政”,愿意“共同北伐”。8月上旬,双方基本达成了合流意向。

其实这个合流很难完成。首先就是汪精卫等不愿让权,坚持反蒋。其次,蒋介石在党内排斥异己,实行独裁统治,激起了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的强烈不满,以致他的内政不稳。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蒋介石于8月13日突然宣布下野,辞去北伐军总司令一职,然后回浙江奉化老家静养。

蒋介石会放权吗?当然不可能了。

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既避开了社会舆论的风尖浪口,又缓和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蒋介石退居幕后之后,就开始积极活动起来。

在他的授意下,他的亲信、学生们四处出击,在全国各大城市制造舆论。

一时间,“强烈要求蒋总司令复职”的标语口号漫天飞舞,其中上海的反应最为激烈。在蒋介石下野的第三天,要求蒋介石“复职”的电文,就登满了上海各家报纸的头条。

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不仅发电要求收回成命,还派出了二百多人的代表走上大街,打着旗号游行示威。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8)

图为 : 宋子文

  • 攀上“国舅爷”

杜月笙自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后,名气和地位都水涨船高,上海滩上的头把交椅他是坐定了。不过这些并不能令他满足,从蒋介石的“下野”事件中,他又悟出了不少为人之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风云变幻莫测,杜月笙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蠢到在蒋介石这一棵大树上吊死呢?为了继续壮大自己的势力,杜月笙决定多结交一些权贵,营造出自己的关系网。第一个进入杜月笙眼界的,就是“国舅爷”宋子文。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9)

图为 : 宋美龄

宋子文是蒋介石的大舅子,蒋夫人宋美龄的胞兄。那这位“国舅爷”到底有多高的含金量,能引得各方人物争相攀附呢?这就还得了解一下宋子文的辉煌履历。

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生于上海。他的父亲宋嘉树曾留学美国,在上海做过传教士,是工商业的名人,也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宋子文的几个姐妹都很有名气,不说她们自身的才干,单是嫁的人物就个个都不一般。

其中大姐宋霭龄嫁给了“财神爷”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国父孙中山,小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

宋子文自己也很优秀。他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接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0)

1917年,年仅23岁的宋子文归国后,就任汉冶萍公司驻上海总办事处秘书等职务。1923年10月,他到广州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兼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1924年8月,就任中央银行行长。

此后多年,他一直担任金融财务一类的要职。虽说他官运亨通,很大程度上都沾了家族的光,不过他确实年轻有为,在整理财务方面很有政绩。

1928年1月,与宋美龄结婚仅一个月的蒋介石就成功复出了。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1)

当月,“国舅爷”宋子文就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任外交、预算、首都建设、黄河水利、国防编遣委员。宋子文拥有如此多显赫的职务,并不是他沾了蒋介石多少光,反而是蒋介石想靠他去争取美国政要和江浙财团的支持。

很快,宋子文又升迁为中央银行总裁。

这样权倾一时、富甲一方的顶级人物,谁不是挤破了头也要去巴结?杜月笙也一直想与宋子文攀上关系,却苦于没有机会。等到他终于有机会结识宋子文时,已经是1933年了。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2)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华,而蒋介石却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全部兵力镇压共产党,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做法引得国内抗日民众的强烈不满。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蒋介石不得不做出准备抗战的样子。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3)

“钦差大臣”宋子文再次出马四处活动,他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身份赴美,靠着宋氏家族的庞大关系网,游走在美国各界名流间,尽力说服那些垄断资本家贷款给国民党政府,用以购买抗日所需的大批武器军备。

在宋子文的多方斡旋下,国民党政府获得了不少国际贷款。宋子文当时想购买一批国人都很期盼的军用飞机,不过飞机的价格特别贵,如果买了飞机,其他的军备都没法买了。

当然,这放在善于理财的宋子文手里,就不算难题了。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4)

他灵光一闪,主意就来了,这就是利用国内民众的爱国热忱,发行“航空奖券”,这样他不仅可以解决经费的问题,还可以从中谋取私利。

于是,宋子文向南京政府提出了发行“航空奖券”的建议。南京方面很快回电,支持他的想法,这令宋子文很兴奋。不过这件事如何来操纵,可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授权宋子文,他可以用财政部长的名义来全面负责奖券发行的具体事宜。

这对宋子文来说,自然是个揽财的大好机会。可是,用官方的名义来发行奖券,也有很多弊端。因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用政府名义来做此事,很难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这样,奖券的发行肯定会受影响。

再者,由政府出面,那宋子文想谋取私利就不大容易了。这件事情,应该找一个既有社会声望、又与政府高层关系密切的“民间人士”来做。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5)

那么,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呢?宋子文一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老朋友杨志雄,请杨志雄帮忙物色人选。

杨志雄也是留洋人士,他早年曾留学德国,归国后曾先后担任过上海和厦门等地洋行的买办、吴淞商船学校的校长、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德国系主任等职务。

他是宋子文的至交,也是杜月笙的好友。这下,杜月笙的机会就来了。

杨志雄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所以很明白宋子文的心意。发行航空奖券是一项肥差,谁不想揩点油?而宋子文就是要找一个最稳妥的人来办这事,油水自然让这个人分一杯羹了。在杨志雄看来,杜月笙就是最佳人选。

杜月笙因“清党”有功,做了蒋介石的高参,很得蒋介石的器重;他八面玲珑,既得上海租界英法美等权势人物的信任,也受上海各界名流的拥护;他还是青帮老大,手下门生无数,通过这些门生,他可以将触角伸到社会各阶层的每一个角落。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6)

因此,这个人选,除了杜月笙,还能是谁?

杨志雄很快就向宋子文推荐了杜月笙。杜月笙的大名,宋子文当然知晓,杜月笙做事的手段,他也早有耳闻,这样厉害的人物,的确是最佳人选!于是,宋子文当即就拍板同意了。

杨志雄就立即去找杜月笙,与他商议发行航空奖券之事。

送上门来的大财,谁不想要?何况还是替宋部长办事,杜月笙自然又惊又喜。他对杨志雄非常感激,不过自己也很自得:看来平时拉的这些关系,用处可不小。这件事要是办好了,不就攀上“国舅爷”了吗?

杜月笙与杨志雄商议良久后,决定成立一家公司来专门出售奖券,所有的具体事宜都由公司来办理,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大运公司”。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7)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地筹备,大运公司很快就成立了,由金廷荪任经理。紧接着,航空奖券的发售工作就开始了。如宋子文、杜月笙所料,民众们爱国热情高涨,都踊跃购买奖券。

据记载,1933年5月,国民党中央政府开始发行“航空公路建设奖券”。在初次发行时,国民党政府颁布了《航空公路建设奖券条例》,规定“国民政府为筹集发展航空筑路经费起见,每年发行不记名奖券4次,每次50万张,每张售价计‘国币’10元……”。

这笔经费的去向也有规定:

“每次发行所收券款,由国民政府提出50%,内除发行及办公费及代销手续费外,概充发展航空及筑造公路经费。

其余50%作奖金,其等级分配如下:一等奖一张,独得洋50万元;二等奖二张,各得洋10万元,共20万元;……总共中奖50645张,共计249910元。”

怎么样评价杜月笙这个人(杜月笙这个人说好也好)(18)

绝大部分老百姓买航空奖券,都是出于爱国热忱。

有些人中了奖,都把钱捐出去买飞机了。在1934年4月的开奖中,吴兴绸业小学的师生们将零用钱集中起来购买了奖券,不想竟中了一个10万大洋的二等奖。

校方用8万独资捐献了一架飞机,并命名为“中国儿童号”,并请校友陈立夫代为购买飞机。

民众购买热情高,杜月笙等人的大运公司也赚得钵满盆盈。除去上交的券款外,宋子文、杨志雄、杜月笙等人都捞足了油水,甚至那些出力跑腿的大小喽们,也沾了不少光。

杜月笙发了一大笔财,自然对宋子文非常感激。

而宋子文呢,借杜月笙之力,既圆满完成了公事,又装满了自己的荷包,他对杜月笙自然也十分欣赏。

两人“惺惺相惜”,交情自然就有了。

— 结束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