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

“想让你们早一点吃上新鲜的蔬菜吧”

拥有近2500万人口的上海被按下暂停键,但生活还在继续,仍有人为此逆行。

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状态后,较难囤积的新鲜时蔬,比米面粮油等主食更先一步让人感受到了珍贵。由此而来的段子、调侃更是比比皆是。

当地政府、各大平台调集人力保障民生。而上海当地的一些企业,也开始积极自救、寻找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援上海民生保障工作。

以上海鹰角网络为例,从4月1日开始,他们就紧急联络各方,最终采买运输了600.9吨物资,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支援民生保障工作。

按照上海发布的数据,疫情期间全市蔬菜批发交易日周转量稳定近8000吨。由鹰角网络捐赠的这批物资可以满足全上海近1/12的需求。

根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官网信息,目前,这批物资已经全部抵沪,并分发至上海闵行、徐汇、静安等十数个区,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等7所高校,以及1所市内方舱医院。

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1)

向高校运送蔬菜。受访者供图

全链路的物流快递,仍面临严峻挑战。要如何把它们新鲜、高质的运送到居民手里?

背后的答案,是无数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

我们联系了三位为物资运输和捐赠而奋战的工作人员:

星夜奔波13个小时,不敢停歇休息的山东司机徐师傅;

率领团队住在公司,一天搬运40~60吨重量的市内短驳运输项目负责人黄宇;

居中协调,4天只睡了10多个小时的鹰角捐赠项目负责人董骁。

由他们串联起来的,是一条从国家主动脉、延伸至城市末梢毛细血管的“供氧”线路。而这些口音各异、分工不同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早日战胜疫情。

星夜奔驰700公里,与时间赛跑

大车司机徐师傅:开了“一辈子”车,预备在今年退休

4月6日早8时许,车身长达17.5米、装载着近30吨新鲜时蔬的物流卡车抵达上海嘉定。这是由鹰角网络捐赠的,第一批从山东寿光发来的蔬菜。

驶入南翔保供点的那一刻,今年虚岁60岁的徐师傅,一直提着的心终于能稍稍放下。按疫情防控要求,他没有下车,就趁着卸货的时间,在驾驶舱2平米的空间里扒了几口盒饭,又睡了一小会。

在此之前,他已经马不停蹄地奔波了700多公里。

从下午6时的山东寿光,一路南下,直抵早晨8时的上海。他带着上路的,除了近30吨的新鲜蔬菜,还有几瓶矿泉水和几包方便面。后者是他一路上的干粮——事实上,在接近13个小时的驾驶中,他并没有什么时间吃东西。

当记者采访时,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要是睡觉的话,今天就赶不过来了,(想)让你们早一点吃上新鲜的蔬菜吧”。

出发的前一天,徐师傅才接到消息。听到要来上海,他有点担忧:“那肯定是担心的,但肯定要有人去送,我就来了。”

就在两年前,他也驱车前往新疆,运送板房以支援方舱医院建设。

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2)

蔬菜运输车队,受访者供图

这批600吨的蔬菜运输,一共启用了28位徐师傅这样的大车司机,从4月7日到4月18日,山东至上海的高速路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而和时间赛跑的,也不只有他们。

此次,鹰角捐赠的时蔬全都购自寿光蔬菜产业集团。

对这家坐落在“中国蔬菜之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一下子准备600吨精品蔬菜,任务并不难。此前,他们也多次完成了对武汉、西安、扬州、上虞等地的保供任务。

但准备的时间非常紧张。每次发车前,数十吨的时蔬,单包装和装车也就需要近半天的时间,再考虑到运输时长,如果想要最大限度保留蔬菜新鲜度,采摘人员需要尽可能在晚一些的时间点,抓紧采摘。

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3)

基地员工将物资装车。受访者提供

据集团子公司七彩庄园蔬菜食品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刚介绍,为了确保按时发车,基地员工做好防护后,就在深夜连夜进棚采摘,集团部分员工也主动放弃休息的时间志愿保供。虽然时间紧张,并且增加了一定的人力成本,但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放心菜”、“平价菜”。

奔波在城市的“毛细血管”,抵达最后一公里

捐赠物资市内运输项目负责人黄宇:凌晨5点半起床,15人每天搬运量超40吨

4月18日,600吨蔬菜物资中的最后一批抵达上海,从山东远道而来的大车师傅们,却没有携带干粮。最后,是捐赠项目市内运输负责人黄宇,把放在自己车里的面包给了对方。

这是他的早饭,忙的时候,也是他在外奔波一整天的食物。

随后,黄宇和自己团队的14名兄弟,接手了这近百吨的物资,开始进行市内的短驳运输和街道配送。

4月初,鹰角网络聘请了他们作为第三方搬场公司助力基层社区,配备车辆及卸运人员,补充协助街道卸运及社区物资短驳。

接到了捐赠物资运输的任务后,黄宇公司内志愿报名的有30人。最终,他们自己内部选定了15个打过第三针疫苗的人,做好防护,一齐上阵。

用黄宇的话说,他们觉得只是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但实际上,团队全员都一直处在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从早上5点半起床,接连忙到晚上7、8点。中午只有短暂的吃饭时间。

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4)

帮助社区进行物资分发直到深夜。受访者提供

按照原有的计划,他们只负责运输到对应的街道站点,由街道进行发放。但有时送到的比较早,他们也会帮助街道,把物资进行分装,送去街道下辖的社区。

最多的一天,他们去了有十几个小区,搬运量近60吨——把来自山东的蔬菜卸下,再装载到小型货车,再卸到指定地点……他们的搬运量,往往是当天抵沪物资的数倍。

经过了“累得够呛”的前几天,黄宇他们熟悉了对这样大批量物资的处理。15人的团队,每天早上集合开会,分工负责街道对接、物资清点、卸货和搬运。

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到公司后,他们才来得及煮点面条、打地铺休息——因为居住的小区大多处于封控状态,他们已经连续十几日没有回家了。

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5)

黄宇和同事们在公司打地铺。受访者提供

忙碌的信息交汇:集合各界的善意

鹰角网络党支部筹备负责人董骁:每天电话对接超4小时,“信息都集中在我脑子里”

不同于在外奔波,数十日不能回家的一线工人,牵头统筹捐助物资的鹰角网络的董骁,在家被封闭管理了近一个月。

3月14日,鹰角网络提前启动了居家办公模式,并观察到员工遇到“买菜难”问题。3月30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手段,鹰角为员工发放了蔬菜关怀礼包,但是因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部分员工在线上兑换的蔬菜礼包,无法配送到家中。

体会到购买蔬菜的不容易,推己及人,他们希望能切切实实,帮助到更多的在沪居民。很快,捐赠新鲜蔬菜的想法就在内部敲定了。而关注的目光,也落到了精品蔬菜的代表——寿光蔬菜身上。

2100吨蔬菜抵达北京(把600吨蔬菜送往上海)(6)

鹰角网络捐赠的寿光蔬菜。受访者提供

党支部筹备负责人董骁,成为了对外协调沟通的主力军。计划敲定后,他需要沟通对接的群聊增加到近40个,每天被@近百次。

实在是忙碌到顾不上打字回复,他就抄起电话打过去。项目开始后,董骁在10天内用完了900分钟的通话额度。另外一多半,则是通过微信语音完成。粗粗一算,他每天接打电话时长超过4个小时。

电话的另外一头,是和他同样忙碌的爱心人士。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考虑、各方支持的事情。董骁感慨,“一旦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好在,鹰角网络的这份善心,得到了更多的回应。

据鹰角网络党支部筹备负责人董骁介绍,山东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孟向东牵头,委派了副书记、副主任陈金秀协调省内各级政府资源,为物资供应及物流车辆提供帮助;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建德,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联络处处长韦一,都居中协调,给出指导意见;徐汇区商务委、合交办领导积极协调解决车辆通行证,为物资顺利抵达,提供保障。

上海市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募捐部部长陈晓菲,每天都会根据各个地区抗击疫情的需要,联络安排受助物资的接收方。时常要连夜帮忙办理运输通行手续及相关运输接收、捐赠手续。

还有许许多多高效合作、团结一致保障捐赠运转的各界朋友伙伴,无法一一陈列。

目前,鹰角网络捐赠的600.9吨物资已经全部抵达上海,并发放至社区。自称“感觉一分钟都没闲下来过”的董骁长出一口气,“终于尘埃落定了。”

随即,他又笑了笑,语气骄傲:“这是一件可以给孩子们讲的事儿。”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